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论文

《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董瑞兰

(闽江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1)

摘 要 :《文艺学习》写实图像通过“照亮人物”的修辞技法、“物”“人”符号的药引效应和“个人”“集体”语义取舍等维度参与表述并建构人民当家作主话语体系。“被照亮”的美丑人物形成类型化二元对立模式,张扬一种辨善恶、明是非和以善为美的精神气质;“物”在写实图像空间中获得自身的身份角色与文化表征,在人物符号的语义结构中历经由“实体”向“精神”的修辞转换;在个人与集体的选择中,图像语义呈现出个人私密空间收缩与社会集体空间扩大的修辞设计。总体而言,《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的流行与图像本身的通俗性、普适性和传播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美丑设置;空间叙事;主体精神;广义修辞学

在20世纪50年代,《文艺学习》(1954—1957)是一份在中国当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青年文学普及期刊。谢冕等主编《中国文学之最》称《文艺学习》是“中国当代第一个以文学青年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刊物”[注] 谢冕,李矗主编:《中国文学之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854页。 。图像话语是《文艺学习》研究的独特视角,值得深入分析。收藏家谢其章回忆说《文艺学习》“是一本很少见的美丽的理想的文学月刊”[注] 谢其章:《漫话老杂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1页。 。《文艺学习》每期封面、封二、封三或封底,发表油画、国画、壁画、年画、漫画、彩墨画、连环画、摄影、素描、速写和石刻等艺术作品,共约300多幅。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抓住契机灵活运用。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智力水平来进行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第三,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做题时、课下或放学时间对部分学生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让学生能充分掌握该章知识。第四,教师可以逐层布置教学作业,在基础知识上深入知识点,让学生尽可能的去思考、去探究。

《文艺学习》图像形式丰富多样,但统一采用朴素的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Realism)概念,由19世纪欧洲以反映“人类真相”为宗旨的画家提出来,我国“五四”时期流行起来。作为我国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徐悲鸿,“强调写实与素描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希望写实绘画重新树立艺术的观念,再现社会现实,表现历史与社会理想”[注] 吕澎:《关于徐悲鸿、写实主义及其论争》,《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第111-122页。 。而“人物”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修辞元素,“对人的深刻理解,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根本性问题”[注] 王式廓:《题材与主题、生活与艺术形象——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创作草图座谈会上的发言》,《美术》1959年第3期,第4-6页。 。《文艺学习》图像整体风格偏于人物写实,在“俯仰往还,远近取与”的艺术观照中,“画家胸中的万象森罗,都从他的及万物的本体里流出来,呈现于客观画面”[注]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页。 。

这些图像不仅是对“义蕴闳深”[注] 行龙:《走向田野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423页。 文字的补充,而且以视觉方式为读者营造起新中国文艺话语修辞场。修辞“关注各个层面修辞现象的独立功能及其在文本中的整体功能:当修辞编码—解码在词句层面实现时,分析单位可以是词句本位;当修辞编码—解码在词句层面但参与文本建构时,分析单位始于词句、终于文本;当修辞编码—解码在词句或文本层面进行且参与人的精神建构时,分析单位始于词句或文本、延伸至人的精神世界”[注] 朱玲:《布斯〈小说修辞学〉:阐释与对话》,《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24-30页。 。本研究借鉴广义修辞学理论[注] 谭学纯:《信息碎片化时代:〈问题驱动的广义修辞论〉微阅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50-56页。 ,以《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为语料,从“修辞技巧(图像呈现了什么)→修辞诗学(图像为什么这样呈现)→修辞哲学(图像主体的精神)”[注] 林大津:《新〈党章〉对“文化”的话语微调及其理论意义——兼论广义修辞学超越“局限”的学术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27-37页。 三个层面,剖析《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如何通过“美”“丑”设置、“物”“人”符号转换和“个人”“集体”语义取舍等方式参与表述并建构起人民当家作主话语体系。

一、 “照亮人物”:图像人物的美丑对照

《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普遍采用“照亮人物”的修辞技法。所谓“照亮人物”,是指“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作者常常不顾人物所处的具体场景,都自觉不自觉地手持一盏‘聚光灯’,然后将光线毫不吝啬地打到画面的人物形象上,使得画面中的每个人物好似在舞台的聚光灯下通体透亮地在‘演戏’”[注] 陈占彪:《“工人美术作品”意识形态的激活及艺术失真》,《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第128-132页。 。这在实际创作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图像美丑对照来实现的。

《文艺学习》人物图像中的“我们”都是“美”的,包括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社会主义新人等,如《搬进新居里》中的女主人公、《小巴维尔·莫洛佐夫》中的小英雄等。其中代表性图像《老科学家下乡》,见图1:

医院原理事长、党委书记封国生对《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表示,在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强调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朝阳医院病种分析引领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深入,带动质量管理、医院运营、学科建设、医生培养等各项工作长足发展与进步。

图1 李宗津《老科学家下乡》,《文艺学习》1956年第6期

图2 尼·尼·彻巴科夫《小巴维尔·莫洛佐夫》,《文艺学习》1954年第8期

图像的红色叙事较直接的方式就是呈现“红X”之物的“在场”。中国人对“红”有特殊的感情,“红色”能指已不再是单纯心理和美学上的价值,也不只是视觉表达。在红色叙事的文艺作品中,“革命作为一种理念,在转化为行动并进而进入文字成为一种‘历史叙事’的时候,叙事者所要做的是:必须把那些‘革命’的标志性的事件、情景与话语宣讲,不失时机地搬上历史的舞台,并且还要把这些情景充分地加以‘神圣化’,以强化对革命的合法性质的阐述以及对受众的幸福承诺”[注] 张清华,王月峰:《“演讲”话语之于革命叙事——当代红色叙事》,《文艺争鸣》2002年第3期,第52-57页。 。如《春》中母亲的红色帽子和红色裙子,与母子正享受的和平幸福生活形成正向引导。

可敬的老科学家低着头,一面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农的谈话,一面陷入沉思。他的目光落在右手搓着的一小把泥土上,左手拿着实验用的玻璃管,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在思考怎样用他的科学知识,再吸收老农的经验,让土地更能为人民造福。从他深邃的眼神、坚定的口角里,表明他有渊博的知识和足够的毅力。[注] 李宗津《老科学家下乡》的沈鹏解说,参见《文艺学习》1956年第6期。

这位老科学家的相貌、神态、动作,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这幅图像被照亮的人物之一。解说词突出了老科学家之美——他“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农的谈话”“陷入沉思”,他“深邃的眼神”“坚定的口角”“渊博的知识”“足够的毅力”,他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结合、增进知识分子和农民的亲密关系上,作出一定贡献。

在“他们”系统中,落后人物都是很“丑”的,如《契诃夫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插图》中的“怪人”,《小巴维尔·莫洛佐夫》中的小巴维尔的父亲、祖父和《外国占领军的暴行》中的“凶暴的人”。代表性图像《小巴维尔·莫洛佐夫》如图2所示。这幅画的解说词这样描述:

①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

①红色的旗子,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

2. 凡反面人物,都有“丑”的相貌,包括丑陋的神态、鄙视的眼光、斜着的眼神,有“恶”的品质,包括自私自利的灵魂、凶残屠杀的恶行和懦弱无能的性格。

《文艺学习》图像中的美丑人物形成二元对立,具有类型化倾向。这里隐藏着这样的“美丑对照”修辞逻辑:

由于素填土层为新近填土层,还没有完成自重固结,其物理力学性质各向差异性大,所以推荐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100kPa。

1. 凡正面人物,都有“美”的相貌,包括坚定的神态、锐利的眼光、深邃的眼神,有“善”的品质,包括助人为乐的精神、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革命意志。

3.1 肝穿刺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肝脏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肝脏有轻微的炎症活动时,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的临床症状,这就造成了一些临床表现与肝脏病理改变并不一致的病例,对于这样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检查ALT正常或轻度升高,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定期随访而不考虑抗病毒治疗,但这些病例其实肝组织存在病变,就有可能本该抗病毒治疗而不坚持抗病毒治疗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有文献报道,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约50%患者有不同程度炎症,有的甚至有早期肝硬化[1]。早期明确诊断,使患者能及时获得最佳治疗时机。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美和善涉及人的价值创造与道德评判,有“美善同源”和“美善有别”的观念。在《论语》中,孔子谈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易传·坤文言》提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可见,美与善与人的生命有着内在的关联。“‘美’是‘好的感觉’,‘善’是‘美’的标准”[注] 田蓉辉:《新中国十七年文艺脸谱化人物模式中的民间趣味》,《文艺评论》 2015年第9期,第82-86页。 。中国民间年画中常常通过“连(莲)年有余(鱼)”“喜(鹊)上眉(梅)梢”等形象传达,体现着劳动者朴素善良的美好愿望。这种以善为美、美善转化和美中有善的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人朴素的美善观念。在《文艺学习》写实图像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设置还是叙述空间的描摹,均可看出创作者们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价值立场和情感倾向。

对于报告内容的分析,参考已有文献中的框架[5-6],采用自下而上的内容分析法逐级编码,50场报告可归为以下几个主题:教育取向的数学史、数学教育史、HPM基础理论探讨、教学实践与课例开发、HPM与教师专业发展、HPM与学生学习、HPM与教科书、HPM与跨学科视角.对50场报告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每个报告都对应一个序号,下面打乱序号顺序按主题分类,对50场口头报告与上述研究主题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二、 药引效应:图像符号的“物”“人”转换

“物”在《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中也是有意味的符号,它在词典中指“东西;事物;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393页。 。关于“物品”与“艺术品”的关系,赵文华有这样一段阐述:

一个物品是否有意义,它是人的主观意图所致。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最终会转变成哲学。”……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概念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中,即物品作用于艺术家,艺术家作用于观众,反过来观众又作用于艺术家的循环关系。物品是“元素”,艺术家是“中介”,观众则是“场”[注] 赵文华:《物品·艺术品》,《美术大观》2003年第8期,第6-7页。 。

首先,大力支持绿色养殖、绿色种植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围绕广西区政府提出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生猪及家禽优势产区如南宁、桂林、玉林等发展生态养殖,提高建设高效减排式高架网床栏舍及沼气池、沉淀池、贮液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补贴标准;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双高”基地等示范创建活动、生态循环规模养殖向“一干七支”流域集中。

物品存在于客观世界,具有“一般性”,但同样的“物品”在艺术家眼里,可能会具有“特殊性”。艺术带给观众更多的艺术想象和文化蕴涵。《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中的“物品”是一种修辞元素,参与了话语场的建构。它在图像空间中获得自身的身份角色与文化表征,负载着创作者的精神,蜕变为另一种符号化的象征。看似不经意,实则有意而为,它们在“唤醒图像的意识形态功能方面却是举足轻重的,这就有如一剂中药的‘药引’一般,对一副中药来说,‘药引’看似无足轻重,但在激活和导引整副中药的药性上,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注] 陈占彪:《“工人美术作品”意识形态的激活及艺术失真》,第128-132页。 。

《文艺学习》人物图像中的“物”主要是日常用品,如《搬进新居里》《苹果花开的时候》《水来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九一七年列宁来到彼得格勒》《鲁迅和青年在一起》等图像中的火红煤炉、红帽子、红上衣、红裙子、红旗、红领巾、红书、奖章、奖牌、奖状、火把、报纸、版画、黄土等。其中《搬进新居里》,读者能看到的画面除了“被照亮的人物”女主人公(农业合作化先进工作者)及她的家人们之外,物品有奖章、红领巾、书本和鲜花等。《鲁迅和青年在一起》,除了“被照亮的人物”鲁迅和三位青年外,还有墙上的版画和桌椅。总体来说,《文艺学习》人物图像中具有代表性的“物”主要有奖章、红X、其他物品等。在图像表层,写实人物图像中的物品可有可无,只算作烘托人物形象的配件。在图像深层,这些物品颇具药引效应,在唤醒读者共鸣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代表性图像如图3、图4:

图3 A·拉克季奥诺《搬进新居里》,《文艺学习》1954年第1期

图4 艾中信《鲁迅和青年在一起》,《文艺学习》1956年第3期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居室里悬挂奖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奖章,是一种发给受奖人佩戴的标志,在人物图像中并非单纯的自然物存在,更是指向主体精神的修辞符号。在《搬进新居里》,奖章是女主人公身份的象征,刘迅在对这幅画进行解说时说:

从这幅作品里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得过奖章的农业生产先进者,她的家庭从住着比较旧和狭小的房子里搬到这样一座宽大而又漂亮的房间来。女主人把刚搬进门的包袱放在地上,然后她双手叉腰站着,她微微昂起头,用充满幸福和愉快的眼睛巡视着新房间,她似乎在说:多么美丽宽大的房子呀!……从那些玩具和椅子上的乐器,可以使人看出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注] A·拉克季奥诺《搬进新居里》的刘迅解说,《文艺学习》1954年第1期。

77%的学生反映其课堂模式为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在此过程中,教师难以获知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障碍。大部分教师未转变观念,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事实上,学生更希望主导学习,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课堂。

在文本语境中,奖章的语义从“物”转移到对女主人公“农业生产先进者”的指涉,还上升到对主人公“充满幸福和愉快的眼睛”的映照,并与“美丽宽大的房子”产生语义关联,与主人公的幸福生活互为镜像。

“红X”指《文艺学习》图像中出现的红旗、红装(红帽子、红上衣、红腰带、红头巾、红裙子)、红领巾等红色物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红旗”“红装”“红领巾”的语义分别是:

【红旗】

《小巴维尔·莫洛佐夫》的画作者是苏联画家尼·尼·彻巴科夫。这幅画以“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阶级斗争”为题材,“被照亮”的人物是画面右方的小英雄。他有着“坚定的神态”“锐利的富于正义感的眼光”。画面中父亲则是“斜着眼睛看”“情绪十分沮丧”,无力的手,浮肿的脸色,这是个很“丑”的人。他的祖父则“惶惶不知所措”。美丑人物对比鲜明,形象清晰,一眼便知。

FC的设定,决定了炭黑温度的快速恒定,但由于炭黑温度的滞后性,当前的炭黑温度反应的是40 min之前的FC值。而且生产炭黑品种的改变,原料油等工艺控制参数变化,也将引起尾气热值改变,造成尾气燃烧后燃烧温度值的改变,尾气流量也将随着燃烧温度和炭黑温度调节改变,进而FC也随之改变。因此,FC的取值需要一定控制调节经验,且有必要采取DCS自动计算该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②竞赛中用来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

③借指先进榜样。

①红色的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少年先锋队员的标志。

画家尼·尼·彻巴科夫在这幅画上,巧妙地运用了油画上的明和暗的效果,使我们的眼睛首先被吸引到画面的明的部分上去,在这里站着的是小巴维尔·莫洛佐夫。他那坚定的神态,他那锐利的富于正义感的眼光,使人信服地感觉到这是苏维埃的小英雄,是苏联模范的少年先锋队员。从他的眼睛视线和身体的动态望过去,便是那坐着的用手支撑着头的人——孩子的父亲,是乡苏维埃主席,一个意志力薄弱的酗酒的人,因此他最终堕入反对苏维埃的反革命泥沼里去了。……斜着眼睛看着他的孩子,他的情绪十分沮丧。而那留着长须背靠着桌子的人——孩子的祖父,在沙皇时代当过监狱的看守,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卑劣的人,现在他表现得惶惶不知所措。[注] 尼·尼·彻巴科夫《小巴维尔·莫洛佐夫》的刘迅解说,参见《文艺学习》1954年第8期。

②指青年妇女。

【红领巾】

[19]Laufer,B.&Nation,P.(1995).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Applied Lingusitics,16,307-322.

【红装】

②借指少年先锋队员。[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37-538页。

紧接着这幅画,《文艺学习》就刊登了关于这幅图像的文字说明:

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紧密结合,以临床工作需要进行培训,考核要求与培训内容相结合,根据分层培训进行分层考核,技能训练与质控考核相结合,运用理论考试纸质或信息化平台,定期进行考核,并与绩效挂钩。护理部应该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护生探讨会,广泛征求护生意见,了解护生在实践当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意见,然后进行改进,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二是,要定期进行考核,对临床护理护生进行出科考试,要坚持理论课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评测,同时要辅之以医德医风和劳动纪律内容由带教教师给出专业性意见,实施综合评定表,从临床护理需求出发,做好临床护士个人能力测评,给出专业鉴定表体现护生个人实际能力。

《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中的其他物品同样具有药引效应,如艾中信《鲁迅和青年在一起》这幅图像中,除了展现鲁迅在书房里和三个青年人交谈的场景,还展示了书房里的其他物品。

朱章超对艾中信《鲁迅和青年在一起》中的空间摆设作出如下评价:

从图12不难看出,横滚角和俯仰角的变化均在0.4°以内,航向角的变化在0.2°以内。因此,九轴捷联惯导性能稳定,可以满足系统需求。

静穆的书房里,陈设着简单、朴素的书橱、书桌等家具,墙上挂的是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农民暴动》。桌前的上方,鲁迅先生正向着坐在对面的三个青年人,热情地谈论着。……在环境的处理上,也是很简捷和精练的,无论是桌上的用具,或是墙上的图画,都是对体现主题,起着很好的衬托作用。……这幅画在油画艺术的表现上,也显露了画家的纯熟技巧;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效果和空间感觉的处理,都是绝妙的。[注] 艾中信《鲁迅和青年在一起》的朱章超解说,参见《文艺学习》1956年第3期。

别名四季青叶、冬青叶、一口血、红冬青、油叶树、树顶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云南。秋、冬二季采收,晒干。

三、 “个人”“集体”:图像语义的取舍

在《文艺学习》写实人物图像中,“被照亮的人物”的语义内涵不仅由自身意义凸显,还需要在集体空间中得以认证。这类代表性图像如图5、图6:

图5 温勇雄《渔港之春》(年画),《文艺学习》1956年第2期

图6 B·托卡列夫《水来了》,《文艺学习》1956年第5期

年画《渔港之春》描绘了我国南方海边渔民生活的场景。画面中四位年轻女性在缀补渔网,其中一位穿着红袄的女子,从装束上看出她是结婚不久的新娘,穿着大红色的衣裙,戴着红色头巾,低头缝织,略带羞涩,旁边的伙伴们笑嘻嘻地看着她,谈论着什么。新娘的身后是三个小伙,其中拿着锯齿的壮士青年应是新郎,两位伙伴也瞧着他,带着羡慕的神情。整个画面恬静清幽,朴素明朗。从这些画面中,读者感受到了新时代渔民平静幸福的生活。这幅画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中获年画二等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青年画家的创作风格。

《水来了》,画的是苏联集体农庄庄员们在刚建成不久的运河堤岸上等待河水流来的场景。“被照亮的人物”远不止一个。站在最前列的老头,他撑着棍子,拿着小包袱,棕红色的脸上充满激动、期待的表情。他身后穿淡紫红色乌克兰上衣的老头,正在同旁边的老人诉说着什么。穿蓝上衣、红裙子的农妇也在用喜悦和焦急的心情等待着,甚至忘了照顾她的儿子,让他吃力地从河床底爬到岸上。妇女身后的穿白衬衣的庄员,用手遮挡着阳光,高兴地注视远方。这幅画中的人物有老人孩子,有男女庄员。吴达志在解说这幅画时说: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除了要依托教材,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

从“水来了”三个字中我们似乎就理解了一切,但画家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标题中却表现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平凡的主题中却体现了多少人民的愿望和感情啊。多少年来,人民向往着,等待着,这一天终于来了,当开凿运河的工作结束,放水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人们是怀着兴奋、激动、焦急的心情在等待着。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年龄和工作,但却被一种共同的感情和愿望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决定了情节和形象的完整性。[注] B·托卡列夫《水来了》的吴达志解说,参见《文艺学习》1956年第5期。

《文艺学习》图像语义在个人与集体的选择中,经历着这样的修辞设计:

1. 个人私密表情隐藏,社会集体表情彰显

表情是一种语言符号。《文艺学习》图像人物表情则趋于单纯、统一:先进工作者的表情刚毅自信,时而谈笑风生,时而神情严肃,均为乐观主义的面孔;人民群众都有着兴奋的笑脸、满足的神情,洋溢着无法言表的幸福感。这种集体公共表情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自然的、自发的,“幸福的笑容”也被定格为一种集体仪式。

2. 个人私密场景收缩,社会公共场景扩大

人物的私密家庭场景几乎消隐,观者能看到的大多是集体生产劳动的场景(当然也出现极少数单人图像)。图像描摹的重点在于“小我”成长与“大我”蜕变的过程,这是一种以劳动、革命的名义入侵个人生活圈的做法。集体化组织方式(如农业合作社、施工队),凭着想象美好生活而形成集体无意识,这为社会“最大限度调动劳动力参与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注] 邹跃进:《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毛泽东时代美术”及其中心观念》,《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第107-116页。 。

3. 个人悲苦记忆取消,集体荣光得以保存

喜怒悲乐,乃人之常情。《文艺学习》图像中的人物从苦难“过去”中走来,正享受美好“现在”的生活,步伐一致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期望。图像恰恰只记录下那富于包孕性的“顷刻”[注] 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3页。 。个人的悲苦记忆被过滤,留存的画面是丰收的庄稼地、轰鸣的机器声,“人定胜天”“形势一片大好”。在艺术世界里,集体的精神力量远超于个人现实的穷苦悲凉。

图像语义通过“个人”还是“集体”来表述以及如何表述,归根结底和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基本价值观有关。这些基本价值观,指“对于传统美术的承传与创造的价值观,对于外来美术的借鉴与融合的价值观,对于艺术社会学与本体论的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性美术的价值观,对于大众人文关怀与个体人文关怀的大众美术价值观与当代性的美术价值观”[注] 尚辉:《新中国美术所蕴含的中国美术价值观》,《美术观察》2010年第2期,第10-11页。 。新中国美术的艺术价值指向国家形象的建构和民族复兴的理想。

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形象的建构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基本观念。美术工作者在新的社会制度和艺术创作纲领的指引下,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艺术感知,选择图像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和语言,以此表达对新中国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民族复兴是新中国六十年历程的总体性价值目标,是国家意志、社会体制乃至文化机制、道德规范所着力体现的价值追求,是形成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公共价值的基本内涵,因而也是新中国美术创作必然包含的重要内容。”[注] 杨斌:《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复兴内涵》,《美术观察》2009年第5期,第7-8页。

总体来说,《文艺学习》写实人物画之所以普遍地流行,源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这种翻天覆地的革新为写实人物画提供了发展契机。在中国百年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新中国图像创作的民族复兴意义被迫切地激发出来。宗白华在《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为第三次全国美展写》(1943)中提到“写实”一词有着中国人面对西画做出反应的复杂背景,“宗白华所用的‘写实’一词实际上就包含着对西方的借鉴,‘写实’与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写真’‘写形’‘形似’‘逼真’等有一定的通约性”[注] 王云亮:《宗白华中国画理论中的“写实”一词》,《美术研究》2009年第1期,第100-103页。 。

《文艺学习》图像表现出写实人物的倾向也与图像本身“三性”有关:第一,写实人物画具有通俗性,“画什么”“怎么画”一目了然,直观易懂,拥有广泛的受众。第二,写实人物画具有普适性,它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在它的躯体里有一种长寿的基因:它是和人类正常的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相一致的”[注] 刘国辉:《写实人物画的若干问题——一个实践者的学习笔记》,《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29-31页。 。第三,写实人物画具有传播性,它在中国的盛行显然受到苏联、波兰等美术创作思想与技巧模式的影响。在今天看来,写实是按照客观物象的原形来描绘,写实人物虽不是图像表现的唯一手法,却是当时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它和其他艺术手法如象征、寓意、变形、夸张等一样,本身不能决定艺术品价值的高低,决定一件艺术品价值的是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注] 杜键:《也谈内容与形式》,《美术研究》1981年第4期,第34-50页。 。

收稿日期 :2018-11-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义修辞学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期刊话语分析——《文艺学习》(1954—1957)研究”(14YJC751007)。

作者简介 :董瑞兰,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修辞。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2019)01-0080-06

(责任编辑 :钟玖英校对 :刘 倩)

标签:;  ;  ;  ;  ;  

《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