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60]的新发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C[,60]在自然界早已存在
1985年,美国和英国的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在实验室内应用激光辐射碳棒,人工合成了碳的第三种同位素C[,60]——其分子为由60个碳原子形成的足球样笼状分子。1991年春天,科研人员又在C[,60]中掺入特定元素,使之呈现出了超导性能。后来又发现C[,60]有优良的润滑性能等。因而C[,60]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但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彼德·布塞库博士在1992年7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称,C[,60]其实在自然界早已存在!他们于1992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的卡累利阿地区的岩石中,采集到含碳量99%的次石墨,而这种岩石存在于距今约6 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代的地层中。这片岩石层早在19世纪末就被地质学家们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布塞库等人应用高清晰度电子显微镜对采集到的次石墨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存在球状的C[,60]和橄榄球状的C[,70]分子构成的结晶体。
布基球能抑制艾滋病毒
美国亚特兰大一所医学院的病毒药理学专家瑞蒙德·斯克纳兹发现,经过特殊处理的C[,60],其球状分子恰好可嵌入艾滋病朊酶的活动区域,使这种主要的艾滋病毒酶丧失活力,而无法感染人体细胞。同时它还对艾滋病毒有杀伤力,而对寄生细胞无不良影响。科学家断言,这种新型抑制剂将可成为未来某种新型药物的基础。不过,比起其它一些艾滋病毒抑制剂来,C[,60]的强度仍显不足,要使其具有临床价值,还必须对增强其效力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