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为例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城乡论文,评价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1)04-0005-07
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大农村”,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大直辖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重庆需采取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统筹城乡教育为先导,均衡发展城乡职业教育为重点,努力消除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相伴的城乡职业教育间的差距。均衡发展重庆城乡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衡量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水平,监测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决策提供信息,并为其均衡发展指明方向。
一、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意蕴
城乡统筹视野下重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是以促进重庆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明确、合理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为依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条件、发展结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和发展能力等方面作出合理评价。特别强调的是,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平行的发展,更不是单纯追求“缩小差距”的发展,而是在各自“可塑性”发展水平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均衡发展的评价标准不仅在“效果”上反映,还应在“效率”、“效益”、“效能”与“效应”上反映。因此,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既要体现“低端不低”,也要体现“高端更高”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要体现发展的有效性。为确保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性,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缺陷,更应注重过程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评价信息和结果,以进一步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是促进统筹发展的评价,而不是促进平均发展的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让城乡职业学校通过评价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促进城乡职业学校在各自“可塑性”发展水平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第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而不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它不仅注重过去和当前的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更加注重城乡职业学校的发展,为职业学校未来发展制定期望目标和发展规划,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低端不低”、“高端更高”的理念。
第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是一种交互式的评价,而不是单一性的评价。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和沟通,协商制定职业教育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利用各评价方法,多渠道获取全面、真实的评价信息,为城乡职业学校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强调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职业教育的现有发展水平,也关注职业教育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内涵定位了其评价功能。首先,评价发挥导向功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就是要引导城乡职业教育以教育方针、职业教育目标等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其次,评价发挥诊断功能。通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过程实施,全面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评价发挥发展功能。集中体现在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为每所职业学校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
二、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标准
重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标准是衡量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单一的、一维的标准,而是由不同类型评价标准共同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多维的标准。重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标准,包括均衡发展效果标准、均衡发展效应标准、均衡发展效益标准、均衡发展效能标准和均衡发展效率标准。这五类标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它们为全面评价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提供多元的衡量标准。
图1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五类评价标准关系网
(一)均衡发展效果标准
最近,人们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果的关注,逐渐从政策制定、研究项目支持转向对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关注。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实践是城乡职业学校发展由盲目走向自觉,从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标志。因此,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效果标准应把衡量办学理念在学校文化、主体精神方面的体现作为重要指标。一所职业学校有没有形成完整而明确的办学思路是衡量其办学效果的主要标志。均衡发展效果标准要考察城乡职业学校办学思路是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教学改革等情况。在学生发展方面,均衡发展效果标准主要考察城乡职业学校是否注重拓展育人渠道和途径、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是否有健全的学生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水平的提升等。
(二)均衡发展效能标准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能标准主要指对职业学校办学效率和能力的评价标准,效能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尺度,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能标准体现在职业教育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衡量他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当前,城乡职业教育结构的失衡,内在价值的分裂,反映在教育效能实现上就是一种功能缺失。职业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一个功能子系统,不仅要通过“输入—输出”机制为整个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同时也要为社会提供文化价值。因此,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评价标准建构时,需要把“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符号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环境等”[1],列为重要的文化效能标准,为改善职业教育系统文化效能提供评价信息。此外,评价标准建构要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效能,主要衡量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为经济生活带来哪些有效影响,为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作出哪些贡献。
(三)均衡发展效益标准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益标准,主要考察城乡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还有城乡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其引起的间接效益。因此,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益标准的建立主要关注城乡职业学校培养职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社会上作出的成绩与贡献、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反应情况等。从职业教育改革的历程来看,目前农村弱势群体规模非常庞大,且承担了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多数教育成本,这使得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效益成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效益标准的重中之重。因此,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评价标准的建立要特别强调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合格率、毕业生走向社会所作的成绩及其经济收入等。
(四)均衡发展效率标准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标准指职业技术院校在既定成本下所能产生的最大产出量,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标准和经济效率标准。技术效率标准是指既定产出下各种投入的最佳比例关系;经济效率标准指既定产出下要选择投入成本最小的配置比例。由于职业院校效率的高低不像市场一样,凭借内在的利益机制驱动,而是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政府的投入也需要生产成本信息,政府通过生产效率评价,获得城乡职业院校生均成本的信息。为了使公共支出获得最大收益,政府将评价结果与资源分配结合,建立相应的职业院校拨款方式。在保证基本教育经费的同时,采取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均衡发展效率评价标准是正确评价城乡职业院校“输入—输出”效率的依据,对政府和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通过经常的、正确的效率评价结果,决定每个职业院校的投入,并获得生均成本信息;职业院校根据效率评价可以改进办学状况,提高获得教育资源的能力。
(五)均衡发展效应标准
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应主要指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为职业学校带来的效应,他们是职业学校价值的延续。建立良好的发展效应需要职业学校拥有很强的教育资源统合能力,将职业学校办学质量通过优秀学生展示给世人。因此,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应标准主要考评在校生的综合素质和追踪毕业生的发展情况。针对在校学生,均衡发展效益标准主要考察他们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学术论文等情况。针对毕业生,主要考察他们在就业期间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由此引起的职业结构变化等。均衡发展效应标准的建立有助于城乡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有重点地发展社会紧缺专业,也有助于职业学校衡量自身发展的潜在力量,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职业教育评价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价指标的建立,应更多地考虑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确保评价指标自身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设定时,应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评价指标目的明确,且能全面反映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状况,还能满足计算机对数据的要求,尽量简化,强调实用性。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原则。城乡职业教育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现状,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趋势,以便对不同阶段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作出适时评价,实现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调控。
代表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原则。选择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时,为了便于描述和说明问题,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指标。由于城乡职业教育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各具特点,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以衡量和对比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便于空间维度的整体把握。
系统性与关联性相结合原则。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指标体系的多因素、多层面、多侧面的多维结构。这要求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及其主要特征,各指标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
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开展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活动需要花费相关的人力、物力,因此体系指标的建构应尽可能地降低实际评价活动的成本。此外,建立指标体系时,必须选择可操作和可行性的指标,且数据易于获得和更新,有利于评价实施人员的掌握和操作。
(二)评价指标建立流程
职业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主要是指标选取及指标之间结构关系的确定。一般会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其具体建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第一,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的若干子系统构成。因此可根据其要素构成进行层次结构分析,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总体结构,其结构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具体指标层。
第二,初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阅和收集国内外统计资料、统计信息和统计指标,运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和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建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频度统计法主要是对目前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的论文、报告等进行频度分析,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理论分析法主要是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选择那些重要和针对性强的指标。专家分析法是在初步建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再调整。
第三,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初步的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还需要对初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检验,一般包括单体检验和整体检验,目的是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再处理,使其更完善。
第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具体的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计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矩阵,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最终确立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内容
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内容是以新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据科学的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设计流程,并参考当前研究资料和专家建议,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内外部影响因素建构而成,其内容包含:发展条件、发展结构、发展模式、发展能力和发展特色等一级指标。在各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级指标。当然,还可以将二级指标再细化为三级指标、四级指标等。评价指标内容体现开放性、代表性和情境适应性等特点,为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起到导向、改进作用。下面主要解读一级指标的内涵。
1.发展条件评价指标
发展条件评价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切入点,因为必要的发展条件是职业学校正常教学的基础、前提和外在保障。发展条件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城乡职业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差距。首先是办学条件评价。包括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实验设施、多媒体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学校物质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实施水平的根本保障。其次是师资队伍评价。包括教师学历达标率、教师待遇、教师接受省市县任职资格培训情况、师生比例等,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是教育经费。主要是以教师工资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作为评价内容,经费保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前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指标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实施质量。城市和乡村职业教育是否存在差异或是否均衡,同样也是由以上因素来决定或通过上述因素来展现的。因此,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2.发展结构评价指标
发展结构评价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重点,因为发展结构是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程度的直接反映。均衡发展结构评价,首先是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评价。由于城乡经济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是城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因而,这方面的核心评价内容就是专业设置覆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的程度。其次是城乡职业教育层级结构评价。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主要由政治制度、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等因素决定。层级结构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构成。由此可见,层级结构的核心评价内容,就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级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比例。最后是城乡职业教育形式结构评价。城乡职业教育形式结构应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包括职前培训、在职教育、转岗转业教育。它们互相沟通、协调发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因此,它们之间的比例就是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形式结构评价的核心内容。
3.发展办学模式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的“经院封闭式”向现代的“开门办学式”转变,加快办学模式创新,已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因此,创办合理的办学模式是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重庆市职业教育最为主要的办学模式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针对这种办学模式,要评价重庆市职业教育是否突破校企合作中若即若离的瓶颈;是否紧紧把握校企合作的关键,即建设紧密型基地;是否通过多元办学、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师资共享、文化联姻,实现了校企从“邻居”到“亲戚”的转变。关于招生就业方面,重庆职业教育是否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强化订单培养方式,招生呈现良好趋势。关于教学与科研方面,重庆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否促进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更贴近市场,有效保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否采取联办应用型研究所或合建学科性公司等方式促成资源共享,凸显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些方面的评价都是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走向均衡发展的关键。
4.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三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内涵式发展的评价。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坚持全面质量观,重心是学校教学质量。由过去注重外延式评价转向内涵式评价,由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过程的评价,由评价学校客观环境条件转向教师教育服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重视学校发展的过程,挖掘学校发展的潜能。评价不仅要从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当前需求出发,而且以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和评价学校的发展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最后是自主发展的评价。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的积极性;引导学校自我设计规划、自我推进发展、自我总结反思;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意识、自我发展的行为、自我发展的责任。于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评价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完善的自我发展评价机制。
5.发展特色评价指标
发展特色是由职业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职业教育行为方式和职业教育文化环境三大要素熔炼而成。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特色评价就是要对城乡职业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及成熟水平进行价值判断。据此,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特色评价,首先应是办学理念的评价。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职业学校形成某种特色,实际上是实践一定办学理念的产物。对学校发展特色进行评价时,要考察校长与其他领导成员有没有先进可行的特色管理理念和明确的特色办学目标,城乡职业学校之间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学校领导的管理和办学能力上。其次是职业教育行为方式的转变。职业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是促进职业学校教育行为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进行评价时,要突出特色发展项目的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兼顾演变过去时。最后是职业教育文化环境,职业学校文化的形成和自觉才是城乡职业学校发展特色评价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方法
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更好地接近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更加全面地对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评价。
(一)检验均衡发展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准确地予以量化标志”[3]。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赋值、加权等系列数学处理,为影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效益的主要因素确立定性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还可以从定性评价转换为量化分值,进而对计算结果作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并且通过对赋值与权重不断修正,提高评价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建立适合于各类城乡职业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城乡职业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模糊综合评价的定量分析只能采取有限精确度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量化数据,并且尽可能接近定量的分析结果。采用模糊评价法,虽然使评价信息的分析过程变得简便易行,却也丢失了一些有效评价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但无可否认,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建立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描述均衡发展效果的主观综合评价法
主观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职业教育评估专家、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感知以及体验到的教学质量水平、硬软件设置、校园文化等,衡量城乡统筹职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观综合评价时,评价主体首先通过观察、听课、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影响城乡统筹职业教育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主观分析,然后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效果进行综合打分。该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日常监督与评价,长期以来得到广泛使用。
对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果进行主观综合评价时,由于评价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生活经历、性格、喜好的影响,进行评价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和执行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主观综合评价时不能只看重评价之前的工作,更应该通过后期评价分析技术来发现评价者的评分偏差情况和整体评价信度、效度情况。重点在解释评价结果时能够考虑到这些情况,并利用相应的技术加以完善,这样就能做到基本上真实反映所评价的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效果的实际状况。
(三)评估均衡发展效能和效率的质量增值评价法
“增值评价”的理念是建立在学校可以增加“价值”到学生的学习成就这一假设之上的,而“增值”表示学校所加诸学生身上、使其学习成绩超过一般期望成绩的额外部分[4]。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性评价思路和方法,对客观真实地了解城乡职业学校的效能和效率,判断职业教育学生学业的进步程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对质量增值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职业学校效能、效率的重要变量,从而为城乡统筹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照。
质量增值评价是面向城乡所有职业学校、师生的评价,其以职业学校发展、师生成长为依据,以教育增值为核心。评价突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在学校功能的中心地位,强调职业学校自主发展及其独特的质量增值表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将增值指标加入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对各城乡职业学校技术、经济“输入—输出”效率实施评价,也可以对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发展效能进行评价,以定位城乡职业学校效能发展的逻辑起点,开发职业学校整体效能提高的潜能,促进其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四)跟踪均衡发展效应的质量追踪评价法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效应,直接关系着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等问题。为此,质量追踪评价法为跟踪职业教育效应提供了途径,它能及时评价职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情况、就业期间的发展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职业结构变化情况,这些评价信息是城乡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和培养水平的重要依据。
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和就业发展档案袋,是追踪评价职业教育效应的最佳方法。档案袋记录职业教育学生的出生、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联系方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学术论文、社会活动及就业情况。通过建立档案袋可以清楚地记录职业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和就业期间的成长历程及综合能力发展情况,追踪职业教育体系的综合效应。针对追踪职业学校毕业生质量,需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反应企业需求情况、职业学校培养情况、毕业生能力发展情况等评价信息。通过动态跟踪和评价城乡职业教育效应情况,以达到“我们培养的,就是企业需要的”培养目标。
收稿日期:2010-11-02
标签: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质量理念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均衡教育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