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全切除术)和观察组41例(成形缝合术),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IKDC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节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IKDC评分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应用在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成形缝合术;切除术;半月板损伤;疗效
近年来,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水平逐渐提高,业内对于该方式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且多数实践研究表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为此,本研究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9月前来我院寻求治疗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2±3.1)岁;左膝和右膝各有21例、2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6±3.5)岁;左膝和右膝各有22例、19例。两组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手术关节镜检测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弹响、屈伸受限等症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膝关节严重退变者;健康状况较差无法支持研究者;研究前调查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选择髌韧带外侧缘和外侧关节之间的凹陷内,并且与关节线相距1.5cm左右的位置行一道长度约为8mm的切口。将准备好的关节镜通过切口置入,对关节腔内增生滑膜及损伤的半月板进行清除,同时还将半月板周围撕裂累及结构进行切除。
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麻醉方式和体位方式同对照组。使用30°关节镜对膝关节进行全面探查,实现对损伤部位的全面了解,包括损伤的程度、范围、类型等。切口选择、关节腔内增生滑膜的切除同对照组。从前外侧入口将篮钳置入,对半月板的中心部位进行切除,圆状切成“C”状后,修整内侧游离缘,保留滑膜边缘约1cm。根据不同撕裂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水平撕裂,修整上层组织为斜坡状,用射频气化光扫射周围;放射裂状,将坏死部位去除,射频气化对内侧边缘进行修整;不规则撕裂,全切除后对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缝合针将前外侧或者后部缝合固定,缝合针导向管斜面扣向半月板迅速插入,于关节囊皮穿出,缝合线选择第2针穿出关节囊,最后在皮下切开处将两段打结固定。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情况[1]。IKDC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关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价。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比较
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总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关节轻度肿胀、腘窝轻度不适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对照组观察组总共发生8例不良反应,关节轻度肿胀、腘窝轻度不适、关节间隙压痛、负重行走疼痛分别有1例、2例、2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观察组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半月板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解剖结构异常、形态畸形,同时在血供方面表现缺乏,损伤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不便,容易受到限制,负荷传导受到很大影响[2]。
目前,随着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关节镜微创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3]。从当前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情况来看,切除术和成形缝合术都是比较常见的手术操作。切除术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方面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4]。一般而言,残留半月板承受应力应当与切除的范围呈正比,具体是膝关节接触面积较少一半,承受应力则会增加4倍,如果全部切除则极有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继发性退行性变[5]。成形缝合术其实是对切除术的一种改进,除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之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残余半月板,从而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治疗的效果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切除术相比,成形缝合术在改善症状、近期疗效方面更具优势,而这与临床相关研究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选择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近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钱雄,郑龙坡.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7,12(7):539-541.
[2]戴永立,郑延贵,黄明,等.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28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33-35.
[3]胡柯嘉,冯德宏,王凌,等.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36(12):205-206.
[4]顾新丰,郑昱新,GUXin-feng,等.成形缝合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12-115.
[5]李中正,王玉聪,方镇洙.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0):1055-1057.
[6]李晓声,杨保台,陈铁柱,等.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1):1238-1239.
论文作者:章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半月板论文; 膝关节论文; 评分论文; 镜下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