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与双语_双语论文

论双语与双语_双语论文

简论双语和双方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双语现象

1.1 什么是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或双重语言制)〔1〕是英语bilingualism 一词的翻译,是指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成员,在家庭言语影响下说两种话,或者通过正规语言教育掌握一门外国语或外族语的现象。双语现象也叫双语制(双语)。双语制和双语制度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前者指语言交融过程所出现的语言现象,属于自然语言规律的范畴;后者指国家实行的语文政策,如新加坡实行英语—华语(普通话)同存分用的政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汉语普通话—少数民族语同存分用的政策,就都属于双语制度。

言语交际中还存在另一种语言现象:在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里,既存在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语的现象,又存在着同时使用民族共同语及其地域变体(方言)的现象。中国就是这样。汉语内部并存着七大方言〔2〕,它们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诸方面同普通话的差异相当大,而南方各方言(如吴、粤、赣、闽)之间更是言语不通,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同对方沟通的“共同语言”。这个共同语言不是普通话就是方言,二者必居其一。所以,方言区的许多人除说母语之外还会说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美国Charles A.Ferguson把这种现象称为“双言现象”( diglossia )。 不过, 他在《双言现象》一文中解释说,diglossia是仿照迄今用于此种情况的法语词diglossie造出来的;欧洲其他语言通常也用这个词来表示“双语现象”这一特殊含义〔3〕。 既然这样,我们就把共同语—方言现象也叫做双语现象,把方言—方言现象叫做双方言现象,而不引入语义不定的“双言现象”这一术语。就是说,我们所指的双语制是属于广义范畴的双语制。但是,我们决不能把方言—方言同存分用现象同双语制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它同共同语—方言同存分用现象等同看待。因为民族共同语是地域变体的最高形式,是超方言、超地域的,其服务对象是全民族乃至全国人民,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就是。而方言则只为操该方言的社区人民服务,同民族共同语相比,地域覆盖面小,使用人口少,何况方言还是从民族共同语分化、演变发展而来的。

不过,我们把共同语—方言现象看作广义双语制,还蕴含着另一层意思。假如不把共同语—方言现象看作双语制,就只能看作双言制,这就意味着汉民族共同语要降格成地域变体。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少数民族双语人所说的汉语,多数是汉语方言,如广西壮族人说的多为粤方言,云南阿昌族、白族、景颇族人说的多为西南官话。若把少数民族语—汉语方言现象也看作双言制的话,就意味着把少数民族语同汉语方言同等看待了。这同样也是不合适的。所以,若不从民族文化这一背景考虑,单纯从言语交际职能—互相不能通话这个角度去考虑,把“共同语—方言现象”和“少数民族语—汉语方言现象”看作广义双语制,基本上符合中国境内的语言实际,是可以被接受的。

1.2 推广普通话同实施双语制度

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使双语制在全国有所发展,这是实施双语制度的有利条件。然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还不尽人意。

我们要认识到,双语制的存在与发展,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也是推广普通话的必然结果;双语制乃至多语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语言生活的主要趋势;双语制越发展,普通话就越普及。还要认识到,普通话是我国的代表语言,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语,对内作为全体国民通用的交际工具;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作为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通用的交际工具,将同普通话长期同存分用。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要满足开放型社会对语言的要求。只要真正认识到上述双语制的职能及其作用,并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政策制定实施双语制度的方针、措施,而且认真地贯彻执行,普通话—方言双语制在全国方言区就会得到更快发展,双语区的范围就会迅速扩大。这样,普通话就可能在全国早日普及。

二、双方言现象与方言文化

2.1 什么是双方言现象

双方言现象也叫双言制(双言、双方言),是指个人或方言集团使用两种方言的现象。无论个人或方言集团,都存在使用两种方言的现象。从个人角度看,只要生活在多方言家庭中,或生活在同另一个方言区毗邻的地区,由于言语交际过程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另一种方言,成为双言制执行者——双言人。从方言集团角度看,两个地域毗邻的不同方言,要有一个相互都能听懂的“共同语言”,人们才能进行正常交往;在不懂普通话的情况下,作为交际手段的共同语言,不是甲方言就是乙方言。就是说,只有说对方方言,交际才能顺利进行。这就逼得你非学会说对方方言不可了。一般来说,操弱势方言的人,会主动学习强势方言。如湖北,操咸宁话、阳新话的人主动地学习、使用武汉话;在广东,操潮州话、客家话的人主动地学习、使用广州话。因为武汉话和广州话都是省会所在地的方言,都是强势方言。方言区的人就是这样“被迫”成为双言人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成为双言人,那么,该地区也就变成双方言区了。广东惠州市和汕尾市的情况就是这样,它们基本上从单方言区变成了双方言区。〔4〕

2.2 方言文化同双方言现象

方言文化是什么?概括地说,是指方言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语言、经济、教育、风俗、民情、婚丧、宗教等及其表现形式,如神话传说、民间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说唱、小曲、杂耍,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多以口头方式在民间广泛流传。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方言既然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就是方言文化信息的载体。凡历史比较悠久的方言,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其表现形式都自成体系。有的方言,不仅口头形式自成体系,而且书面形式(文字形式)也自成体系,成为所谓的完全方言——口语和书面语齐全的方言。比如广东粤方言就是这种方言。

经过历代方言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人们热爱自己方言文化的心理状态。这是方言文化的基石。这种心态使方言内部产生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这股凝聚力是单方言长期存在与发展,不易演变成双方言或多方言的基本原因。可见,方言文化是方言的基础,而方言则是维系方言社区人际关系的纽带,是发展方言文化、提高方言社区人民语言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显然,方言文化的作用在方言社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方言文化的作用力远不止此,它还会通过方言这个载体向其他方言辐射,形成方言文化之间相互渗透(文化交融)的现象。方言文化对本方言内部是一股凝聚力,对其他方言则是一种渗透力。一般说来,强势方言往往会对弱势方言进行渗透。这种现象在同一个省或同一个地区里的几个方言之间,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广东省内的粤方言、客家方言和潮州方言,是三个独立的方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其表现形式。但因粤方言所在地是省会,广州长期以来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粤方言在广东人心目中就是共同语,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渗透力。尤其改革开放后,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粤方言渗透力的辐射范围已经超出广东,对全国其他方言(甚至普通话)产生了作用。现在,粤方言的许多词语和用法正在逐渐被其他方言区人们所接受,已有不少出现在公开出版的书报杂志上。例如:迷你(迷你裙)、雪柜、水货、电饭煲、娱乐圈、洗手间、靓(靓女)、打工、辞工、炒鱿鱼、冲凉等。

然而,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的地位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在不断开辟、扩大,各方言区经济优势在逐渐走向均衡,汉语方言所处的“强”“弱”地位定会发生变化,其他方言也可能成为具有渗透力的强势方言。比如地域广、人口多的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话,就很可能成为强势方言。一个方言渗透力增强,另一个方言辐射作用就会受到削弱,这是一般规律。汉语方言这么此起彼伏地发展,不断冲向更高层次,最终使双语制覆盖全国,成为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紧实基础。由此而论,方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提高是繁荣民族文化的根本。我们一定要摆正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方言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境内的双语和双方言类型

3.1 双语的类型及其现状

概括起来,中国境内的双语现象有五种类型,基本状况分述如下:

第一,汉语普通话—少数民族语类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城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教师,除说本族母语之外,大部分人还能说汉语普通话,而当地的部分汉族人也能说少数民族语。

第二,汉语普通话—外国语类型。目前虽然还没有形成地区性的双语现象,但是在某些领域,如在教育界、科技界、经贸界及外交界等,能用外国语同外国人直接进行交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汉语—英语、汉语—俄语、汉语—日语或汉语—法语等双语现象实际上已经存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个领域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这类双语的使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第三,少数民族语—外国语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边境同外国接壤的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随着我国边境口岸的增设与开通,同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加上两国边民之间的传统关系,这类双语的使用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

第四,普通话—方言类型。主要分布在汉语方言区。大中城市的干部、职工、教师和学生,以及乡镇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除说方言母语之外,大多数人还会说普通话。随着普通话的持续教学、推广与使用,这类双语的使用范围在汉语方言区还会进一步扩大。

第五,少数民族语—汉语方言类型。主要分布在汉族同少数民族毗邻或杂居地区,如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除了说本族母语之外,一部分人还会说当地的汉语方言,如新疆、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的少数民族还会说西北官话;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部分)的少数民族还会说西南官话;海南的少数民族还会说闽南方言·海南话。这类双语同其他双语现象一样,少数民族语—汉语方言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同存分用。

3.2 汉语双方言的类型及其现状

从方言集团角度考察,汉语双方言现象可归纳为三个类型,基本状况分述如下:

第一,基础方言—基础方言类型。基础方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即官话方言(北方方言)〔5〕,以北京话为代表。 这一类型的特点是次方言内部比较一致(江淮官话除外),不同次方言之间基本能够通话,次方言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不似其他方言那么明显。北京话仍处于强势方言的地位。

第二,基础方言—非基础方言类型。主要指官话方言和其他方言同存分用的现象。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官话方言和其他六大方言之间基本上不能通话,交际工具主要是普通话;非基础方言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比较明显。从总体看,官话方言对全国其他方言内部的发展仍具有较强影响力;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官话方言仍处于强势方言的地位。

第三,非基础方言—非基础方言类型。主要是指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同存分用的现象。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各方言内部不尽一致,有的次方言内部的一致性较强,如客家方言;有的次方言内部的分歧相当大,如吴方言、闽方言,不同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交际手段主要是普通话或其中某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比较明显。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粤方言暂处于强势方言的地位。

以上对中国境内双语和双方言类型及其现状的描述是粗线条的,实际情况还要复杂。广东境内及港澳地区的双语和双方言现象就相当复杂。这一地域方言多,主要包括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如潮州话、海南话)。在香港,除了英语和粤语之外,还有普通话、潮州话、客家话和上海话等。在深圳,汉语七大方言都有,其语言状况简直是全国语言状况的缩影。港澳地区是个典型的双语区,广东则是个地域广、类型多的双语双方言区。仅类型就有:1.普通话—本地话;2.官话方言—本地话;3.粤方言—客家话;4.粤方言—闽南方言·福佬话;5.方言—次方言;6.深圳类型—以普通话、粤语为主的双语现象和以粤语、客语、潮语为主的多方言现象。

四、双语双方言的功用

4.1 双语双方言〔5〕同社会文明

当今世界,凡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都普遍存在着双语双方言,这是语言性质所决定的。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使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语言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普通话的教学与推广,省会所在地方言对本省其他方言渗透力的增强,双语区和双方言区在不断扩大,人们从单方言生活进入了双语、双方言或多语、多方言生活,方言—普通话、方言—方言同存分用的双语制和双言制更为普遍了。湖北咸宁市由操咸宁话发展成为操武汉话—咸宁话双方言区。广东惠州市和汕尾市,原来分别操客家话和闽南方言·福佬话,现在分别发展成为操粤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闽南方言·福佬话双方言区。深圳市原来以操客家话为主,现在基本上是双语区,又是粤客潮为主的多方言区。即使非省会所在地方言,只要该地区在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也具有影响力。如广东省潮州市,历史上称潮州府,是潮汕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府城话(即潮州话)历史上就成为潮汕地区的代表方言了。这些都说明,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促使双语双方言产生并发展的基本原因。

世界语言也一样。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人们的频繁交往需要一个国际通用的中心语言。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使用的领域和地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实际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中心语言。汉语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汉语热潮,已有一百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培养了大批汉语人才,会说汉语的人与日俱增。有语言学家预言:21世纪,汉语将成为国际通用的中心语言。显然,中心语言的形成,双语和双方言的同存分用,双语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施,已成为当今人类进步、社会昌明、经济发达、国民文明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了。

4.2 双语双方言同经济发展

双语双方言的存在与发展,是开放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计划经济正在脱胎换骨,封闭型社会逐渐为开放型社会所代替,经济活动空前活跃,长期处于封闭式的农村经济格局被打破了。农民走出家园,到邻村,到省城,甚至出省,去打工做生意。但我国方言十分复杂,只要你离开本方言区到外地去,就会遇到言语不通的麻烦。《湖北日报》曾报导:湖北有个村子(尖山乡)的农民到外省做生意,没几天就跑了回来。其原因就是听不懂外省人的话,外省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生意无法做。因此村领导做了一项决定:全村人都学习普通话。后来,该村成为一个双语村,村民们成了双语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艺术等也都有了很大发展;同国际的外交往来、科技交流、经贸洽谈等都十分活跃。同时,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到国内外旅游的人也日益增多。因此用普通话—方言、普通话—英语等双语进行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以预料,像深圳这样一个普通话—方言同存分用的双语城市,将会多起来。这是改革开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而双语双方言的存在与发展,也使得国内外语言交际空前活跃,为外交、经贸、文化、教育、体育、艺术、军事、政治等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语言环境,促进了国际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4.3 双语双方言同语文建设

双语双方言同语文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已成为国家制定有关语言文字政策的重要依据。这里所说的语文建设,相当于语言规划,主要包括:1.法规:语文教育规划、职业语言制度、国家语言文字法及教育法等的制订与实施。2.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语文教学,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3.应用:普通话的推广与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双语双方言交际及中文信息处理。4.管理:普通话和方言的词语规范化,文字使用、公文格式以及出版物排版标准化、规范化。5.研究:方言、双方言和双语的调查研究;方言向普通话过渡问题的研究;汉字拼音化问题的研究;汉字编码及其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6.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开设普通话课程(教学普通话、拼音汉字),实施双文(语)制度等。因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展开讨论。

五、研究双语双方言的意义

双语双方言现象是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正处在语言交融空前活跃的时期,双语和双方言同存分用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双语双方言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了。

其一,提高方言社区人民语言文化水平,为实施双语制度准备必要的语言条件。研究双语双方言,可以把双语和双方言的分布、特点、交融过程所呈现的现象及其规律、周边方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等调查清楚,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化教育,促使方言社区人民由单语(方言)交际进入更高层次的双语(方言—普通话)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交际从单语发展到双语,是方言社区人民语言文化水平提高的标志,说明实施双语制度的条件在趋于成熟。

其二,可以为全国的双语双方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在中国,狭义双语的研究比较早,但是广义双语的研究,尤其是把双语和双方言联系起来研究,是从1987年深港语言研究所建所以后才开始的。1988年,该所就主持召开了深港片语言问题国际研讨会。〔7 〕所谓深港片语言,就地域讲,是指广东境内和港澳地区的语言;就方言谱系讲,是指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如潮州话、海南话)。深港片语言的提法,主要着眼于地域,同各方言内部结构没有必然联系。选择该地区作为双语双方言研究的起始地区,是因为区内双语双方言非常活跃。在香港,除英语和粤语之外,还有普通话、潮州话、客家话和上海话等。在深圳,汉语七大方言都有。港澳地区是典型的双语区,广东则是个地域广、类型多的双语双方言区〔8〕。不同方言之间的交叉地带, 两种方言相互交融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融合了两个方言特点的准方言现象。很明显,广东和港澳地区为双语双方言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言语资源,使我们更有条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对两种语言或方言交融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进而把它概括提升为新鲜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在全国开展双语双方言研究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三,为建设我国语言学领域新学科奠定基础。从外部条件看,广东和港澳这个双语双方言非常活跃的地区,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言语资源和研究基地;从学科本身看,语言交融过程所呈现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则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翔实语料。而且双语双方言的天地十分广阔,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如:(1)弄清广东、福建、广西、 云南境内双语双方言区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然后从南到北扩展到全国双语双方言区;(2)双语双方言交融过程所呈现的现象及其规律;(3)两个方言交叉地带“准方言现象”的特点及其性质;(4 )有关言语习得和语言文化教育;(5 )方言及其文化同民族共同语及其文化的关系;(6)双语双方言同发展文化、经济、科技,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关系;(7)普通话同汉语方言的对比研究;(8)汉语普通话同少数民族语及外国语的对比研究;(9)全国语言规划的研究, 主要是普及普通话、施行双文(语)制度等语言文字政策以及语言文字立法的研究等。我们坚信,只要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深入、锲而不舍的研究,双语双方言研究就能够脱颖成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一门新学科。

注释:

〔1〕R.R.K.哈特曼 F.C.斯托克著《语言与语言学词典》(黄长著、林书武等译),中译本4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11月。

〔2〕汉语七大方言:(1)官话方言(北方方言);(2 )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粤方言;(7 )闽方言。

〔3〕〔美〕Charles A.Ferguson:DIGLOSIA《双言现象》(李自修译),见《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

〔4〕参看傅雨贤《惠州客家话吸收粤语成分探索》, 潘家懿《开放以来汕尾市语言的变化》,分别载于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一),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和《双语双方言》(三), 汉学出版社,1994年8月。

〔5〕官话方言分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官话;2.西北官话;3.西南官话;4.江淮官话。通行的地区是:1.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2.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3.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北部和湖南的西北角;4.云南、贵州、四川三省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人口约七亿以上。(参看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6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6〕“双语双方言”同“双语和双方言”的意思差不多, 但不能划上等号。从科学定义来说,双语是相对于单语,双方言是相对于单方言而言的。当我们没有把双语和双方言分开来讨论的时候,“双语双方言”指的是双语和双方言的总称,它可能包含多语双包含多方言,或者相互交叉,“双语双方言”中的“双语”和“双方言”已不再是相对于单语和单方言,而是指人们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现象了。

〔7〕1988年以来, 深港语言研究所每两年组织召开一届双语双方言国际研讨会,都以双语双方言现象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会后出版一辑《双语双方言》论文选集,截至1995年,已经召开了四届研讨会,出版了三辑《双语双方言》。

〔8〕仅就类型说,有:(1)普通话和本地话(指粤方言、客家方言和潮州话)同时通行的双语双方言区;(2 )官话方言和本地话同时通行的双方言区;(3)本地两种方言同时通行的双方言区;(4)大方言区内两种次方言同时通行的双方言区。

标签:;  ;  ;  ;  ;  ;  ;  ;  ;  

论双语与双语_双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