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探讨——基于大陆7所“211”高校与台湾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所高校论文,两岸论文,差异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5)06~0041~06 一、背景与问题 从全球来看,就业性别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目前25个国家已完全消除了男女在教育上的差距,最大的进步就反映在大学教育层面,其中已有近100个国家的女大学生人数占到在校生的多数。但女性就业薪酬水平和收入却仅相当于十年前男性所得,特别是在“同工同酬”和“劳动力参与”两项上的性别差距自2009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善,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有专家预测,在其他方面平等状况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还需要118年男女才可能在就业及收入水平上完全实现性别平等[1]。较近一项对美国两代人进行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可能获得学士学位和白领工作,但就业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还是很严重,女性依然比男性收入低[2]。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公正、性别公平的价值诉求中关注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海峡两岸高等教育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两岸大学生就业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且都表现为大学生总体就业难度增大及就业性别差异显著。 从大陆来看,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大陆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男性初次就业率为77.3%,显著高于女性初次就业率(65.9%)约11.4个百分点;且在起薪方面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就业起薪平均为3579元,女性就业起薪平均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3]。从台湾来看,近年来,虽然台湾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增加,但是女性就业率仍低于男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国际性别统计研究”指出,截止到2010年台湾女性就业率43.96%仍低于男性就业率56.04%约12个百分点[4];而“‘行政院主计处’2012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关于男女两性平均劳动薪资,按教育程度分报告指出,截止到2012年大学学历女性平均薪资为35194新台币,男性为43431新台币,两者相差8237新台币[5]。 关于“就业性别差异”、“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大学生就业中性别差异普遍存在,但对差异的认知却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尽管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差异,但这种差异基本上正常且合理,不存在就业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问题。因为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出于对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由此造成对不同性别的人的不同待遇,不应视为歧视[6];就业过程中,如果雇主优先录用男大学生,也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正常行为,不应被视为“性别歧视”等[7]。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摒除大学生个人能力特征的因素外,仍存在诸多社会性及结构性不合理,特别是与性别不平等乃至性别歧视密切相关,因此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应该慎重对待并进行干预。如有研究者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女性受到文化、社会资本、劳动力市场和自我的排斥[8];还有的研究者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质性访谈来深度解读女性在就业过程的性别歧视经历[9]。也有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参照路径分析的架构,在理论模型引导下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市场对女性就业者,包括刚入职的女大学生存在收入的“直接和间接”的歧视,且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10]。 由于近几十年来政治及历史原因,两岸虽然文化背景同宗同源,但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大为不同,女权运动与妇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的研究,两岸也存在非常不同的研究关怀和认知差异,极少有文献对此问题展开比较分析。 本文将基于课题组在大陆和台湾两地所采集的数据,对两岸大学生在个人特征、就业观念、就业过程、就业结果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大陆地区湖北省武汉市8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台湾地区10所高校5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毕业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学、理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湖北省作为大陆地区的教育大省,省会城市武汉市所属的高校数量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办学层次、学校实力、院校类型、学科类别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取的7所“211”高校都是大陆高校中办学实力较强的高校;考虑到台湾高等教育中公、私立高校并存且实力大致相当的现状,本研究分别选取分布于台湾地区北、中、南三区的5所公立高校和5所私立高校。根据国际上较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学科排行榜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各类大学/学科排名,样本中所选取的两岸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实力、院校类型、学科类别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大陆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1年12月与2012年5月分别发放并回收的《武汉“211”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就业过程调查问卷》与《武汉“211”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调查问卷》。涉及的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7所。两次调查分别发放问卷828份和80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808份和6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58%和85.88%,两次调查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68%和55.32%、50.22%和49.78%;台湾地区数据来源于课题组成员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台湾发放并回收的《台湾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高校包括: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嘉义大学、中原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和静宜大学等10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54份,有效率为90.80%,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7.79%和52.21%。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两岸大学生个人特征的性别差异 根据课题组前期收集的150份来自大陆地区不同行业针对应届大学生的招聘启事统计:在对大学生的各项招聘要求中,其中实践(工作)经验和担任学生干部这两个条件处于非常显著的位置。因此,本研究在关注大学生个人特征时,只对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以及参与工作实践经验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实践经验,还是担任学生干部方面,两岸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具体差异如下:“担任学生干部”台湾女生比例高于男生5个百分点;大陆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近10个百分点。“有工作实践经验”的女生比例,台湾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约1个百分点;大陆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约6个百分点。这说明按照相关招聘条文的要求,两岸女生都优于男生,其中大陆男女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性别差异都较台湾更显著。 (二)两岸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将大学生就业观念分为:对就业前景的期望、就业的信心、对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态度等三个方面来分别考察其存在的性别差异。 1.对就业前景期望的性别差异 对就业前景的判断会影响大学生求职心态,也会对求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32%的台湾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严峻”,比男生高出近11个百分点;大陆女生所占比例为48.64%,比男生高9个百分点;57.81%的台湾女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期望在30000新台币以下,这一比例比男生高9个百分点;收入期望值低于3000人民币的大陆女生有32.35%,高于男生8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两岸男生对就业前景的判断都较女生乐观。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在大学生就业难和薪资普遍不高的现实中,两岸毕业生整体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与对收入的期望差别不大。 2.就业信心的性别差异 学科、专业是个人未来职业的基础,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将直接影响其求职的信心。调查从两岸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和求职的信心度两个方面来关注性别差异。 对所学专业前景的判断上,台湾女生中有27.70%认为所学专业没前途,略高于男生近2个百分点;认为所学专业没前途的大陆女生所占比例为17.93%,略低于男生2个百分点;在求职的信心方面,有18.98%的台湾女生对求职没有信心,高于男生比例5个百分点;而有9.20%大陆女生认为没信心,高于男生近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两岸毕业生对就业信心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但女生的求职信心还是略低于男生,且台湾大学生对就业的信心普遍比大陆偏低,究其原因,这可能与台湾经济自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一直萎靡不振、大学生就业率连年下降有较大关系;再者,由于台湾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显著高于大陆,这也可能是使大学生对就业信心偏低的原因之一。 3.对就业性别歧视态度的性别差异 一直以来,社会上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观念对女性就业以及就业性别歧视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就从女性参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对待就业性别歧视的态度等两个方面来关注毕业生的性别差异。表1显示:虽然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对女性重要,但是男生和女生之间还是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认为工作对女生重要的台湾女生比例为72.57%高于男生17个百分点;而大陆女生比例高达95.75%,高于男生66.48%近30个百分点。对于就业性别歧视,大多数毕业生持厌恶态度,台湾女生有84.81%,男生也高达73.74%;大陆女生所占比例为78.30%,男生比例为50.70%。海峡两岸大学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探析--基于大陆7所“211”学院和台湾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_性别歧视论文
海峡两岸大学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探析--基于大陆7所“211”学院和台湾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_性别歧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