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_全球化论文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_全球化论文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论文,我国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03)02-0005-05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快速蔓延,将全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人们仿佛生活在“地球村”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程度之高前所未闻。作为全球化的结果和必然趋势,世界呈现出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教育也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多样化、大众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中国已加入WTO,我们将面临一个崭新的、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化无疑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全球化的内涵

什么是“全球化”?解释多种多样。英国学者阿尔布劳(Albrow)指出,全球化主要是指“所有那些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为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1](P34)。约汉斯顿(Johnston)认为,全球化就是各国人民为提高生活水平所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联系[2]。这里,他把全球化的目的定为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贝瓦瑞奇(Beveridg)则把全球化视作一场革命性的改造过程,即铲除阻碍国际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的藩篱,建立全球性市场。他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全球化的特征:资本从一国向另一国快速流动;为了达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目的,以国际标准进行企业生产管理,突破国家界限;与其它贸易形式比较,国际贸易比率抬升[2]。

尽管表述不同,但学者们大多将经济因素作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最强劲力量,有人甚至将全球化等同于经济全球化,显然,这是不全面的。一般认为,全球化就是以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龙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强化并不断扩大对他人影响的过程。

全球化之所以成为锐不可挡的全球性趋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1)空间的扩展。在前现代社会,对时空的理解常与具体地点联系在一起,而且战争、饥荒、瘟疫、自然灾害等增加了流动的难度和风险性。随着环球航海和探险的开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立、机械印刷机的不断使用、与工业化相联系的运输技术革命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的时空变得可以度量了,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操作和控制了,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被消除了。电话用户发展到5000万用了将近1/4世纪,而“万维网(WWW)”在四年里就拥有同样数量的用户。1981年互联网出现时仅支持着213台主机,连接着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只有几千用户。然而到了1999年,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支持着5600万台主机、拥有1亿9千万用户的国际网络[3]。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印刷术和电话的发明,难怪有人把经济一体化称为“E体化”。

(2)生产、销售、金融资本流动迅速向全球化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革新不仅使生产的可分性和质量可控性得到保证,也使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输的成本不断降低,因此使异地生产的组织与运输变成现实。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在20多个国家生产零部件,然后在美国组装;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生产线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最后在西雅图组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每天流通的货币数量达数万亿美元,同时也使金融、财政的相互依赖性和风险增大,外汇和股票市场的波动立刻会在商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体现出来,甚至引起金融危机。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整个全球化的催化剂。目前,全世界的跨国公司超过5万多家,下设子公司50多万家。据联合国的报告,1997年跨国公司已操纵了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国际贸易、2/3的国际投资,拥有世界专利的2/3,其经济势力足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走向[4]。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再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

(4)文化互动性增强。随着人们联系的日益频繁,所有人都可能面临来自其他社会知识和文化的冲击。书信、电话、传真、电视、电子邮件等大众传媒加速了文化互动的频率,把人们结合成单一的整体。

(5)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程度空前提高。知识和信息把不同地方、国家、公司、社会运动、职业和其他群体以及市民合成一个跨国交流和互动的密集网络,它推动社会、城市和地区日趋向外扩散,并与其他社会结合形成共同扩张的态势,国家与国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消退。另外,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现在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恐怖活动、走私贩毒、环境污染、非法偷渡、温室效应等,这些全球性问题只有在各国真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才能解决。

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全球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21世纪也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在时间上将走向终身化,在空间上将面向国际化。与之相适应,教学手段的科技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管理的灵活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教育对象的广泛化将构成未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构成应对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国际化将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走出低谷,迸发活力,适应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

所谓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简言之,就是指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向国外开放国内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范围;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

教育的国际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汇集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具有跨民族和跨国界的特点,无论教师或是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从一所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人们十分喜欢出游,去欣赏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又促进了欧洲各大学的交流。据德国学者布坦斯基(Budinszky)在1875年发表的题为《中世纪的巴黎大学与外国人》的论文中说,“13-14世纪,在巴黎大学任教和求学的著名人士中,英国人153名,德国人200名,荷兰人56名,意大利人109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44名,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和希腊人41名,稍晚,也有来自亚洲的学生。另外,在巴黎大学13-16世纪的校长名单中还有外国人。正因如此,巴黎大学才成为著名的国际交流中心”[5](P233)。当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局限于非常狭小的范围内,是那个时代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在随后的数世纪中大学变得日益国家化。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曾担任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主席的克拉克·科尔在理论上为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作了阐述。他认为,教育原本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知识无国界。各国知识分子都有助于扩展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相互了解的广度;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受过教育的人们运用其所学来促进人类事业发展的能力显著扩大。这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更多的国家和文化中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其他问题,如防止核战争、抑制通货膨胀、打击贩毒走私活动、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除非能够相互充分理解,这种合作才会有效;国际关系不再是国王、大臣、总统及其委任的使者们独断的事务,它也由商人、传教士、技术顾问和旅游者们维持。因此,具有良好全球意识的国家,在国际上将拥有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有130万学生在外国留学。世界一流大学的留学生一般占本校学生总数13.4%,研究生的比例更高,约占29.%。[6]哈佛大学学生中外国学生人数占15%,MIT学生中留学生数占22%;纽约州立大学的65个校园共40万大学生中,约10%会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新加坡国立大学25%的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有半年至一年在国外学习。”[7]

欧盟也十分重视教育文化的国际交流。自20世纪有8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许多能促进欧盟内部教育文化一体化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分三个层次:针对欧盟国家;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亚非发展中国家。针对欧盟国家的最著名的项目有两个:易尔姆斯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其中,易尔姆斯计划自1987年启动至1994年结束。期间,15国之间的大学交流项目、成人高等教育交流项目、科研合作、培训合作交流计划由最初的293项扩展为2228项,参加机构由最初的823个扩展到13184个,涉及欧洲1548所大学和近6000个学院、系部。互相交流学生由每年3000人增加到137599人,七年来近80多万学生从这个计划中受益。此外,欧盟目前已成为接受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地区,总数100多万人。仅法国、英国、德国每年就接受50万左右外国学生[8]。

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五种力量的推动:第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发展的驱动。经济全球化要求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趋势,并为之提供各种人才。经济全球化是最直接的动力。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尤其是电脑的普及大大扩展了教育发展的空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三,文化交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历史上,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活动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需要经常学习借鉴他人之长的体系。第四,国际组织的推动。尤其是大量跨国公司的涌现加快了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速度。第五,政治力量的交互作用。

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具有双向的影响。对发达国家来说,凭借其优越的地位,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可以获得经济的、文化的、智力的多重收益,又增强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助于更新成人教育观念,拓宽文化视野,注入社会发展活力,提高本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本国的现代化步伐。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教育国际化之外,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只能断送成人高等教育的前途。所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既要积极拓展国内教育市场,又要敢于走出国门,到国外发展。

三、推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形成了形式灵活、途径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成人渴望获取高层知识的需求。但不能否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重增加成人院校设置的数量,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固守传统成教观念,缺乏国际教育意识;专业设置结构失衡,课程内容陈旧滞后;忽视成人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方法僵化单一;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安于现状,创新意识淡薄;疏于管理,秩序混乱,问题丛生,名声欠佳,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成人院校都有这些情况,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欠缺实力,后劲不足,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快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是社会转型期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第一,改变陈旧观念,树立国际化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观念落后,思想陈旧,必然会妨碍国际化意识的树立,减缓改革的步伐。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因此,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应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有人担心,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涌入,将给我国传统教育和文化带来严重冲击,加大教育的难度。此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是全方位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经济全球化,还包括政治全球化、社会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等。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吸纳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糟粕和垃圾也会乘机而入。因此,成人院校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要看到,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为我国带来广阔的教育市场和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有益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整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第二,成人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之外,科技落后和人才奇缺也是主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大学毛入学率在40%以上,我国仅有10%左右。我国成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提高成人高校人才素质的其中一个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走出国门办学。另外,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许多国际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决策者的地位,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不利的处境。发达国家一方面想方设法操纵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等经济命脉;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把本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大量输入到发展中国家。面对种种挑战,没有大批高素质人才是无法应对的。

第三,成人高校要优化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我国的成人高校,单科性、行业性院校偏多,综合性院校较少,因此,在成人院校的设置上,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单科性、综合性、多科性兼顾的成人院校类型;在学科结构上,应拓宽专业面,增强应用性,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在体制结构上,要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逐步克服成人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设置的局面。在成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解决重复设置、分散、封闭的问题;加强成人院校之间、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达到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因地制宜合并一些成人院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主动与企业、社会联合,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科研转化,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第四,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逐步实现课程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是指,成人高校既应开设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还应使所有课程体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使学生及早认识到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对全球性问题诸如贫困、种族歧视、恐怖活动、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人口剧增等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从而使其在未来工作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实际操作层面,成人高校可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中开设一些课程,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国际政治,以及介绍外国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课程;开展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外语教学;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引进国外最新教材,聘请国外专家学者讲学或任教;开展跨文化研究;开设如何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国际学习和研究的课程等等。

第五,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无论政府资助,还是民间资助,抑或自费出国,都可以达到交流合作之目的。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可以是:1)学生交流。成人院校也应该像普通高校那样,主动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进修学习。美国上个世纪中叶成为重要的国际学生教育中心,接收各国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30年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为9643人,1953年人数增加到33647人,1969年达121362人,1976年增加到216000人,1988年为360000人,到1990-1991学年,外国学生总数达407529人。”[5](P105)大批国外学生到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学习,给美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首先,外国留学生每年可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财富。其次,为美国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外国学生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约有60%留在美国工作。在美国从事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外国出生的人所占的比例高达20%。这有助于美国高等学校的学术发展,也有利于与派出国建立政治等关系。2)教师之间的交流。中世纪的大学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当时的学者认为,人文学科如语言、文学、哲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任何学问在范围上都是全球性的。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在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波伦亚大学等执教或进行学术研究心情舒畅,仿佛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一样。随着知识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师、学者的国际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成人高等院校可以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或者搞合作研究,也可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讲学,参加学术讨论。3)中外成人高校合作办专业、办学校。通过参与跨国合作研究,开展校际、院系间的合作与交流。比如举办外语培训、设立国际研究中心,或者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和课程。4)与外国企业合作。世界500强企业大多已在我国投资办厂,因此,有实力的成人高校应该抓住机遇,依据学校自身优势,积极与之协商合作项目,如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发明转让、人才培养等。

第六,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成人高校国际交流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外事交流活动的意义远远超出学术范围,它有时涉及国家安全、外交、国防、宗教等教育自身以外的问题,如果组织不当,或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纰漏,都可能引起外交纠纷,发生损害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感情和有辱国格人格的事情。国际教育的复杂性、多边性和敏感性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国际教育交流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制定、修订和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或法规,确定政府的责任,协调教育部门与其它机构的关系,对教育机构的国际交流行为提出宏观的规范建议,推动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进一步对外开放,力争把高等院校办成对世界有贡献的教育研究基地,并向世界提供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此外,成人高校也要制定相应的综合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例如,增加研究经费,改善研究设施和设备;建立高水平的研究中心;派遣更多教师到国外讲学及从事研究工作;扩大接受留学生规模等。

美国和日本都十分重视国际教育。196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国际教育法》(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ct)。法案宣称,在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中,拥有关于其他国家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雄厚的教师资源是加强我们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必要基础;应确保这一代和未来几代的美国人,有充足的机会在有关其他国家、人民和文化的所有知识领域,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发展他们的智力。因此,支持开发学术上及专业领域的资源,训练人员,协调联邦政府现在和未来在国际教育方面的各项计划,以满足充当世界领导责任的要求,对联邦政府既是必须的也是适当的。显然,美国重视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服务的。

1995年,日本文部省编写了《教育白皮书》,制定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针与政策:1)加速大学的改革。面对高等教育终身化和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迅速改革,重新考虑教育的内容和组织机构。其中一项重要课题是进一步充实对外文化的理解和交流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进一步充实研究生院。目标是以基础研究为中心,推动学术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3)提高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力争早日把日本的学术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4)进一步推进国际学术交流。

总之,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繁荣成人高教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我国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标签:;  ;  ;  ;  ;  ;  ;  ;  ;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