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玉平

(甘肃省秦安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甘肃秦安 74160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黄芪建中汤与常规西医的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复发率更低,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黄脓性中耳炎;黄芪建中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56-0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中耳黏膜长期受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常见耳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部流脓、听力下降并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单纯型多采用保守治疗,骨疡型与胆脂瘤型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其病程较长,复发率高,长期西医治疗易产生耐药菌株,导致治疗效果不佳[2]。为了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够获得长期有效的治疗,本研究采用黄芪建中汤与常规西药结合对7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7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1.25±4.9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2±1.05)年;观察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52±4.1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08±1.3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先采用含量为3%的双氧水对患侧耳部进行冲洗清洁,用消毒棉签擦拭外耳道,以去除患者耳内分泌物和脓痂。(2)根据患耳分泌物的性质,分别将硼酸甘油(4%)、氯霉素液(0.25%)、氧氟沙星溶液(0.3%)滴入耳道,3次/d,持续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1个疗程为5d。(3)对于局部滴耳无改善者,需进行细菌培养以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4)患者在治疗期间若伴有临近器官(鼻、咽喉)慢性炎症,应一并治疗,并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预防。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其配方包括黄芪、白芍各15g,生姜、桂枝、甘草、柴胡、丹参、连翘各10g,大枣10个,饴糖15g,以上配方可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对药剂量进行合理增减。1付/d,3次/d,饭后煎服,持续治疗时间为15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并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无效3个等级,治愈:患耳流脓或渗液等临床症状消失,鼓膜黏膜无充血肿胀现象,听力恢复正常水平(10~15dB);显效:耳内流脓、渗液等情况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但仍存在轻微黏膜充血现象,听力功能基本恢复(20~30dB);无效:耳内流脓等临床症状及听力水平未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多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久治未愈,身体抵抗力较差以及患耳局部受过强细菌毒性侵袭,均可诱发此病。该病患者一般存在耳部持续流脓现象,听力检查时可见导音性耳聋,听力受损程度可达到70dB左右[3]。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缠耳、脓耳等范畴,多由风热邪毒侵袭,肝胆火热及脾虚湿困所致,使其湿邪上犯耳窍,加之患者素体亏虚,耳为清窍,邪毒内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4]。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其中记载此配方有培补中气,调和内外虚损的功效。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应用中,可利用其补气扶弱、托毒生肌的作用,与连翘结合,以达到解毒疗创及益气和血的效果;黄芪具有补中益气,降浊气、生清气、祛腐肉、生新肌的作用;白芍酸甘化阴、饴糖甘温益气,配以桂枝可温通血脉,和营益气,几种中药的相互结合可最终达到明目聪耳功效[5-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3.24%,且总有效率(94.87%)显著优于对照组(75.68%)。并在复发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实践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结合治疗的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耳部流脓,鼓膜充血现象,提高听力水平,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同时,黄芪建中汤的治疗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促进炎症病灶快速的吸收和愈合,使细菌对西药的耐药性得到延缓,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黄芪建中汤的配合治疗可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熊观霞,白晶,吴旋,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监测和药物敏感性动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2):228-234.

[2]刘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7(9):170-171.

[3]孙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96-97.

[4]袁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22.

[5]周丽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及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13,09(11):2318-2319.

[6]杨祥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7):95-96.

论文作者:赵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玉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