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田集镇程寨小学,236300)
本文系阜阳市教育科研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开展讨论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FJK15007)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方法, 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释放学生的激情,如何调动学生求知欲,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些都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要体现的具体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搞好数学教学,需从一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教学思想
1、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数学课教学是学校育人的前沿阵地和有效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品位,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2、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历来以“传授知识、获取知识”为核心。而现在,随着数学考试的改革,开放性试题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提高每位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素质作为最终目标,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具备了各种能力之后,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付各种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素质及能力,才是其终身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3、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当今是改革的时代,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数学教师若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改革时代的节拍,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教法。否则,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重塑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除了坚持“四为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节时,可采用小品的方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储户”和“营业员”。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就需要有健康的竞争心理。在课堂上可采用“竞赛法”进行教学。老师备课时出好竞赛试题,题型包括基础必答、能力提高、智慧风险等。课堂上采用分组竞赛、分别记分、现场亮分的办法,最后加分排出名次,老师总结。此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入到积极投入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平行线”含义时,可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你见到过平行线吗”?再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行线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办法说明不论有多长,他们也不相交吗?”此法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压力,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力、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转换教学方法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1、着眼于诱导。
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
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
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
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四、改善教学环境
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以一棵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为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严与爱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课堂组织成一个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的“大家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拓展教学材料
目前不少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课堂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未能满足中学生“求真”、“求新”、“求实”的心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资料的收集应遵循适用性、时效性的原则。所选的教学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础性,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更能抓住热点,突出实战性。其中《小学生数学报》、《新闻联播》等都是很好的资源。
六、重视教学实践
数学课教学,教师把道理讲清楚还不能说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要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理解如何,最后都要通过作业和实践表现出来。所以数学课应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参观、调查、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大胆探索,在活动中展示他们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学习“统计表”中“环境问题”时,先让学生对本地区进行调查,了解环境的现状,然后提出解决的措施,并写出报告或小论文。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社会实践是数学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简介:刘贺影(1966年9月—),女,阜南县人,大专学历,安徽省阜南县程寨小学教,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论文作者:刘贺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