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导向下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布局优化研究——以金寨县为例论文_潘杰,孙怀斗,马超,徐国栋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乡交通联系方面,城乡客运体系逐渐实现公交化运营,乡镇村庄聚集点与城市的关系也愈发紧密,因而“镇村通”公交线路的开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镇村通”公交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公交线路、站点规划与布局不合理、不科学、不经济等问题逐渐暴露。本研究正是针对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道路交通出发,结合公交线路与站点,利用GIS技术做出相适应的适宜性评价以及两次系统优化,在山区城镇空间上解决“镇村通”公交系统的规划与布局问题,进而构建合理、科学、经济的公交系统。

关键词: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GIS;适宜性评价;优化

0引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疑政府往往将更多的交通运输资源用于城市建设,使得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城镇农民出行和农业、农村的发展造成很大制约。以六安市金寨县为例,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容纳了六安市,金寨县作为六安市的门户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9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三农”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加强基础建设。虽然在金寨县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许多地方实现公交客运一体化,使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仍然难从根本上改变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状况。而此前国内对于GIS技术在公交系统布局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某个领域或层面(其中以城市公交系统优化为主),本研究正能够填补国内在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布局优化上的空白,以发挥建设性作用。

1研究区域与研究技术路线

1.1研究区域

图1金寨县在安徽省位置 图2金寨县城镇分布图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脉北坡,毗邻湖北、河南两省,东接六安市、玉安区、霍山县,南临英山县、罗田县,西靠马城市、商城县,北接固始县,叶集区。县城毗邻河武高速公路,距上海至陕西高速公路15公里,上荆高速公路35公里,宁西铁路10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不到100公里,距合肥150公里,距南京300公里,距上海600公里,距武汉300公里。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4481公里,年末通车53条,公交321辆,公路里程4481公里。通网络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路网布局不合理、技术等级低、农村道路安全水平不高等问题。

1.2概念阐释

所谓“镇村通”公交系统就是在“城市——乡镇——村庄”三级区域达到公交一体化的目标。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得城乡客运资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平衡。

1.3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从山区城镇公交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其次从金寨县“镇村通”公交系统建设现状中,发现存在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其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3 研究思路

1.4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报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理论应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同时进行了横向比较,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并以金寨县为例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具体而言,就是对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进行概念界定,并梳理金寨县城镇公交系统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借以GIS技术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供优化方案,为促进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的优化而努力。[1]

1.6数据来源

1)地形地貌及站点分析数据:来源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数据。

2)金寨县综合交通规划图,金寨县人口数据图:来源于《金寨县总体规划(2013~2030)》,包括金寨县城及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和人口数据。

3)公交系统数据:公交站点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https://www.amap. com/),公交线路及时间来源于金寨县政府网站(http://www.ahjinzhai. gov.cn/)。

2研究内容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在近代抗日战争时期,从金寨县涌现了一位又一位的人民英雄,故金寨县又被称为“将军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金寨县凭借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承以及县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县区争取到发展的政策支持,所以相对于大多的乡镇地区,金寨县较早的配备了自己较为完整的公交系统。

2.1山区镇村公交系统和平原镇村公交系统的差异

山区乡镇公交与平原村镇公交系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分析中不能一概而论。[2]平原地区道路各个乡镇之间以线相连,但各乡镇中心集中部分道路系统往往以道路网系统出现,所以镇村公交系统往往会依据不同级别的道路放个网形成环路;而山区的道路网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多,各个乡镇之间仍然以线道路相接为主,但在各个镇区集中地形成道路网缺稀少,或者部分如金寨县的燕子河镇区往往还不形成道路网,公交系统的局限就更加大,开设线路的可选性并不多,所以线路往往会存在重叠。

2.2山区小城镇交通特点

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现状基本是过境公路穿城的布局,而非公路穿城的小城镇大多相对落后和偏僻。而作为山区城镇的金寨县,过境公路穿城的现象可以说是100%。[3]小城镇作为广大农村腹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片区的交通。”金寨县作为山区城镇,受地形的影响,地区的小城镇中心为点状分布[4],与金寨县中心的距离较远。交通90%都是靠着公交来实现,公交站数量和公交的始末站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小镇的交通情况。

2.3金寨县各个村镇公交系统现状

山区公交地形地貌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道路的单一性使得公交线路具有单一性[5],金寨县公交系统的实际数据如图所示,

表一 镇村公交路线统计表 表二 城镇公交路线统计表 表三 镇乡公交路线统计表

总体而言,金寨县的镇村交通数量不算少,同时体系较为完善,线路基本到达,基本覆盖了金寨县下的各级乡镇,且现状公交设施的配备先进。但现状镇村公交系统仍然存在问题,单一的道路系统造成的部分线路重叠过多,公交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另外,如表格所示,部分乡镇公交的间隔时间过长,达到一个半小时甚至有六小时一班车的出现,而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这类方向的公交车供不应求,每次都是满载而起。

2.4利用GIS及相关数据对金寨县人口分析

公交系统为人服务,如右图所示,金寨县北部人口普遍多与南部,在公交线路的分布上也会有所调整,北部特别靠近县区的位置,公交系统的分布要密于其他地区,而南部相对较稀疏,站点之间的间隔也相对较大。同时根据百度热力图,分析线路,站点与人的详细关系,发现站点往往设置在人流较多的地区,或者两地间隔太长时,在线路上设置站点。

2.5利用GIS及相关数据对金寨县地貌及综合交通规划分析

利用GIS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各类资料数据对综合交通规划分析,金寨县总体规划中为各镇级以上单位都配备的公交车站,甚至部分人口聚集乡镇也配备了公交汽车站,同时在规划路网上,增加了二级三级道路,使得县域的道路系统更加完善,那么在公交系统上也要提供相应的调整。结合金寨县的地形地貌数据以及环路网的完善,综合考虑公交系统。

2.6金寨县公交系统的现状问题及优化方向

金寨县公交系统在较为完整的体系下总体而言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但仍然又不少问题存在,首先,时线路的重叠问题,部分线路重叠严重,而山区城镇又没有城市一样足够的人口来支撑,容易造成浪费;其次,部分线路间隔时间过长,在调研过程中,部分线路等候时间过久,人流聚集过多;还有就是于规划相匹配,为未来规划的二三级道路上形成公家道路网。

2.7金寨县公交始末站点优化

金寨县因山区自然条件的约束,造成了县域内道路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道路且道路曲折,路线单一,时间间隔过长等问题。所以金寨县内公交的始末站点的位置确定也就意味着该地区的交通是否便利。所以公交始末站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一定范围的地区是否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交通便利[6]。根据上图(金寨县公交站点分布与人口密度图)。结合本小组对于金寨县的调研的实际情况。对于金寨县的部分站点做出了优化建议(具体优化位置如图所示)。秦山镇公交站、张畈公交站和燕子河公交站三个公交始末站相距距离较近。其中青山镇公交站与张畈公交站距离仅35公里,且张畈位于燕子河镇,所以建议取消张畈公交始末站,通过306路和316路公交车绕行来解决。鲜花岭公交始末站距离麻埠镇中心较远,靠近县域边界。交通分布相对不均衡。所以建议调整该始末站点,使得麻埠镇交通相对均衡。

3结论与展望

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布局优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就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本文以城市规划专业初学者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受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所以本文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目前综上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山区城镇由于地形上的不利,如果没有良好的政策条件及政府的支持,一般难以完善其“镇村通”公交系统,本文选取金寨县作为研究对象正是因为其优越的政策条件。在对现状公交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现状存在资源浪费、分配不均、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类似于行政上的分层分级体系,山区城镇的公交系统同样存在这种特征,首先在公交站点的布局上,从大型公交枢纽点到小型公交枢纽再到一般公交站点,层层分明,职能明确;其次在线路选择上,优先选取重要村镇的线路作为主要路线,在中心镇、中心村的辐射范围内,公交线路越精细,越发达。

图5 金寨县现状公交始末站点图 图6金寨县始末站点位置调整图

图7金寨县高程分析图 图8金寨县坡度分析图 图9金寨县交通现状图

(3)在利用GIS对金寨县人口、地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金寨县的现状城镇公交系统问题,提出如下优化措施:首先考虑到人口密度对与站点选择和线路选择的影响,优先考虑人口聚集地区的站点布置;其次,在地形条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以节省成本,效率最大化的布置方式为主;最后,在提高出行效率的前提条件下,扩大中心镇、中心村的影响,减少多余线路的开设,尽量避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马辛,安宁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2]姚霏,西部县域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彭明,低碳理念下小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大学,2014

[4]李国栋,基于GIS的抚宁县规划选址综合决策系统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

[5]何定,山地城市风貌区道路交通适应性评价与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3

[6]刘凡,湖北省”村村通客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基金项目

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支持项目编号C19071.

论文作者:潘杰,孙怀斗,马超,徐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GIS技术导向下山区城镇“镇村通”公交系统布局优化研究——以金寨县为例论文_潘杰,孙怀斗,马超,徐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