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成果导向学习中这一观点的提出,充分说明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相匹配,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知识认知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应用现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已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有形而无神。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流于形式,却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其不知这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一个误区。教师虽然将大量时间用于课件制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述,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并没有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相反的,只是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面形式,有形而无神,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过程。
2.缺乏创新意识。很多教师认为,借助电子屏幕、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电视一体机进行教育教学,就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了。其实不然,虽然教师已经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集中展示在多媒体上,但是,实际上内容是支离破碎的,而且教育教学的内容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一点创新,也与自己教育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虽然形式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但内容的支离破碎也无法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整体的印象。此外,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进行答案展示,因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借助信息技术,经常会出现某一节课只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只会利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并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反而使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误解,无法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可以带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动态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多个概念的理解,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爱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变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颠覆了学生对学习的传统印象,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
2.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停留在书本表面和教师的黑板板书上。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各样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面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各个教师之间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可以上网筛选合适自己的课件,学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下载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师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加强交流和互动,从而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
4.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多重的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在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做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做图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做图,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进行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的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灵活恰当地应用于课程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要从点滴做起。我想无论是学生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还是老师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目的只有一个:使自身的发展能够跟上和融入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论文作者:薛洁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中论文; 传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