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语文教育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要坚守住语文教学这块阵地,我们必须在教学理念、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融入专业元素,体现出职教特点,让教法更贴近学生。
关键词:教法 贴近学生 中职语文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课程定位,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中职生不用面对高考压力,所以他们期望中职语文课堂能有别于普教,希望教师带给他们的是“有价值”、“有活力”的语文课。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跟普教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以知识目标为中心,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缺乏职教特点,这让刚从中考中败下阵来的学生自然失去了学习兴趣。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往往不看课程标准,只看教材,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教材、教文本,把教学目标局限在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上。有的老师对文本过多论道,喜欢给文本贴上自己的标签,随意发挥,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德育课。“文以载道”,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不讲道,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更应该以文本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文是如何载道”的。仅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主题是什么,这只是课堂教学的低层次要求,我们的任务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充分深入地接触文本的语言文字,感悟其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然的话,学了《项链》,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虚荣心对人的毒害,而学了《雷雨》节选,仅仅引导学生认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自私残忍和虚伪,并没有在听、说、读、写能力上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语文教学应当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在教学中要融入专业元素,体现职教特点
语文是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奠定基础的作用。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其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新一轮的教学备课中,首先必须去了解你所授班级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岗位能力等专业元素,构思如何引导学生将语文能力转化为其未来职业岗位必须的就业能力,获得他们的教学认同,体现职教特色。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则不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解析上,结合该专业的需要,可设置“口语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演讲背后的人文背景,体会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感悟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对演讲产生强大煽动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在中职升学班,则选择以“在演讲中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深入理解‘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精神,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多元的世界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教师也就不必为学生“对马丁·路德·金悲天悯人思想”的理解不够而耿耿于怀了。
三、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所教专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四大核心问题。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牵引学生思维,让学生爱上阅读。
1.重视开篇引题,吸引学生。对于我们的教材资源,时有教师或同学抱怨说内容与时代脱节。个人以为,教材内容旧点关系不大,教师要关心时事,关心社会,把教学与身边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源,找到进入文本的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厌学,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易集中,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让你的教学对象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所以导入部分至关重要。
2.围绕教学目标和专业背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珍惜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相长
(1)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活动设计并非为了热闹,而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并落实到必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上;此外,学情状况也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在备课中要关注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专业背景的差异。(2)当今中职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社会、媒体、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强,他们常常会将课文与社会现状作对比,做出与课文主题相悖的结论。
四、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强调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潜能的开发,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各学校大多延续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以试卷分数作为终结评价,中职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本着“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应该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多元评价方法。
我们可将考核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语文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的测试、口语能力的表达、应用文写作,分阶段进行。在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测试及与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贯穿在整个学期中则融入不同的专业元素,进行口语交际的考查。此外进行过程评价,如出勤率、提问、背诵、作业、进步程度等都作为评价的依据,以此激励和促进不同个体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代自信的、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论文作者:田会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语文论文; 专业论文; 能力论文; 评价论文; 文本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