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姗,

王姗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目的 研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8.1-2019.6,研究对象是我院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接受微柱凝胶技术及凝聚胺技术,采集血样后与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行交叉配血实验,比较最终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凝聚胺技术的放散试验阳性率84.00%;游离试验阳性率74.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68.00%;微柱凝胶技术的放散试验阳性率96.00%;游离试验阳性率90.00%;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86.00%,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技术,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检测ABO新生儿溶血病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检验结果经研究显示,新生儿溶血病种常见的疾病类型是ABO新生儿溶血病,是指:产妇怀孕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机体内IgG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血液,将胎儿红细胞严重破坏后,诱导机体发生溶血现象,具体表现为贫血或黄疸等,若母亲血型O型,则该病症患儿血型大多是A型或B型,其体内存有母亲的抗体,输血时若按照同型输血方式则导致溶血反应加重,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因此孙长杰[1]学者认为,新生儿输血前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能为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常见检查方法是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及耗时短等优势,提高配血安全性且改善预后。本研究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择2018.1-2019.6,我院接收的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体血型均属O型,其中男女比例占28:22,年龄1-5d,均值是(3.14±1.28)d;体质量2.48-3.57kg,均值是(3.16±0.18)kg。1.2方法①收集患儿血样,离心处理10min后将血清及红细胞分离,取患儿红细胞悬液1ml,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在56摄氏度的温度下水浴7min,期间离心处理3min,获得的上清液即是放散液[2]。②凝聚胺技术:离心分离患儿血液样本的血清及红细胞,利于0.9%氯化钠溶液清洗红细胞3次,将其配成5%浓度的悬液,悬液内含有1滴悬液+2滴广谱抗人球蛋白试剂,行离心操作,对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观察。取A型、B型及O型3支试管,将患儿血清及2滴放散液分别放入每支支管,各试管内放入1滴红细胞,37℃下孵育1h,0.9%氯化钠溶液对红细胞不断清洗,清洗3次较适宜,放入2滴抗人球蛋白试剂,行离心操作,对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直观观察[3]。③微柱凝胶技术:0.9%氯化钠溶液彻底清洗3次红细胞,取50uL后加入凝胶卡,利用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D-3A)行离心处理,观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结果;将凝胶卡分别加入放散液及50ul患儿血清内,按照标记的血型加入红细胞悬液,37摄氏度的温度下利用FYQ免疫微柱孵育器孵育15min,再次行5min离心操作,对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结果行直接观察[4]。1.3观察指标①阳性及阴性的判定标准:1.阳性 微柱凝胶中的红细胞抗原及对应抗体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浮在凝胶的中部或表面;2.阴性 红细胞悬液沉积在凝胶管尖的地步,介质中未出现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5]。②ABO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标准:A型有抗A检出,B型有抗B检出,AB型有抗A/抗B及抗AB检出,三项试验结果均是阳性则确诊病情。③血样纳入标准:正定与反定一致,正定凝集强度≥3+,反定凝集强度≥2+。试验结果:统计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例数。1.4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 试验结果50例患儿血液标本经检测显示,凝聚胺技术检出抗体放散试验阳性有42份,阳性率84.00%;抗体游离试验阳性有37份,阳性率74.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4份,阳性率68.00%;微柱凝胶技术检出抗体放散试验阳性有48份,阳性率96.00%;抗体游离试验阳性有45份,阳性率90.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份,阳性率86.00%,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技术,P<0.05(具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3 讨论经研究显示,ABO新生儿溶血病是指胎儿从父亲方面遗传母亲并不具有的抗原,抗体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后发生抗体与抗原不相容的现象,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则严重破坏红细胞,初期患儿具有贫血、水肿及黄疸等表现,未及时处理甚至引起继发性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凝聚胺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试验中被广泛应用,工作原理:凝聚胺有正电荷,与红细胞结合,降低其表面的电荷数,对红细胞行非特异性聚集,加入枸缘酸钠葡萄糖溶液,利于中和凝聚胺的正电荷,将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重新散开,但不能将抗原抗体凝集特异性散开,利于检测是否存在抗体,具有操作简便及耗时短等优势,但该项检查对最终检验结果提出较高要求,若抗体浓度较低则呈假阴性,易发生漏检现象影响检查结果,因此任俊[6]学者研究证实,早期提供针对性检查方法能为新生儿输血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有研究报道,微柱凝胶技术能有效鉴别并筛查该病症患儿的抗原抗体,具有标本少、特异性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工作原理:在符合血清学条件的前提下,将稀释液配制成凝胶,将其灌注于微管柱,以离心力及微柱凝胶颗粒的分子筛作用为基点通过单个红细胞,但截留凝集的红细胞,便于获得不同的凝集反应结果,同时该项检查方法能直观观察检查结果,无需借助显微镜诊断,离心处理后,沉积在凝胶底部呈阴性,凝胶上层及中间层呈阳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结果稳定,但该项操作耗时较长,不适用于急性配血者,并且不能对红细胞上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进行有效识别,因此输血前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生理特征及血清免疫学特点灵活应用鉴定方法,有效筛查对应的抗原抗体,避免发生输血事故,为其输血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本研究凝聚胺技术检出抗体放散试验阳性有42份,阳性率84.00%;抗体游离试验阳性有37份,阳性率74.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4份,阳性率68.00%;微柱凝胶技术检出抗体放散试验阳性有48份,阳性率96.00%;抗体游离试验阳性有45份,阳性率90.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份,阳性率86.00%,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技术,P<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与姬元忠等[7]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该病症患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操作简便且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及有力的依据,临床价值显著。综上所述: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能提高准确性,避免发生漏诊,改善预后,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孙长杰,王晓宁,刘冰等.微柱凝胶免疫反应技术在检测IgG抗A(B)效价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8):1324-1325. [2]陈洋,王慧茹,周明等.微柱凝胶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1):2646-2648. [3]张咏芳.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筛检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8):103-104. [4]刘智,钟林,杨应松.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1205-1206. [5]刘金荣.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1):66-69. [6]任俊.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49-51. [7]姬元忠,张玉春,邢银花.凝聚胺技术与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内科,2017,12(01):108-110.

论文作者:王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微柱凝胶技术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