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体制改革对于供电企业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管理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对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在电力企业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反窃电手段,保证供电质量和稳定性,维护良好的用电环境,是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因此,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市场新环境,开展好反窃电工作,对供电企业非常重要。本文从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用电检查;窃电;违约用电;管理措施
0、引言
为了规范用电市场正常秩序,达到降损增益,为供电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开展反窃电和违约用电是用电检查工作职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要抓好的工作,如何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方式,使用近年来投入的新设备、新系统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反窃电、违约用电工作,是我们用电检查人员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近年来,用电检查班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供区内需要检查各类客户很多,在时间、精力和人员等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的确定好重点排查对象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1、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的重要性
(1)加大检查力度,防范窃电工作
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用电的检查工作,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化的工作。加大日常巡检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反窃电行动,有效遏制窃电行为,让用电客户的窃电行为无法藏身,起到规范用电秩序、打击用户窃电的不良行为。
(2)确保用电管理作用的有效实现
在电力企业的用户中,有不同种类的很多,大多数用户对于用电知识是比较缺乏的,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用户进行供电知识、相关法律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供电知识的系统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引导用户正确用电,减少违章违规用电,有效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对电力也可以较少损失,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2、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用电检查窃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用电检查窃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图1 用电检查窃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日常的电力检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对于窃电管理工作不重视,缺失责任心,导致在工作中难以发现用户的窃电行为,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同时部分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对于出现的新型窃电技术不注重学习,导致电力管理过程中,难以发现用户的窃电行为,降低了用电检查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2)反窃电技术落后
目前,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电力用户在窃电中所使用的技术也不断更新,而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对电力知识进行学习,也缺乏较先进的反窃电技术设备,这种硬件设备的落后导致反窃电工作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利益受到损害。
2.2、用电检查违约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用电检查过程中,也存在较多违约用电管理的问题,这对于电力供应和使用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用电过程中,随意搭设电线,更改线路等行为,对电力线路的性质具有较大影响。目前在电力企业进行用电检查中,违约用电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电力企业内部,有些用电检查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薄弱,主动作为性不强,简单的认为反窃电都是智能电表的工作,忽视了用电检查人员在检查工作中的重要性;②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了窃电行为时,对于窃电用户的惩处力度并不强,难以形成对用户的威慑作用,进而导致各种违约用电的现象屡见不鲜;③在电力企业内部,主动作为性不强,在违约用电管理中,预防措施较少,很多都是事后管理模式,当发生相关事件后,再开始进行检查,查找原因,没有有效的积极、主动的预防控制措施。
3、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措施分析
用户在用电过程中,所发生的窃电行为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行为,它会给供电企业和社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和危害。近年来,随着窃电事件的频发,已经引起了社会、供电企业、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基于此,供电企业内部应成立专门的反窃电机构,积极开展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推动反窃电工作的开展,进而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工作步骤
该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三步,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启动并开展反窃电专项斗争活动,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窃电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严重者要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减少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
第二阶段:坚持“查获一户、处理一户、改造一户”原则。对于在管理中发现的窃电行为,要对查到用户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并进行跟踪检查,做到查获一户,处理一户、改造一户,从根本上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保证供电环境良好。
第三阶段:加大检查力度,将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给用户以威慑力,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维护良好供用电秩序和供电企业的根本利益。
3.2、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措施
为强化用电营业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强用电营业基础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应进行精细化考核管理,在营销工作中,形成较强制约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2 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措施
(1)以“查”为先导,全面开展用电检查工作
首先要确定重点检查的客户性质,对供区内高耗能企业、高供低计客户、商住一体客户、城乡结合部客户、娱乐休闲场所、超容量客户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的重中之重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符合行业性质和工作经验所印证了的。做到以“查”为先导,全面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定期召开用电检查经验交流会,提高反窃电工作水平。搞好反窃电工作要注意高低压客户之分,高压应重点检查高损线路和用电量明显异常的客户,多采用终端采集系统进行排查高耗能客户和办理暂停业务的客户。低压应重点检查娱乐休闲场所和城乡结合部,更多通过营销系统筛选长期无用电记录的客户,多让城区抢修人员留意和多鼓励社会人士举报等方式。
(2)以“量价损”为切入点,寻找用电检查关键部分
①用电量过少,明显不符合用电性质的必查;
②电价执行不规范,特别是有混价的客户,而且混价电量明显不匹配的必查;
③线损高的线路和台区应列为重点检查范围,再逐步筛选,通过各类工作手段进行分析、排除,最终找出原因。
(3)取得地方政府及司法部门的支持
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最新用电管理信息,从管理者中领导层面开始,可成立反窃电领导工作小组,最好能在当地政府或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展了“打击窃电专项斗争”。
(4)重视舆论宣传,提高全民依法用电意识
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应注重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要积极与当地宣传部门的联系,可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对电力知识进行宣传,以法律法规告诫用户,提高用户的用电意识,切实减少用户的窃电行为。
(5)利用好各类技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用电检查工作
①用好SG186,不管是客户的基础资料和电量电费都可以核查,特别是要利用该系统筛选出来的连续2个月以上无用电记录的客户进行有针对性地排查。利用该系统对办理暂停业务的客户进行监督,如有异常电量,排除抄表原因外,必存在违约用电行为;
②利用稽查监控系统,如超容量、用电量明显异常等明确排查范围和排查对象;
③客户侧终端采集系统的投运也是很实用的,特别是根据监测客户24小时的用电负荷和电压、电流等各种数据来确定嫌疑客户和取证是很容易的,也是很准确的(如远程监控到电压不正常,肯定有异常。如监控到客户的使用电流根本就满足不了客户的生产负荷,产品又出来了,除开计量问题,肯定为窃电)。
(6)以“处”为手段,严厉打击窃电违法犯罪活动
①坚持“查、处分离”原则。电力企业目前对于窃电行为惩处不到位,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查、处未分离,因此,电力企业应将现场用电检查人员和处理人员分开,现场用电检查人员只需要核查事实,记录现场情况,填写通知单,后面由另外人员进行审核处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用电检查人员对违法用户进行“私了”,可有效保证惩处质量和效果。
②坚持追究法律责任原则。电力企业应根据用户不同的窃电行为,制定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措施,如对于情节严重的窃电用户,应坚决上报司法机关,进行依法处理,打击窃电用户的嚣张气焰。通过以“处”为手段,违法者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起到了震慑与警示作用。
(7)以“改”为保证,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举措根治窃电
①投入资金对供电网络进行改造,优化配电网络配置,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降低了由于网络配置不合理带来的线路损失。②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改造,提高计量准确性和防窃电功能。③在重点用户安装电力负荷管理终端。主要针对高压用电户和高耗能户,由安装在用户配电室的管理终端信号发射装置与公司负荷管理系统组成,实行二十四小时远程监控。④及时对查处的窃电户进行自费防窃电改造,做到“查处一户、改造一户、放心一户”,使窃电分子无再次窃电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窃电案件的发生,有力地捍卫了反窃电工作的成果。⑤对不具备防窃电功能的用户计量装置,采用新的工艺标准进行防窃电改造,在电源进户线接引处加装防窃电接线盒。
4、结语
反窃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加上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技能,才能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下事半功倍,维护好用电秩序的同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本文从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窃电与违约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建平.供电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2]]林艳霞.探讨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3]夏辉.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反窃电预防对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
论文作者:田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窃电论文; 工作论文; 用户论文; 客户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措施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