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言语交际的得体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性论文,外语教学论文,言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得体性则是言语交际的最高境界,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的最高标准。因此,外语教学与言语交际有密切的联系,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应是外语教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言语得体是交际的根本原则
言语得体、衣着得体、行为得体是待人接物、人生处世的重要原则。它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这“三得体”中,言语得体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言语得体是何等的重要。得体,就是言语要适景切情,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言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在交际过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一个人的形象、品德、学识、气质和修养。言语的适度和恰当,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交际气氛融洽,使生人变熟人,能化干戈为玉帛。所以我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我们不仅要充分关注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情况,而且还要充分关注听话者的各种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交际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中,对语言技能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1994年考试管理中心在阐释修改后的《考试说明》中再次强调:“语言教学应该特别重视语言得体问题。”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外语教学无疑应重视语言得体问题,而且,由于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强调得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总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总是偏重于词汇语法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仍然不能进行顺畅的言语交际,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导致学生在交际中言语表达不得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很少从得体角度出发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是不了解对象国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不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再次是缺乏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知识的了解,不够重视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方式等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想提高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言语表达得体性的重视。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词组句的正确,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得体。得体,是言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它探讨的基本语言单位,不是单一的词汇或语句,而是完成一次言语使命的行为。言语得体不是语法或者修辞上的事,而是语言符号之外的事,是跟交际行为所涉及的人、事、社会规范、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有关的事。得体性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要求,能否成功地用外语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者在表达过程中所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应有这方面的自觉,更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应着力改变偏重于语言的结构体系、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现象;在讲授语言知识和基本规则的同时,更要讲授语言的得体性。因为,仅仅懂得语言规律,仅仅懂得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还远远不能最恰当、最有效地使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得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支配,受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言语得体须注意交际目的
人们在进行交际时,总会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语言形式的采用,必须服从表达的目的,目的决定了言语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言语行为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有的放矢。在交际中,为了达到目的,表达者必须根据言语信息输出后的反馈情况,控制好自己的言语行为,尤其是要注意言语的分寸感,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交际的目的是针对交际的双方或各方而言的。说话者希望把自己的意愿清楚正确地传达给对方,听话者也希望能正确地把握对方的意图,并作出恰当的、合理的反馈,从而使交际得以正常进行,使各方的交际目的均顺畅地得以实现。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语行为得体。听话者则会仔细揣摩对方的言语目的,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反应。达到交际目的是交际双方或各方的最终目标,因此,包括言语行为的一切行为均要服从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交际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或表明态度,或叙述事件,或描述对象,或抒发感情,或提出问题,或请求帮助,或表示道歉,或表达谢意等。归纳起来大体有4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给予,也就是向他人提供便利,提供帮助,提供精神上的安慰、鼓励、赞扬等;第二种情况是索取,也就是向他人寻求便利,要求帮助,希望得到理解、同情、谅解、支持等;第三种情况是互利,也就是既愿意给予,也需要索取,祈求一种等价等值、互利双赢的交换;第四种情况是既不给予,也不索取,同学聚会,家人亲戚闲聊,包括当下流行的网聊基本属于这种情况。
在这4种情况中,以给予为目的的交际一般较为顺利,说话者处在较为有利的地位,心情较为轻松愉快,但也应注意言语得体,否则,给予也未必成功。我们在给老人过生日祝寿时,常说“祝您长命百岁”。听到这句话,有的老人就很不高兴。他说我已经95岁了,活到100岁只剩5年。你怎么知道我只能活5年呢?我还想活10年呢!
以索取为目的的交际比较困难,说话者处在不利的地位,一般心情都较为紧张甚至压抑。人们到某些机关部门去办事时,哪怕对方态度多么不好,也得忍着,除非不想把事情办成。就连像排队买火车票、应聘时接受面试这样的事,人们在受了气甚至侮辱后,也只能忍受,而不敢反抗,有时甚至还要说好话、倒赔笑脸,这完全是因为交际目的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言语行为的得体性,而不能使性子或动粗。当我要向同事借一本词典时,我可以说:
A.请把词典借给我用用。
B.把你的词典给我用用。
C.我用一下你的词典怎么样?
D.请把你的词典借给我用用好吗?
这4种说法中,A项用了“请”字,但仍有命令的语气,B项是不容置疑的命令,C项和D项进行比较,D项更具有敬他、商量的语气,因此,D项说法最得体,也最容易达到目的。
以互利为目的的交际需要较高的交际技巧。尽管是互利,但如果不注意交际手段,不注意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交际目的依旧不能轻易实现。国家之间、敌对双方之间、商家之间、合作双方之间的谈判,很难一次成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的交际比较顺利,不需要特别地斟词酌句、察言观色、小心谨慎,否则就达不到闲聊的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目的了。但闲聊时,如不尊重他人、信口开河,甚至满嘴粗话、蛮不讲理,那肯定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聚会也就会不欢而散。
总之,目的意图是交际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行为的得体性,不能因为错用了一个词,或多说了一句话,或语气不当,而影响表达效果,甚至事与愿违。一旦发现偏离目的,就要迅速予以调整,以保证交际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度,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还得接受交际行为的不对等、对方言语行为的不得体。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和容忍度,就会丧失根本目的,而这不是交际应达到的目的。
三、语言得体须注意交际对象
言语交际总有对象的,言语交际的效果如何,不仅要看表达者运用的语言形式能否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看对方能否准确理解和乐于接受,而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要明确交际对象,要充分认识了解交际对象的重要性,须知言语行为的得体与交际对象直接相关。
交际发自于表达者,受之于接受者。也就是说言语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表达者就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位生活在偏僻山村的老大娘能与你讨论股市行情,也不可能与一位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讨论插秧种田的问题。
交际对象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人是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交际对象是同社会相联系的,是社会的产物,交际角色其实就是社会角色。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指出:“社会角色理论在社会言语交际生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与之社会角色相应的言语行为规范以及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社会对每一种社会角色的言语行为都寄予了一定的期望。我们把在言语行为方面具有社会规范等特征的社会角色,叫做话语角色或言语行为角色。话语角色是建立在社会角色基础上的,是社会角色的一个方向,是社会角色在言语交际领域中的具体化。”(王德春,2002:517)我们要在言语行为中关注交际对象,就是要正确认知和了解言语行为角色。
我们在去社交场合之前,总要先了解一些其他出席者,特别是主要交际方的情况。到场后,交际双方首先要做的事,也是各自作自我介绍,以便尽快让对方了解自己在交际中的角色,确认交际双方的交际角色关系,为双方言语行为的进行奠定基础,以保证交际的顺畅进行。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政府机关工作,分别多年后,该朋友来短信要求提供某种帮助。在回其短信时,一时不知怎么称呼为好。称其老朋友吧,怕有所不敬;称其原来的职务吧,多年过去了,难道人家就没有高升,那样岂不更加冒犯?因为社会角色的了解直接关系到交际双方言语行为角色的定位和扮演。无奈之下,只得委婉地向该政府机构的另一位朋友打听,等知道他现在的社会角色后,方给他回了短信。
言语行为角色的认知和定位是十分复杂的。从类别上看:有血缘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行业角色、身份角色等之分。从关系上看:有敌人与朋友的关系、生人与熟人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等之分。从交际对象的个体来看,则涉及到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情况。有时交际双方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角色关系,比如在私下场合是同学关系,在单位却是上下级关系;在家里是父子关系,在学校里却是师生关系。交际双方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否则就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我们如此重视交际对象,如此重视言语行为角色的认知,就是因为言语的得体性与交际对象直接有关,就是因为角色对言语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首先,角色对言语交际的内容有制约作用。人们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句谚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些都是说表达者的角色制约他说什么话。在笔者参加的一次报告会上,公安部政治部的一位主任说:我们公安部引进的博士生最大的不足是他们不会骂人。博士生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角色要求他们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所以他们不能也不会骂人,而在公安部领导看来,面对某些凶狠残忍、顽固不化的罪犯,有时候骂几句的效果也许比彬彬有礼更佳。我们不能要求一位普通农民大谈航天技术,更不能要求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讨论对颜色的感受。人们也常说: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就是对方的角色制约表达者说什么话,你不能在得重病的人面前大谈死亡,你不能在胖人面前表示出胖是多么的不美。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想说什么,打算说什么,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话题的选择、话语内容的确定,都要根据交际对象的角色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决定。
其次,角色对言语交际的方式有制约作用。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说什么”,还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考虑“怎么说”。我们不可能对一位不懂汉语的外宾不停地用汉语为他们作情况介绍;一位晚辈不可能用不敬之词与长辈交谈;一位下级也不可能对一位上级使用命令式语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根据他们不同的社会角色,选择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以增强言语交际的效果。
人们在从事言语行为时,必须遵守社会所约定或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规范。言语行为既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学识、教养、思想个性、生活阅历等特点,也要符合听话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心理喜恶等特点,对象不同,措辞用语必须讲究说法和分寸,符合彼此在特定情景中的角色关系。即使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也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否则就无法被交际对象所接受,甚至还可能造成言语冲突,导致交际的失败。
四、言语得体须注意交际场合
交际场合,即交际环境,也就是语境。语言交际讨论的语境是着眼于交际过程的,它的所指范围相对较为宽泛。所以说语境应该是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言语环境的统一。宏观的社会环境,即指人们通常说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制度、政治气候、时代思潮、人文状况等。微观的言语环境,即指特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话题制约下的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氛围、某一语言的上下文等。任何一种形式的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情景中进行的,不存在脱离语境的言语交际。交际双方对交际语言形式的采用,必定要受到一定场合的影响。也就是说,言语得体与交际场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言语要想得体必须注意交际场合。
言语行为总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而且必然依赖于特定的言语环境。言语环境因素对使用语言的影响是非常深入和全面的。社会环境对言语行为有深刻的影响和明显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感。“任何一个稍有社会经历的人都知道,人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想在什么时候说就在什么时候说,不能想在什么地方说就在什么地方说,不能想对什么人说就对什么人说。”(钱冠连,1997:76)任何言语行为其内容和方式都要适合社会环境,都要随社会政治心理的具体情况而不断变化。言语行为的松紧度、自由度是与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言语行为是不存在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在受社会制度、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国家不允许任何人随心所欲地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在阿拉伯世界发表对伊斯兰教不满的言论,也不会受到欢迎。一切违背文化传统、民族习俗、道德观念、时代环境的言语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不得体的。
微观的言语环境主要是指具体的场合,是指言语行为进行时的一种氛围。场合是言语交际行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采用特定的言语形式。俗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欢乐,或悲痛;或正式,或随意;或轻松愉快,或紧张烦闷,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言语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人们简要地把场合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正式场合。在这种场合,言语行为要庄重、规范、严谨,多用书面语。第二种是工作场合。在这种场合,言语行为要准确、简要、明快,多用行话术语。第三种是生活场合。在这种场合,言语行为要轻松、随意、自然、灵活,多用方言口语。第四种是娱乐场合。在这种场合,言语行为要热烈、风趣、生动,话语形式较为随意灵活。就氛围而言,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悲痛的场合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这就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言语行为的制约。
时间、地点是言语交际行为中最重要的语境因素之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说的话,写出的言语作品,总会带上该时间、地点的某些特征。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和地点。它对人们的言语行为有明显的约束力,与交际者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新婚之喜、乔迁之喜、开张之喜等都要选择时间。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选在2008年8月8日晚8时就是很好的例证。人们总是在早晨道早安,在中午道午安,在晚上道晚安,在夏天道夏安,在秋天道秋安。这就是时间对言语行为的制约。地点对言语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则更为明显。月光下、小河边总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小茶馆、咖啡厅总是朋友闲聊的好场所;餐馆里、酒桌上总是认识新友、建立亲密关系的好去处。我们不可能在高考考场贴上“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标语,也不可能在高速公路旁树立“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提示牌。场合不同,表达用语也应随之变化。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言语行为,讲究分寸,巧妙用语,以求自然得体。
五、言语得体须注意交际方式
交际方式是决定言语交际行为是否得体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言语得体,只注意交际的目的、对象和场合是不够的,还要注意交际方式。这里所指的交际方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语体、词句的运用、体态语言的应用、语用策略、礼貌原则等内容。只有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言语得体的目的。
本文所述的“得体”不是指文体,而是指语体。所谓语体,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由于交际目的、对象、场合等不同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是语言特定的表达方式。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日常交谈是口头语体,公文往来是书面语体。口头语体还可分为谈话语体、演说语体和论辩语体;书面语体也可分为公文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学语体。语体不仅受交际环境的制约,也受交际内容的制约,甚至还受交际者文化素养的制约。言语的得体性原则要求言语表达根据目的、对象、场合、内容等因素选用最恰当的方式,以造成和谐的言语氛围,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言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一个人说话得体,表达适切便能提高交际效果。任何话语都是由词组成的。我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首先要注意词的选用,正确使用谦词和敬词是实现言语得体的重要手段。任何语言中都有不少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表示对他人的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导致言语行为不得体,甚至还会闹出笑话。表达同样的意思,词语可以千变万化。善于选用词语恰当地构建话语是言语修养的重要标志。表达者词汇贫乏,话语会显得单调、枯燥,甚至词不达意。表达者词汇丰实,但如堆砌辞藻,大词小用,用词不当,也会导致交际失误。即便是口头语体,也不宜滥用粗俗词语,否则就会失之油滑,引起对方反感。言语交际中使用的词,无论是谦词还是敬词,不管是表示褒义还是贬义,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话说过头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句子是言语交际行为中运用的基本语言单位。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子又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因此,选用什么样的句式,必须视交际需要而定。首先,话要对题,句要达意。任何句子都必须围绕交际目的、交际内容展开,否则交际不可能延续;任何句子也都必须表达明确的意思,即使采用省略、双关等修辞手段,或是言外之意,也必须让交际对方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领会理解。其次,句式的运用要贴切妥当。我们不可能对上级和长辈用命令的口气与其交谈;在正式场合,上级也不可能对下级总用谦和之词。就是同事朋友之间也要注意亲切友善、平等待人。如果你是一个学术会议的主持人,当某位学者发言超时,需要终止他的发言时,你可以说:
A.对不起,你已经超时了,让下一位发言。
B.对不起,你已经超时。不好意思,请让下一位发言。
C.你已经超时了,让下一位发言。
D.你已经超时了,请让下一位发言。
从上述4种表达看,自然是B最为得体。它不仅显得委婉,带有善意的提醒,同时又不失礼貌,表达效果较好。
言语交际是在双边或多边之间发生的一种行为。这种言语交际行为的成功与否与交际双方的态度、情绪等各种因素有关。首先,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注意尊重别人,要与交际对方礼貌相待。一般而言,要尽量少说损人利己的话,要尽可能地让对方受益。比如说:要尽量多赞扬对方,尽量与对方在观点、情感上保持一致。其次,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配合交际对方,与其共同合作,实现交际目的。比如说:说话要真实有据,不能假话连篇;说话要有实质内容,不能空话连篇;说话要切合话题,不能废话连篇。再次,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情绪,交际双方如果都能以积极的情绪对待交际活动,整个交际环境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反应,就会使交际者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交际活动就会更顺利,交际目的也就更容易实现。第四,我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保持言语交际的得体性,还应注意把握正确适度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调的恰当运用,能使语言更有效地传情达意,甚至表达更为复杂、委婉的含意。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体态是用表情、动作、眼神等来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辅助交际工具。体态语运用得当会使语言增色,使交际更得体。如果运用不得当,不仅会影响交际,甚至会给交际双方造成隔阂。总之,言语交际得体性的实现,从交际方式的层面看,与交际策略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
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还要使他们善于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语言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完成交际任务。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规则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应用语言的目的、与之交际的对象、运用语言的环境、正确交际的策略,让学生培养注意言语交际得体性的自觉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能力,真正成为交际中的宠儿。所以说,充分关注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应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