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课堂教学重视反向努力,反对“点石成金”论文_刘文贤 周爱霞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课堂教学重视反向努力,反对“点石成金”论文_刘文贤 周爱霞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

晚间睡觉,越想入睡,则越不能入睡;越想堵起耳朵不听钟声,钟声反而越清晰。同理,一个人越想追求优雅,表现优雅,就越优雅不起来;一个人越想树立尊严,就越失去尊严。一个人如果过于有意识地关心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因而过分取悦别人,总想给别人造成一个好印象,那反而会抑制自己未来的自然表现,从而给人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许许多多时候,我们希望达成目标的愿望越强烈,目标就越难以实现。何也?

心理学上有一条规律,叫做反向努力律。此规律告诉我们:过分有意识的努力,会压抑和阻塞自发性,强烈的动机或目标追求会干扰和破坏反应机制的作用,人有意识的努力,是使其不能利用内在力量的一大原因。

我们曾经的教育是否也陷入了这样的泥沼之中?国家建设急需大批人才,而教育是第一生产力,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到位,对教育目标的关注和期盼也就越热切。于是,应试教育一心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建设人才,结果却是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冲过独木桥,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却只能为了目标做些表面文章。越要素质,离素质的目标越远;越要人才,人才越难如社会所愿。于是,某些欲速则达的所谓教育理论家们又在传授什么“点石成金”术。其实,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岂是靠教育者“一杯水一杯水”输得进去的?人才的培养,又岂能在教育者的目标引导下一点点“拔”出来?杯水车薪不是学生所求,拔苗助长必成社会发展之大害。而且,我们点的也不是石,学生的发展目标更不只为“金光闪闪”!

幸好,新的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重新审视了教育的诸多问题:关于课程结构,关于教学改革,特别是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这是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与科学的体现,它科学、客观地认识到了教育中的反向努力现象。也就是说,施教者如果施教意识太强,急于以某种方式对人进行某种教育,或向被教育者灌输某种思绪,就可能引起相反的心理效应,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或逆反心理了。试想,当受教育者意识到他正在被他人按照某种目的,被有计划的引到什么地方去并被强迫进入预定的设计时,他自己的意志、感情、独立人格完全被忽略了,他能不感到这是一种侮辱和伤害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被教育者会紧紧地关上自己的心扉,拒绝接受那套所谓的“教育”,因为人的心灵是不愿也不会受人摆布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种种要素构成的复杂过程,而且,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种种要素的复合体,也是一种过程的复合体,拥有其内在逻辑而发展的动态结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交互主体”关系,而非“主导主体”关系。课堂教学环境应是“互动型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即强调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

古人曾给我们这样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了也?”

濠梁之辩,各有角度,各有观点。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一个人或一种思想——不管这种人或这种思想是平凡还是伟大——都是真实的,任何一种真实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对话绝不是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相互的言说和倾听,是一种人际发生的过程。真正的对话总是保持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这样的课堂意味着对人真诚地倾听,对人的尊重和宽容。

真正的教育应是潜移默化的,即让受教育者不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使人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化。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与智慧,开放民主,师生互动,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多一些思路,才会让教学多一些出路,富有个性,才能充满特色。譬如根雕,成功的塑造只能是“因势象形”。让教育发生潜意识作用,促使起深层次心理变化。关注其心灵,尊重其生命价值。据此,我们可以说,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到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设计,则其效果越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教育者先忘掉自己是教育者,丢掉角色意识,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以人对人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平等对待。这样有利于对课程“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教师把握好“平等中的首席”地位,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教师是人师,而非技师、匠师。教学是属于人的,是为人的实践活动,是负载生命价值的过程,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生活激扬生命的交互过程。

唐代有一个平凡人叫郭橐驼,他种树种得特别好,成活率高,长得茂盛,果子也结得特别多。旁人问其诀窍,曰:“顺木以天,以致其性。”所以,我们这些树人者更应遵循其规律,避免“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错误。重视反向努力的规律,以平常心来对待一个个作为生命个体的受教育者,科学地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的自然发展。

论文作者:刘文贤 周爱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课堂教学重视反向努力,反对“点石成金”论文_刘文贤 周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