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创优”保持党的先进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先创优”保持党的先进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创先争优”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论文,创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2)02-0039-03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对于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创新,发挥党员在工作实际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体现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都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深入总结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探索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并健全相应的机制,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一项现实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的表述,也是对自身定位和自身作用的申明,对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庄严承诺。先锋队,就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站在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前沿,为推进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也就是说要始终体现自己不同于其他任何组织的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的体现,一方面,要求党在整体上的理论、纲领、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等与时代发展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一致性,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另一方面,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贯彻党的整体要求中,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一切工作中,发挥其先进作用。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员“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作用”。应该是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的模范。应该是统一战线中各党关系的模范,政府工作中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学习的模范等等。就这些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是一以贯之的。

然而,在党的历史活动现实中,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像党在整体上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制度都会因党所处的具体历史方位变化发生变化一样,党的组织和党员在实际中体现其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也会因时代条件的变化发生变化。革命战争年代,党为夺取政权而奋斗,其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进行阶级斗争,党的基层组织就是领导阶级斗争的战斗堡垒、前沿指挥部,党员的先锋作用也主要表现在带领人民群众对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过程中。执政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便主要体现在领导和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带领人民群众完成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不仅是发挥先进性的具体内容要求,而且发挥先进性的具体形式、方法、途径,都会因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而变化。同样,当党从过去在相对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也会再一次发生变化。

问题是,这种变化的过程,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它是党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环境要求,转换自己基层组织功能,调整自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工作方法,并教育、帮助、引导党员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能力以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过程。每一次这样的过程,都是对党在整体上的一种新的考验,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一次新的学习。所以,在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地位的时候,毛泽东要求全党来一次重新学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邓小平要求全党再来一次重新学习,而这样的学习,就是要解决在变化了的新环境下什么样的党组织才是先进的党组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的党员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重新学习,学习什么?这不是从我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规定的,而是从客观环境的需要出发来规定的。所以,首先要了解客观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再根据这种要求,提出和部署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当前我们党在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就是根据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所提出和部署的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任务。毫无疑问,党的基层组织争创先进,党员争当优秀,对我们这样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贯的要求。那么现在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呢?这是因为,随着党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主要功能体现途径,党员的社会活动方式、思想观念、就业形式等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由于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出现了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说的一系列现象,即“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一是因为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功能转换的要求,过去那种偏重于管理的职能不能继续发挥,因为很多群众的工作、生活已经脱离过去体制内的行政约束体系,越来越社会化了,他们更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管理,但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找到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的方法和途径,于是就感到无所事事了。二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性很大,不再像过去计划经济那样,人的工作生活几十年一贯制相对稳定和固定。而这种不稳定包括党员,如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党员中的青壮年很多都到城里去打工,农村留下的党员年龄偏老,在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工作精力等方面都很难适应现实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自然影响力也就会弱化。三是随着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党员工作生活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凸现,以及很多领域跨单位党组织的出现,过去借助于行政管理体系来对党员队伍进行管理的格局被打破,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难度增加,基层党组织内部凝聚力弱化,也使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四是因为一些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单位的分离,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力的限制,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党的组织不能经常性开展活动,组织内部管理松散,也就很难有战斗力。五是一些建立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党章》中所规定的组织功能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其活动受所在组织现实状况影响很大,如建立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外资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等领域的党组织,其活动状况和发挥作用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老板的态度,老板积极支持,则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就会好得多,否则,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至于说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那更是与这些领域当前所处的现实情况直接相关。

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是因为一部分党员本身工作和生活就处于流动状态,居无定所,工作也不稳定,有的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挂靠自己的组织关系,常年把组织关系装在自己口袋之中,成为“口袋党员”,常年不缴纳党费,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当然,他们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认同就出现了问题。二是一部分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因为所在党组织本身没有正常的组织活动,加上自身生存压力很大,忙于挣钱养家糊口,久而久之,也就淡化了对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同。三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党内民主建设搞得不好,党员在党内的各项权利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许多该让党员知道的党内事务没有及时让党员知道,许多该让党员参与的工作没有让党员充分参与,党员感觉不到自己作为组织内部的成员与组织外部的群众有什么区别,这也就影响到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四是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轻视党内关怀,对那些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党员,不能及时给以必要的帮扶和关心,特别是对那些在过去长时间里给党的工作作出贡献,而现在年龄偏大,各方面遇到困难的农村和企业党员,不能给以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也会影响这些党员及周围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五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本身不够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去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他们发挥作用,对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不能给以必要的肯定和表彰,对于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也不能给以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

当然,上面所谈到的,都是客观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更重要的还是内因。我们分析这些外因条件变化,主要是要搞清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目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出现这些问题,或者说是哪些外因对内应构成了直接的影响。以及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来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

从中央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规定和各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的大量经验来看,“创先争优”活动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所采取的一种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就在于,根据党的历史方位所发生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

“创先争优”活动,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是从改进客观条件,创造更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外部环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从激发基层党组织内部活力和提高党员自身素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就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看,前者包括引导基层党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转换功能,积极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解决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条件问题,搭建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以制度化形式保证党组织在农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核心作用,创造能够激励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等等。后者包括引导基层党组织及时调整自己的组织形式,找准自己的工作职能定位,培养自己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加强自己内部的民主建设,注重组织内部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等等。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看,前者包括健全完善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权利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健全流动党员的组织体系,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积极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以各种形式的外部标志强化党员的身份认同,丰富党内生活内容强化党员的组织归属感等等。后者包括不断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能力和整体素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队伍的组织管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等等。当然,这样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正因为这样,才能对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整体的推进力。

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时期的、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无终止的过程。因为,首先,客观的环境还在发生新的不断的变化,还会不断地把新的情况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拿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其次,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基层党的组织内部和党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及时给以关注并在指导原则、制度规则、方法要求等方面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再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身就是一种贯穿始终的要求,一种没有终止的要求。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创先争优”这种动态式的活动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这种动态式的活动,能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及时对自己进行反观和慎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找到自己的差距,积累总结经验,根据实践要求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磨炼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发现和培养高素质的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发展和扩大优秀党员队伍,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能够使党员通过参与党的各种组织活动,通过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各种具体行为表现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认同,强化对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广泛接触群众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强化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外在动力。能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检视自己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而增强信心和坚定目标,从而激发其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更好地形成有利于这种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基层党的建设的良好政治和社会生态。一句话,能够使党的先进性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活动而得到充分的彰显并落到实处。

标签:;  ;  ;  

“先创优”保持党的先进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