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符鸿雁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符鸿雁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1505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基本化疗方案,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胸腺肽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吸收总有效率为80.6%,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 观察组为22.2%,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明显, 可提升转阴率, 减少复发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腺肽;抗结核药物;肺结核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肺结核患者数逐渐增加, 且结核分歧杆菌为肺结核主要致病因素, 会明显降低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1]。在治疗各种类型的肺结核疾病中复治涂阳肺结核难度最大, 主要原因为机体有较强耐药性、用药不合理或治疗不彻底等, 因此该病死亡率较高, 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十分关注该病的治疗效果。对于肺结核患者临床常规疗法为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化疗,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胸腺肽用于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明显, 可减少肺结核复发现象, 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本文为详细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现选取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所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男女比21:15, 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2.6±8.2)岁;病程7个月~12年, 平均病程(6.6±2.3)年。观察组男女比23:13, 年龄26~79岁, 平均年龄(53.2±8.7)岁;病程6个月~13年, 平均病程(6.9±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化疗, 应用3DTZE/9DTZ, D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0.4~0.5 g/次, 2次/d;T为丙硫异烟胺, 0.2~0.3 g/次, 2次/d;Z即吡嗪酰胺, 0.5~ 0.75 g/次, 2次/d;E即乙胺丁醇, 0.75~1.0 g/次, 1次/d, 需顿服。0.2~0.3 g左氧氟沙星, 2次/d, 于早晚餐后口服。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胸腺肽, 20 mg/次, 2次/d。两组疗程均为1年。治疗后每月开展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 且拍摄胸部CT与X线, 同时复查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每间隔1个月开展1次细菌学检查, 连续3次, 结果为阴性且不再复阳;参照《临床诊疗手册(结核病分册)》评定胸片病灶变化, 病灶吸收≥50%原病灶为明显吸收, 吸收<50%原病灶为有效吸收, 病灶未改变或扩大为无效。总有效率=明显吸收率+有效吸收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对比 对照组明显吸收11例, 有效吸收18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明显吸收20例, 有效吸收1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2%。两组病灶吸收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5, P<0.05)。

2. 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2例为消化道症状, 1例为肝功能损害, 2例为失眠、头痛, 2例为关节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观察组8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1例为一过性药物低热, 2例为消化道症状, 1例为关节痛, 1例为药疹, 1例为肝功能损害, 2例为失眠头昏, 发生率为2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1,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3 讨论

肺结核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 结核分歧杆菌为其主要诱因, 患者患病后机体免疫力会处于持续降低状态。为强化临床疗效, 一定要确保患者体内免疫力增强。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肺结核发生率与结核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 给临床治疗肺结核带来了挑战。由于治疗方案缺乏规范性或不彻底, 化疗失败后诱发复治涂阳肺结核症状。在肺结核细胞免疫中免疫保护机制为主要机制, 只有促使细胞免疫强度增强才能够对T淋巴细胞的功能与数量予以控制。当前临床逐渐应用免疫治疗剂治疗结核病, 如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或灵芝、人参等免疫添加剂等。

胸腺肽主要提取自新生小牛胸腺组织中, 为多肽类物质, 具备生物活性, 可对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成熟予以诱导和促进, 对T细胞亚群比例予以调节, 逐渐恢复CD4+/CD8+比值[3], 促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将自然杀伤细胞活力提升, 促使白介素-22生成并增强受体表达水平, 使得外周血单核细胞γ产生更多干扰素, 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 对T细胞产生予以刺激, 且释放多种淋巴因子, 进而不断活化与集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经临床大量研究证实, 胸腺肽可促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全面增强, 促使机体免疫反应于结核分歧杆菌, 协同于化疗药物。本组对照组吸收总有效率为80.6%,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 观察组为22.2%,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姜杰等[4]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明显, 可提升转阴率, 减少复发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尊杰, 符慧, 黄钥藩, 等.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4):2437-2438.

[2] 黄少萍.胸腺肽联用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63例临床观察.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4):428-429.

[3] 孙燕, 左根铜.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5, 12(6):72-74.

[4] 姜杰, 夏俊鹏.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中国卫生产业, 2013, 8(21):103-104.

论文作者:符鸿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符鸿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