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探讨论文_邹春雷,白俊龙,刘丽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探讨论文_邹春雷,白俊龙,刘丽丽

邹春雷 白俊龙 刘丽丽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大庆 1662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检验法,并辅助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4.54%;实验室辅助检查患儿表现为CRP升高和外周血表现WBC,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41.82%。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会导致重症肺炎,早期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检验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采取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32-02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在5~15岁儿童中较为多见[1]。研究资料显示,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没有较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且肺部体征不明显,若患儿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引发患儿肺外多脏器、多系统并发症,给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2]。临床认为早期的检验并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有效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3例,患儿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3.6±2.6)岁,其中7个月~3岁患儿13例,3~6岁患儿30例,6~9岁患儿47例,9~12岁患儿20例。患儿感染部位情况如下:支气管炎46例,上呼吸道感染28例,肺炎36例。所有患儿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主要为阵咳、高热、刺激性干咳、发热、咳嗽等,多伴随咳痰、胸痛、咽痛和气喘等。

1.2 检验方法

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液以及相关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儿的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进行检测,谨遵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配对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患儿的检查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营养支持和相关对症治疗,患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均采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连续治疗8d,红霉素130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8d。若患儿病情严重,则考虑给予短疗程地塞米松治疗。

2.结果

2.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

所有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4.54%。其中,患儿9例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11例急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肺炎、10例支气管哮喘,其他5例。

2.2 实验室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中87例尿常规正常,23例异常,其中尿蛋白7例、潜血9例、WBC7例;冷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46例,阴性64例,阳性率为41.82%;血液检查显示:WBC>10.0×109/L患儿有23例、WBC=(4.0-10.0)×109/L有43例、WBC<4.0×109/L有44例;血小板检查显示患儿血小板<100×109/L有17例、血小板≥100×109/L有93例。患儿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通常会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3]。肺炎支原体的病理改变是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人说话时喷出的飞沫,其具有流行周期性,患儿的呼吸道是疾病主要的侵入对象,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彻底和不及时的治疗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不仅如此,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引发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导致支原体血症,可直接侵入各组织、系统引发病变。lgM是人体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比较早,在患儿感染1周内可以检查出,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在症状出现的时候lgM水平很高,因此,l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4]。

在本次研究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MP-IgM抗体阳性率为44.54%,可见伴随医疗检验技术的提高,MP-IgM感染检出率显著增强,效果确切;此外,实验室检查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23例尿常规异常,其中尿蛋白7例、潜血9例、WBC7例;冷凝集试验结果阳性率为41.82%;血液检查显示:WBC>10.0×109/L患儿有23例、WBC=(4.0-10.0)×109/L有43例、WBC<4.0×109/L有44例;血小板检查显示患儿血小板<100×109/L有17例、血小板≥100×109/L有93例;此研究结果与李英姿[5]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充分显示出单纯采用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阳性率较低,敏感度较差,应配合其他项目共同检查,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重症肺炎,早期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检验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采取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参考文献】

[1] 杨文青,吕晓丽,李锐成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04):416-418.

[2] 黄海樱,陈波,周强.广州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01):83-85.

[3] 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9):2133-2134,2137.

[4] 胡海雷,钱泽全,周兴辉.12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9):2130-2132.

[5] 李英姿,温小兰,李健雄.11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74-75.

论文作者:邹春雷,白俊龙,刘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探讨论文_邹春雷,白俊龙,刘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