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教学功能弱化对德育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德育论文,负面影响论文,地位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品德教育的主课程和主渠道,扎实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推进学校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其课程地位和教学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学校的德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较多的观察和思考,并走访调查了许多学校,发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现进行简要的叙述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思想政治课列在各门功课之首,备受重视。而如今我们发现在不少学校,政治课已沦为最副的副课,成为学校弃之不得的包袱,政治教师也因此成为最靠边站、最没有地位的教师之一。
前几年,因初一、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考不考,因而有34.5%的学校在课程表上有思想政治课,而实际上并没有上,其课时由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分占。其余65.5%的学校虽然仍按国家规定的课时数在上,但由专职政治教师上的只占15.2%,绝大部分被当作随搭课而由非专业教师担任。即便是专职政治教师任课的,能严格按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上的仅占33.7%;非专业教师的政治课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最多讲几个小故事,或放一点影像之类。他们这样做主要不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而是考虑如何混过这一节课。有的干脆在上课后只讲几分钟就不讲了,让学生自修。此外,在有些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课时不足时就兼任同一班的政治课,因而每星期两节的政治课基本被用来上自己的主任课;不兼任同一班的,则思想政治课常被其他老师所占用。有47.8%的学校,没有订政治课的作业本,学生基本不要做作业,有的学校即使订了作业本,也根本不要求学生好好做,可以随意应付。因而有些学生讨厌上政治课,因为政治课太枯燥太沉闷,太没有意思。当然也有许多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因为在政治课上他们可以随便说话和谈笑,可以看其他书和做其他作业,甚至还可以睡觉,他们把政治课当成轻松愉快的休息课和自由谈论课。
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虽然中考还要考思想政治课,但就我们浙江来说,初一课程的内容仍然全部不考,初二和初三的课程也只考部分内容。因而初一的政治课许多学校仍基本由非本专业的教师担任,仍然是可以随意应付的课,学校不太重视或根本不重视。初二、初三的政治课虽基本由专业政治教师担任,但由于政治课在中考中的比分最低(前几年思想政治学科考分满分只有80分,其他学科都在100分以上,其中自然最高,满分为150分。从2003年开始,政治课考分满分虽上升为100分,而其他学科的考分也相应提高到120分以上,自然上升到200分,政治课仍然处于最低分数档),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成败的唯一标尺的情况下,政治课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仍然没有把它当做德育主课程和主渠道来抓,仍然被当作应付考试的拿分课。在分数和升学率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不允许、其他学科教师不欢迎政治教师开展有关品德教育的活动。政治教师当然不想也不愿在吃力不讨好的德育上花时间和精力,一心只想把学科成绩搞上去,中考不考的内容自然也就不上了,与考试无关的德育活动也就不搞了,唯分数是举。政治课实行全开卷考试后,有的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更不把政治课当回事,认为闭卷考时还要读读、记记、背背,还得花点时间,现在考试时可以翻课文抄课文,抄资料,平时再也用不着去看去记,课外根本用不着去花时间。考分是要,时间却不给,活动也不许,报酬最低。对此,许多政治教师感到很恼火,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可是也很无奈。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领导不重视,其他老师不支持,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地位和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极其有限,甚至还对学校的德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思想政治课课程地位和德育功能严重削弱的负面效应分析
我们知道,学校德育的任务在许多方面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完成和实现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严重弱化,因而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
在校内,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师爱生,生敬师”是基本的要求。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最直接最明显地体现在文明礼貌上。而今天的许多学生却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许多老师反映,一些学生见到老师连一声招呼都没有,如同毫不认识的陌生人;有的班主任老师去家访,学生不迎接,不问候,把老师晾在一边;学生到办公室提问题,也是一进来就是“嗳,这道题怎么做”?令老师感叹不已。
我们就此对3所学校的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打招呼的对象狭小,仅局限于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而且有较强的功利性,失去或者偏离礼貌应有的道德本性。
招呼对象招呼比例招呼原因
是自己的顶头上
班主任老师
75.8%司,交往最多,权
力最大
虽是自己的老
其他任课老师 53.7%师,但交往少,权
力小
不是自己的老
其他课任老师 3.6%师,且不知名,不
知姓,无交往
学生不打招呼的原因:
没这个习惯
不知道要打 性格内向,
视情况而定
招呼怕难为情
43.7%
32.6% 17.4% 7.3%
“没这个习惯”和“不知道要打招呼”这两项比例高达76.3%,可以想见,学校在文明礼貌教育方面的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
在座谈中,许多学生反映说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谈话中极少讲这个问题,思想政治课上也没有强调这个问题,即使老师讲了我们也没重视,根本没听进去。我们问:“如果思想政治课也像语文、数学和外语课那么重视,老师认真讲课,反复强调,并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你们能接受吗?”他们爽快地说:“能!如果大家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师又反复强调,我们就会文明、礼貌得多。”可见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学生文明素质的欠缺有直接的关系。
(2)缺少应有的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明确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内容、要求,帮助学生确立公德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公德的习惯。可叹的是,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因而不少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自私观念较强,沾染许多不良习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学校每学期都要发生多起财物失窃事件和不道德的行为,如偷东西,偷吃别人的饭菜,取绰号,说脏话,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打架斗殴,损坏公共财物等等,尤其是门窗、课桌椅等公共财物损坏情况比较严重,每学期都有大量的门窗和课桌椅需要修理或补充。公共财物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和应尽的义务。可是许多学生就是不知道珍惜和爱护,任意破坏和损害,令人痛心不已。
2.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的人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美好生活,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心理基础。初一的《思想政治》第一册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意志品质教育。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被堵塞,使学生中的各种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疏导,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胆小怕事,羞于见人;吃不得苦,受不得批评;获得成功与胜利,就忘乎所以,一遇到挫折与失败,就心灰意懒等等。某校有一女生虚荣心比较强,平时成绩较好,后在一次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没收了小纸条,交班主任老师处理。该女生以为监考老师报告了政教处,要受到通报批评的处分,因而感到无脸见人,越想越害怕,竟关在自己房间内要割腕自杀,幸被闻讯赶来的老师及时说服和制止,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影响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日益法制化,法律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护法,严格依法办事,应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要求和应尽义务。初二的《思想政治》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介绍与学生最为密切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从而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然而,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却被一些学校和老师随便应付,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从小系统接受法制教育的好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误导:思想政治课是不重要的,因而法律也是不重要的,都是可学可不学的。法制教育在一些学校成了真空。许多学生因不学法不懂法,在稀里糊涂中干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随着校内违纪违法事件的增多,让人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些学校就与公安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携手共建青少年法制学校,学校不定期请司法机关的同志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或开展法制图片展等活动。这固然是件好事,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有一定的帮助。但一些学校把杜绝学生违纪违法事件发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此,一厢情愿。也有一些学校这样做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表示他也是重视法制和德育的。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起一种辅助性的作用,主要还得靠政治课的系统教育和学校平时细水长流般的教育和正确有效的引导。学校必须正本清源,而不能本末倒置。
4.影响学生崇高理想的树立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理想,而理想又有崇高与庸俗之分。只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催人奋进,庸俗的理想只能使人消极颓废。而如果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能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就会迷失人生航向。然而由于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又得不到重视,因而不少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见下表)
表一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55.1%
为父母、老师而读 23.85%
学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祖国和10.7%
人民作贡献。
将来当大老板或当大官,光宗耀祖,出 6.8%
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 5.3%
表二 你对人生的看法
人活着应尽力为社会为他人做点好事 35.2%
做人就是为了追求吃喝玩乐 27.4%
得过且过,无所追求26.7%
做人没意思 3.4%
表三 关于价值观念的调查
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在于职位高低 32.6%
在于金钱和财富的多少 23.9%
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大小 31.8%
在于获得的荣誉的多少,受人尊敬的程度 11.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中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不是很多,许多人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社会上一些庸俗的思想和错误的观念已侵入到学生的心灵。这些现象不改变,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会影响合格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教育功能弱化给德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教书育人任务的顺利完成,不利于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和改变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