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刍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刍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刍议

雷黎明1李红娟2

(1.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应当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模块并举,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扬相结合,将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还应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密切配合,注重吸收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学;原则

受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校古代汉语课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耽于说教的印象,“苦教+苦学”成了教学的常态思路。在新时代课改背景下,伴随现代教育技术及新媒体的出现,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原则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李秉德先生主编《教学论》的“原则论”体系中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教学基本原则,但那是基于宏观课堂教学的立场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原则,在古代汉语这种极为注重传统的课程中,还应当坚守自己特殊的教学原则。

一、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模块并举的原则

1961年,王力先生主持编纂了《古代汉语》统编教材,首次建构了文选、常用词与古代汉语通论三模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各高校古代汉语课程首选的教材。之后几十年,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尝试进行了各种改进和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

谣盐:是“谣言”谐音。2011年中国大陆民众疯狂抢购、囤积碘盐的事件是因为谣言而起,又与盐有关,所以用“谣盐”代替“谣言”,也指这次抢购碘盐事件。“谣盐”代替“谣言”带有几分讽刺意味。

一是新编教材,重新建构教学内容体系。如黄德宽先生认为“加大学生阅读实践的比例,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古汉语语感,掌握古汉语知识,以实现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古书的实际能力”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原则。以此为基点,他主持编纂了新的《古代汉语》教材。该教材在构架上,没有按照传统“文选+常用词+通论”或“文选+通论”的形式来编写,而是以文选为教材主线,让学生通过研读、记诵古代文献来培养古代汉语语感。通论也不再以专题形式呈现,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贯穿于全书,使学生在阅读文选过程中逐步获得文字、词汇、语音、语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传扬光辉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也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古代汉语的课程特点,通过多种方式传扬传统文化知识,如在文选教学中,通过补充延伸背景知识,体现传统文化;在汉字构造教学中,通过字形分析探究传统文化;在词汇教学中,通过词义辨析渗透传统文化等。

这些改进和调整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但是总体看来,王版《古代汉语》确立的文选、常用词与通论三结合为基本格局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不能进行大的改变。

为什么预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成绩都会相对出色呢?预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就从预习的好处谈起。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一直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但这种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从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入手。古代汉语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本体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围包括修辞、文体、校勘等方面的知识;若从历史角度来看,还涉及语言学史、文字学史、语法史、训诂史等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后盾,阅读古书能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知识传授是古代汉语教学的第一要务,不从知识传授入手、不以知识传授为重的古代汉语教学则如同未夯实地基而去建设高楼一样,终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古代汉语尽管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零散而不成系统的,在讲授过程中,既要注意本体多元知识的融合,也要注重外围相关知识如方言、文化等的引入。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又可提醒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学科交叉运用的必要性。

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扬相结合的原则

古代汉语教学应该让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要让学生获得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就应该在教学中精讲思想性和语言典范性相结合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大量阅读古代的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古代汉语语感,这是古代汉语教学“文选”模块应该承担的任务。而单有感性认识还不够,还需深化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对古代汉语词汇、文字、语法、音韵以及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有所把握,这是古代汉语教学“通论”模块应当承担的任务。此外,古今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因而讲授古代汉语的重点应该放在词汇上,特别是给阅读古书带来较大障碍的常用词上,这又是古代汉语教学“常用词”模块应该承担的任务。“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为用的。”因此,古代汉语教学无论怎样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模块都不应该偏废,而应根据不同的单元或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在教学中彼此渗透,互为补充。

然而,毋庸置疑,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如此既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又能较大幅度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应当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等方面酌情选择。

二是取舍模块,酌情选择教学内容。有的高校选择以通论为主,以文选和常用词为辅的形式安排教学;有的高校选择以文选为主,以通论和常用词为辅的形式安排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以文选和通论为主,将常用词穿插于二者当中的形式安排教学。

因此,在教学方式方面,古代汉语教学应将传统模式、现代化模式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人格,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文化创新能力。

三、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古代汉语教学大都采用“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部分时间进行充分的讲授,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易于系统性、完整性地传授古代汉语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常常受到诟病。但对于古代汉语这种注重传统的课程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尚不能被丢弃,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内容的讲授,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彰显其优势。如在进行汉字形体构造分析时,教师直接用粉笔在黑板上摹写示范,并进行拆分讲析,则比直接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效果要好。

李高明第一次逃离与回家前后一共两年,这两年训练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他了解了人生谷底的状态,促使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说此后的岁月,于他而言,再无困难二字。

对于学生来说,古代汉语知识的积淀最终要上升到阅读古书能力的提升上来。阅读古书的能力内涵广泛,涉及阅读和分析古代文献的方方面面,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积淀内化形成的,是本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具有典范性的历代作品,这是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将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上,即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初步具备辨析同义词、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等方面的基本的词汇分析能力。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而教学伊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将古代汉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与其他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备课,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实践性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汉语的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转化,针对古代典籍阅读、文化传承中遇到的实际语言文字问题,按照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训练性活动。在这些实践训练活动中,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注意古代汉语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对接,注意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让各种有意义的学习能够彼此融合、相互促进。

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当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文化传扬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以知识传授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辅之以文化传扬,全方位、多管齐下地夯实学生的古代汉语基本功。

综上,本文介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测绘标准或者地理信息标准,都是修改采用或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组织(如ISO、IHO、OGC)制定的相关标准。其次,这些国家,大部分没有建立自己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也没有对应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机构,只有少数一些国家有对应的技术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制修订机构建立联系,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了解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现状,或者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因此,也可以说沿线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中的大部分领域都是空白的。

四、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密切配合的原则

思雨终于听到了卧室传出的姐妹俩的笑声,思雨的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就好像一宗陈年冤案终于昭雪以告天下。

古代汉语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的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其他语言文字类课程的配合。古代汉语的先行课程有现代汉语必修课,后续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必修课和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这些课程彼此衔接,且有交叉重复。在教学中,应协调处理好古代汉语与这些课程的关系,注意形成合理的教学内容结构,让学生实现真正的“通识”。如此则可以避免同类教材中部分知识的重复,也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的把握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从而在课程之间找准线索、理清头绪。就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来说,二者有差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从古代汉语继承和发展而来,在基本的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古今一致,“源”“流”相承。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有了前期现代汉语的学习,则可以打破时段限制,拉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继承性,同时通过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印象。

二是和其他非语言文字类课程如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古代史等课程的配合。古代汉语教学还需要将它与其他非语言文字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相配合,让学生树立相关课程整体观照的意识。如此则既能突出古代汉语的特性,又能与相邻学科相联系。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如“文选”部分的教学就应与古代文学课程密切配合。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类课程,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古代汉语语感。而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程,学好古代汉语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大多来自先秦的《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礼记》《诗经》等经典篇目,这正与古代文学“先秦段”的部分篇目相照应。在讲授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时,可以联系古代文学对相关篇目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讲授,深化学生对古代汉语文选内容的理解;同样,在讲授古代文学时,可以引入古代汉语相关知识,从古代汉语特殊语言现象的角度进一步审视文选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并提升学习的兴趣。

五、吸收新研究成果的原则

古代汉语是一门极为注重传统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新研究成果吸收的排斥,恰恰相反,应当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把学界新研究成果吸收进来。

周家粮铺院位于村东石碹窑洞居住片区,村中龙王庙向东80m左右,这里南北方向高差变化较大(图3),院前是明朝时就种下的槐树,作为行道树已经见证了村落600余年的兴衰发展。周家粮铺院建成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村中有180余户,800余人,是村落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

古代汉语课程吸收新研究成果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材编纂中吸收新研究成果。据相关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古代汉语教材蜂拥而出,粗略估计在100种以上,这些教材在体例、内容、材料、教学形式和编排表述等方面互有差异,但基本的知识体系几乎几十年未变,陈陈相因,且多有错误,以这种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材编写应该遵循‘学史求真,学理求通’的原则,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对有关内容的学术观点随时作出适当取舍和调整。”也就是说,编写教材时对教材内容和学术观点的取舍应首先以“真理”为标准,再辅之以“通行”原则,及时吸收学界新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古代汉语教学服务。

二是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研究成果。受时代性和教材编纂滞后性等因素影响,一些新研究成果未能在教材中得以及时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研究成果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如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四单元《齐桓晋文之事》有“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一句,其中“折枝”原文注为:“枝,通肢。折枝,指按摩。”但“折枝”一词学界有四种解释:(1)“攀折树枝”说,(2)“按摩肢体”说,(3)“弯腰鞠躬”说,(4)“屈体下拜”说。教学时可以将这些说法一一引入,让学生结合当时文化背景展开讨论,教师再根据情况对每一种解释进行分析评议,最后引导学生得知妥当解释应为“屈体下拜”,与“折节”、“屈节”、“屈体”等意相近。这样一来,既可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做出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子”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古代汉语教学既要注重传统,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探索和改革,通过遵循特殊的教学原则实现坚守传统和大胆革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适应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黄德宽.谈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李运富,牛振.大学古代汉语教材应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4).

[中图分类号] G642.2;H10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539-(2019)03-0085-04

[收稿日期] 2019-04

[基金项目]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雷黎明(1978—),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木 西

标签:;  ;  ;  ;  ;  

新课改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刍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