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戴碧珍61040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952【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 目的:为了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探讨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方法。方法:选择脑中风患者中给予中药调剂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写记录法。患者均采取定期随访,分析、调查调剂有误的原因。结果:治疗组 49患者总体处方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1.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调剂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药方质量偏差和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更能准确无误,同时调整药方质量,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以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
【 abstract 】 objectiv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atient in the process of drug safety, effective and economic,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and its management methods. Methods: stroke pati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9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 49.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electronic recording equip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handwritten recording. Patients were taken regularly, analysis,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the dispensing error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49 patients overall prescription effective rate was 85.71%, 61.22%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for the prescription quality deviation and staff, 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ecords could be more accurate, adjust the prescription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adjust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drug safety, effective and economic.
【关键词】中药;调剂;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配制药剂的操作技 术,通常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道程序。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其他药剂等工作,所以中药调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但中药调剂受多面因索的影响,其能否正常的发挥疗效也有待考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中给予中药调剂后有效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中给与中药调剂治疗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9例,男27例, 女22例,年齡40 — 70岁,平均55岁。对照组患者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齡42 一71岁,平均55.5岁。两组患者为随机分配,其在年齡、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中药调剂治疗的脑中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的49例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对照组的4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医生手记法调剂,所有患者均定期做出回访,若发现患者的处方出现问题时即立即停药。对收回的患者药方,所服用的药品进行对照分析,逐项检査药方的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法、用量;检查药品的调配是否准确,特殊处理的药品是否注明处理方法,调配人员是否准确调配患者的药品品类和处方量,调配的药品是否有发霉虫蛀的问题,毒性药物是否标清注明;询问患者时候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剂量的服药,是否使用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式。
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根据自己服用中药调剂后的治疗效果评分,若病情好转且身体无其他影响则被视为此次中药调剂无误;若患者服用中药调剂后病情持续甚至加重,则视为此次中药调剂存在一定问题。
1.4统计学处理:本实验统计学分折釆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中药调剂治疗后,.治疗组49患者总体处方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1.22%。治疗组病患中治疗无效的7例,其中人为调配误差3例 (42.86%),处方质量偏差4例(57.14%),对照组病患中治疗无效的共19例,其中人为调配误差7例(36.84%),处方质量偏差12例(63.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药调剂历史悠久,因人而异,辨证用药,在中医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道程序[1]。中药药品的质量是中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由于中药材本身的种类和成分的特殊性就大大的增加了中药调剂的难度,如中药在保存期间的发霉、虫蛀、泛油、变色、风化、粘连等问题都影响着中药的调配,在中药调配中,误将浙贝母当做川贝母进行配药,将 柴胡当做银柴胡进行错误配药;中药调剂虽为药剂人员调配,但髙强度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错误,如将药名相近的药物错配,将炮制品和原药材错误选取,将药材外形相似的药物错误选取,称量过程中的不精确量取或是量错,调配过程中上斗药物会串到下面的斗中,这样的抓错药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在发药之前需有核对人员进行核方发药,而由于患者较多,药剂人员有限,导致并不能对每一位患者 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而患者在中药煎煮和服用过程中的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误区都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的打折[2];医生的处方的书写不规范和药剂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髙也是中药调配错误的根源。所以在中药调配的管理方法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规范医生的处方书写格式,将处方药、处方用法和脚注书写淸晰明了,杜绝错字别字的现象;全面加强调配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充分掌握中药饮片鉴别能力,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做到“四査十对”,全面、认真、仔细的完成 全部的调配工作;对于影响中药品质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全面治理,确保用药安全,如从合法渠道采购中药材并进行严密的质量检验,杜绝假药和劣药进人中药房和企业,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监督措施,政府一原产地一药企三者合作监督正确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为中药调配和中药管理奠定基础。
表1 两组病患中药调剂治疗具体分析结果(例)
参考文献
[1] 陈霞. 中医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质,2011,19(12):1146
[2] 姜建伟.卢柏霖.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新近问题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5):444-445
论文作者:戴碧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处方论文; 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