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崔玲玲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崔玲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中医医院 162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纯西医(抗生素、降压和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93.1%(27/29)和0(0/29),对照组为65.5%(19/29)和24.1%(7/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病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58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Q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ure western medicine (antibiotics, hypotension and diuresis, etc.).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situation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93.1% (27/29) and 0 (0/2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65.5% (19/29) and 24.1% (7/29)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qi,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relatively high.

[keywor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慢性肾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好发于脾肾气虚群体,多是因脾肾气虚引起湿热之邪,导致肾络瘀滞受阻,或是因风热之毒侵犯肾脏所致[1-3]。发病时,患者往往有乏力、水肿、血压升高、腰膝酸痛和蛋白尿(或血尿)等临床特征,需要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为此,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患者进行了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8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与相关西医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相符合[1],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水肿、腰膝酸痛、心悸、失眠和尿中多沫等,检查可见血液、尿液组分、影像学表现或肾活检异常,排除患有严重心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和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1~55岁,平均(42.4±3.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7.8±2.9)年;按疾病类型分为,肾病综合征32例,紫癜性肾炎17例,高血压肾病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1~54岁,平均(41.9±2.7)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7.6±2.6)年;按疾病类型划分,肾病综合征16例,紫癜性肾炎8例,高血压肾病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2~55岁,平均(42.3±2.8)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7.9±2.4)年;按疾病类型分为,肾病综合征15例,紫癜性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纯西医治疗,具体包括降血压、蛋白,口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 g,陈皮15 g,党参15 g,白术10 g,当归10 g,升麻10 g,柴胡10 g,甘草5 g)治疗,1日1剂煎服,早晚各1次;对于乏力水肿者,加用黄芪15 g,淫羊藿15 g;对于腰膝酸痛者,加用川断15 g,枸杞子10 g,杜仲10 g;对于尿中多沫者,加用冬葵子15 g,茜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小蓟10 g;对于心悸失眠者,加用百合20 g,生龙牡20 g,合欢花10 g。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自制慢性肾病疗效判断指标。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超过60%,肌酐清除率(Ccr)提升超过20%,或血清肌酐(Scr)降低超过20%,视为显效;若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减少在30%~59%,Ccr提升10%~19%,或Scr降低10%~19%,视为有效;若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Ccr下降,或Scr升高,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与对照组的65.5%(19/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4例,轻度贫血3例,发生率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最新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近20年来慢性肾病的发生率约为10.9%,其中慢性肾衰竭约占7.6%,且数据显示慢性肾病正以逐年攀升的明显趋势在人群中出现[4-6],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尚缺乏理想可靠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亦无特效药,药物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贫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并且长期使用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受损、脂质或糖代谢紊乱及骨质疏松等,影响临床治疗该病水平的提高。目前相关研究指出,临床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且相对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具有费用低廉、安全性较高的特点[7-9],应用前景较为广泛,不过由于相关的研究报道目前仍较少,多途径与多靶点的中药研究缺乏足够的样本检验,及与本病相关的诊治标准(如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指标等)不够统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组研究中,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进行了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均较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突出(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具有可行性价值,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昭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4):5093-5094.

[2]管录宇.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24-25.

[3]卓奕春,陈雪丽,周子杰.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85-86.

[4]康虹.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病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88-89.

[5]刘刚,黄鹤.肾康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9-10.

[6]肖憬,詹翔,桑圣刚,等.白介素8,白介素10联检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21-122.

[7]刘建华.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肾病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26-127.

[8]马达,严金龙,高继玲.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及福辛普利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8):577-579.

[9]邹建平,叶增余.大剂量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256-2257.

论文作者:崔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崔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