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权论文,列宁论文,理论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6)07-0028-006 列宁立足于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特别是文化领导权的理论,不仅影响了20世纪初刚刚创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1]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界对列宁文化领导权研究得不多,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导权”的研究,这是由于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领导权”的概念,且由于列宁当时是围绕建立革命政权的需要而展开的,所以一些研究列宁的专家就此认为,列宁没有文化领导权理论,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完整的。列宁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但是纵观列宁的整个思想发展史,无不渗透着他对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思考和关注。研究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领导权的本质:获得文化认同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列宁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主要体现在1894-1924年的一系列著作中,如《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任务》《社会民主党在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以及晚年的“政治遗嘱”中。列宁坚持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并把它与俄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列宁看来,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夺取领导权的斗争中,意识形态代表着一个政党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政党的信念、政党的理想、政党的目的、政党的情感等,因此,意识形态决定着执政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只有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的基础上才能牢牢掌握无产阶级的心灵,才能成为享有领导权的意识形态。 在阅读马克思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列宁认为,“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2](P121)意识形态的功能首先是政治功能,体现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方面。其次是文化功能,体现在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方面。换言之,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表现出来的革命性以及战斗力是文化领导权的最突出的功能。因此,在列宁看来,像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享有“领导权”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与一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P443)“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P24)而且“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5](P247)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6](P160)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要求通过各种路径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让革命的理论在工人阶级中生根发芽,以此来增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为加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奠定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列宁指出只有当无产阶级能够“根据各种具体的,而且确实是大家关心的政治事实和政治事件来观察其他每一个社会阶级在思想、精神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切表现时,在实践中对一切阶级、阶层和居民集团的活动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唯物主义分析和唯物主义评价时,工人群众的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阶级意识。只有拥有了这样的阶级意识,并在其基础上形成革命的理论,以它来统一工人群众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战斗力,也才能发挥革命政党的组织力”。[4](P66)可见,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能够被广大工人群众所接受就在于他们赞同这个政党的文化取向,而不赞同资产阶级政党的文化取向。列宁明确承认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想享有文化领导权,就在于使广大工人群众对政党价值体系达成文化认同,就在于广泛动员和理论创新,就在于政党以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感化更多的民众。 欲获取这种文化认同,列宁认为,就要培养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列宁强调“阶级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4](P76)在实践中,列宁号召社会民主党人以组织者、鼓动员和宣传员的身份到民众中去宣传、鼓动,以“非暴力”的方式植入民众的头脑、进入民众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广泛的认同和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因为“各国的历史都已证明: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4](P29)统而观之,文化领导权的本质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利器。获得文化认同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被列宁理解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方式、方法和政党信念、政党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阶级政党获取和稳固政权的前提和基础。 二、文化领导权的作用:增强党的团结和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导向 列宁把文化领导权的作用看作是一个对内对外双向互动的有机整体,对内而言,可以增强执政党团结向心力,对外而言,可以确立统一的社会价值导向。他认为,新的意识形态一定是在战胜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种论战的过程中,新的意识形态占据领导权,实现了全体党员和工人群众对执政党文化的认同,从而做到了“步调一致”,增强党内凝聚力,这种效用的发挥扩散到社会领域则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导向。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不是自发地就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里,而是在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创立的。我们完全以“马克思主义教导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对资产阶级革命漠不关心,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相反地,要尽最大的努力参加革命,最坚决地为彻底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把革命进行到底而奋斗”。[7](P34)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最集中的代表。“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是工人阶级(及其代表)对其他居民的政治影响,即把他们的民主主义(在有民主主义的时候)中的非民主主义的杂物清除出去,对任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局限性和近视性展开批判,同‘立宪民主主义’(如果这样来称呼自由派的演说和政策的起腐蚀作用的内容的话)进行斗争等等。”[8](P133)所以,列宁强调,工人阶级在夺取领导权的论战中,为了实现党内团结,必须构建党的文化领导权。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P24)在实践中,无产阶级政党形成了对政党目标、政党内容以及政党行为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文化理论,当这种理论为工人群众所接受时,无产阶级政党就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力。因此,“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历来都向无产阶级指出它在资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领导作用”,而且“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整个俄国民主运动的一切成就,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与对农民为主的政治领导从自由派向工人民主派的转移密切联系着的。没有这种转移,俄国民主运动就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的成就”。[9](P21) 那么如何才能使工人阶级真正自觉地接受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呢?列宁认为,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他强调:“无产阶级要成为真正革命的阶级,成为真正按社会主义精神行动的阶级,就只有作为全体劳动者和被剥削者的先锋队,在推翻剥削者的斗争中作为他们的领袖来出现和行动”。[10](P168)其次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列宁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列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学习,把“自发性”要素转变为“自觉性”批判,清除外来不利因素的干扰,有意识地引导、教育执政党的党员干部,“使它具有一致性和一贯性,把它提到世界最先进的思想界已经达到的那个高度”,[11](P6)使之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锋队的要求,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相一致。第三,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实现了工人阶级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价值导向,统一的文化意志,统一的纪律要求,任何事物统一起来是团结起来的前提。无产阶级政党需要统一的价值导向,统一的文化认同,因为“工人阶级需要统一。但是,统一只能靠统一的组织来实现,而统一的组织的决议又是靠全体觉悟工人自觉自愿地去贯彻的”。[12](P201)“而这样的统一对于工人阶级则是无限宝贵无限重要的。一盘散沙的工人一事无成,联合起来的工人无所不能”。[12](P202)因此,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实践中自觉地文化批判有机统一的结果。 文化领导权的构建还有利于形成无产阶级文化价值导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13]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立起来,无产阶级文化就立起来、强起来了,统一的国家意志和共同的行动方式就立起来了。因此,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总是能够正确地找到自己的道路,能够坚持并更广泛、更深入地向群众传播自己的革命世界观和未来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思想”。[14](P389)特别是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领域遭到“奥勃洛摩夫习气”、“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等毒瘤的不良影响,迫切需要构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把广大民众的思想意志凝聚好,“革”旧文化之“命”,使无产阶级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 列宁把无产阶级文化价值的形成看做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共产主义新人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的动态的过程。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与无产阶级文化价值是同一的。文化领导权这一思想本身就蕴含着无产阶级文化的价值,并且充分肯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启发无产阶级文化意识,告诉他们怎样“学会认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处境,学会推行自己的政策”;[12](P21)告诉他们如何战胜“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特别是“要战胜起瓦解作用的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比镇压地主暴徒或资本家暴徒困难千百倍,但这对于建立没有剥削的新组织来说,又有益千万倍”;[15](P358)告诉他们我们追求的是共产主义,告诉他们通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即其他一切组织”的学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的文化价值目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构建文化领导权是党自身存在的“全部意义”,即“我们严格地单独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全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进行这项马克思主义工作,尽可能把整个工人阶级提高到自觉的社会主义水平”。[16](P335)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构建文化领导权融入大众生活,走进心灵,把大众的思想拧成具有强大道义力量和社会认同的一股绳,为广大工人群众提供了价值导向。 三、文化领导权的制度建设:政党运用科学领导方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阵地战 在列宁看来,文化领导权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掌握广大工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制度建设的组织保证是政党的高度重视;主要对象是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群众;主力军是以知识分子为组织者和传播者的政党干部;主要方法是批判、教育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主要阵地是在文化领域,其次是在政治领域,继而在经济领域开展相应的工作。 1.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之基——政党高度重视 列宁认为,文化领导权的实现离不开政党的高度重视。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的建设,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如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它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列宁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10](P406)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利用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建设开动“全套的宣传鼓动机器”,培养无产阶级“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在对资产阶级作斗争时的无限忠诚”。[10](P400)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能完成无产阶级为完全战胜其宿敌所必须提出的一切任务,那就谈不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10](P400)特别是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列宁强调政党高度重视是获取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他在俄共十一大上指出,“除了本领,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既有政治权利,又有各种经济资源”,唯一缺少的就是“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17](P93)列宁特别强调了文化领导权建设问题,否则就有“被征服”的危险。他形象地阐述:“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如果出征民族的文化高于被征服民族,出征民族就迫使被征服民族接受自己的文化,反之,被征服者就会迫使征服者接受自己的文化”。[17](P94)实际上,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执政党,获取广大群众对它的高度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组织的文化体系在社会秩序中占据了支配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能主导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自然,它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因此,列宁认为,为了保证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胜利,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现在被提到党的整个生活的首要地位,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8](P59) 2.文化领导权建设之源——相信群众、联系群众 列宁认为,只有面向群众、联系群众和组织教育群众,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实现其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实现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列宁指出,20多万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取得并保持国家政权,就在于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参与和支持。文化领导权的建设同样也要依靠群众。“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7](P23)那么,为什么文化领导权的实现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呢?列宁认为,一方面这是与群众的历史地位紧密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社会主义运动胜败的决定因素。列宁坚持并发展了这一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在列宁看来,革命果实的彻底程度同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是成正比的。“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8](P16)他强调“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17](P96)实践证明,文化领导权只有相信群众、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获得完成其历史使命所需要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他说,“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17](P372)列宁在亲身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意识到执政党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群众的现象,他清楚地告诫道:“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大家知道,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19](P354)特别是官僚主义霉菌的滋长和蔓延更是最严重的障碍。因此,列宁强调,执政党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联系群众才能实现文化领导权的群众建设,而这正是文化领导权的制度建设之向度。 3.文化领导权建设之翼——科学的领导方法 科学的领导方法在文化领导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领导方法如同鸟之翼,借助它们的力量,文化领导权建设就能飞得更高。“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0](P139)列宁指出,文化领导权的建设离不开科学的领导方法。在列宁看来,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顺利完成制度建设。方法能够提供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和原则,是关于事物发展的总概括和理论指导。方法论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列宁一贯认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础和最根本的方法。他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21](P364)列宁坚持从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坚持从一般到特殊的事物发展规律,指出执政党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找到并牢牢抓住那个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的环节,那个当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环节。”“必须善于在每个特定时机找出链条上的特殊环节,必须全力抓住这个环节,以便抓住整个链条并切实地准备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在这里,在历史事变的链条里,各个环节的次序,它们的形式,它们的联接,它们之间的区别,都不像铁匠所制成的普通链条那样简单和粗陋。”[4](P156)在实践中,列宁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领导方法。文化领导权的建设是一个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不断地认识、冲突、认同和融合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急躁冒进”的、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者的艺术性原则,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4.文化领导权建设之路——走民主集中之路 解决如何实现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问题上,列宁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原则,更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基本路径。在列宁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文化权益,文化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文化领导权走的就是专制建设之路。而社会主义以维护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全体群众的利益为宗旨,文化领导权建设就是要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因此,必须走民主集中之路。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则、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执政党对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把握。 走民主集中之路,就要充分认识民主集中的辩证关系。列宁认为,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民主,集中是民主的集中。他指出:“俄国社会主民主党,应该举起一般民主主义的旗帜”;“我们维护集中制只是维护民主集中制”;[12](P149)列宁强调“民主的组织原则,其最高级形式就是由苏维埃建议和要求群众不仅积极参加一般规章、决议和法律的讨论,不仅监督它们的执行,而且还要直接执行这些规章、决议和法律”。[22](P143)列宁在民主集中的关系中坚决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主张人们全面辩证地去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要义和实质。 走民主集中之路,就要充分体现民主集中的基本要求。民主集中的内涵十分丰富,列宁认为,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都由选举产生,在党内保证少数派保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权利;批评自由;建立监督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服从党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党员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实行严格的党纪等。要始终坚持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实现最广泛的民主。列宁指出“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民主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等等,这一切都是为社会变革进行斗争的基本任务之一”。[23](P75)要始终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基本要求,着力解决党内的涣散状态,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党。 走民主集中之路,就要转变工作作风,开拓文化领导权的发展空间。列宁反复强调“把民主集中同官僚主义和公式化混为一谈,是再错误不过了”,“因此要弄明白,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同官僚主义集中制,另一方面同无政府主义有多么大的区别”。[22](P139)转变工作作风,就要反对官僚主义,发扬民主精神。官僚主义是旧制度遗留下来的一种剥削阶级的观念和思想体系,是“最可恶的敌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独断专行、腐败变质是其主要特征。列宁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在我们国家制度中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脓疮”,“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于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25](P387)在列宁看来,根除官僚主义,就必须发扬民主精神,完善民主的选举制和罢免制。他说:“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18](P102)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更要吸收最基层受到实际锻炼的工人和农民享有领导权,就要到“专政根基最深的地方去发掘新的力量”。“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制的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达到总目标的各种不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地顺利地发展。”[22](P140) 5.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主体——知识分子 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不仅要依靠工人群众,而且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因为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体力量,是推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掌握文化领导权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列宁认为,知识分子之所以叫做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最自觉地、最彻底地、最准确地反映和表现了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发展和政治派别划分的发展。”“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一个阶级的领袖永远是该阶级最有知识的先进代表人物”。[6](P277)无产阶级政党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精英组织,他们体现了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集体意识,反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承担着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书籍、论坛、宣传、鼓动等大众易于接受的文化方式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传播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知识分子呢?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为劳动阶级的思想家,知识分子只有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不仅“代表置身于斗争之外的直接生产者”,而且“代表那些投身于火热的斗争并完全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分开’的人们”,[1](P318)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成为劳动者的思想家。其次,要培养他们成为劳动阶级的实践家。知识分子拥有革命理论还远远不够,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必须“走在自发运动的前面,为它指出道路,善于比其他人更早地解决运动的‘物质因素’自发地遇到的一切理论的、政治的、策略的和组织的问题”;[5](P326)最后,要培养知识分子批判继承的能力。知识分子只有在继承“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所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4](P29)的基础上,才能成长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才能生产并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组织和教育工人群众,才能完成“输送到在资本主义关系的基础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历史任务”。[4](P352)由于“阶级利益迫使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考虑自己解放的条件。阶级利益使他们易于接受社会主义”,[4](P351)接受社会主义政党文化,从而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建设。 统而观之,列宁不愧为伟大的革命导师,不仅为苏俄,也为全世界无产者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列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列宁在实事求是地分析革命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文化领导权的本质、作用和制度建设等问题,开拓了当时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我们当代做好文化领导权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典范和依据。标签:工人阶级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列宁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