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研究(探析)
赵瑞瑞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攀升,科技成果转化逐渐成为科技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文章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及专业性人才保障不健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基于此,文章对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可以有效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文章还就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要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经济发展,即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我国专利申请量、研发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一,研发费用支出及论文数量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60%-8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20%左右,且形成的产业规模不到5%。科技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技术交易市场额为13424.22亿元,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达成技术交易额为1222.59亿元,仅占总量的9.1%。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制约着科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甄别和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尤为重要。
1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科研专利不受重视、不被珍惜、较少利用现象普遍,偏离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沦落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孤岛”。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层面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再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搭建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制度体系。地方层面相应的出台了具体落实方案和条例。目前这些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收益分配、价值评估、科研人员身份等体制机制及孵化器、天使投资等科技成果转化后端支持。在科技成果转化前端即由实验室科研成果到产品 “最初一公里”支持和实践较为缺失,这导致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大部分科技成果还未走出实验室就夭折,大量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而未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
1.1 传统的科研体制下科研与市场严重脱节,成果难以转化
我国科研院所科研仪器闲置率高、科技成果大量“束之高阁”、科研人才唯学历论文“论英雄”、缺乏创新活力等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之是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多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或以专利的形式未能有效与市场结合。根据科技部一组调研数据,仅2016年我国课题总量就高达54万项,发表论文90.5万篇、专利授权数10.47万项、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35.5万项。而这些论文、专利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产品和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同时,我国科研管理制度中一直存在着以“学历、论文和职称”论英雄现象,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职称的高低。因此,传统的科研机制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并非面向市场研发,造成科研与市场严重脱节,从源头上转化难。
2.3.3 等高线图及响应面图分析。为比较直观地了解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是否显著,以期进一步优化试验工艺,运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GASP提取率响应值分析作图,得到由响应值、A、B、C因素所构成的三维空间图及其三维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等高线图,分析结果见图5~7。
1.2 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自身能力欠缺,对创新的态度制约了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自身运用新成果的意识缺乏,且在选择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时也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保障,就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本身。以企业为例,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且改革速度慢,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意识。对于初创小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规模、资源保障、市场竞争、抵抗风险等方面都存在劣势,不具备承新接科技成果的能力,如果选择承接成果的转化,就意味着举全公司之力去做,而科技成果特别是“硬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对于初创中小企业会带来破产的风险。因此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经营者,会各因素反复比较后才考虑承接科技成果,这种对创新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种由多方共建的全新组织形式,集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及人才培育于一体的企事业法人机构,是科技与产业界融合的关键桥梁和纽带。新型研发机构中,既包括科学家、企业家,也包括投资商、服务商,能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在研发的早期实现资本、企业等众多资源的介入,面向产业应用开展新研发,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快速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1.3 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性人才保障存在问题
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机理。内部化的协同创新机制使得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产学研合作更为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更为有效,它的实现一是通过研发机构明确的产业化目标确立使合作各方在发展战略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这是合作各方在行为层面相互配合与合作的前提条件;二是研发机构治理架构中设立理事会这一决策部门,政产学研共同组成理事会成员,对新型研发机构选择什么样的研发项目进行投票表决以及对研发活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活动如何开展进行统筹协调,进而实现内部化的协同创新。
1.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桶金”严重不足
随着国家大力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逐渐重视,开始设立知识产权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但是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未能满足巨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实验室技术虽为“硬科技”,但是因为产品尚未定型,市场未打开,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大,由于投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的要求和需求,更倾向变现周期更短的短期投资,难于接受5-10的长期投资。以股权投资市场为例,清科研究2017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种子轮及天使轮投资额仅占总投资额的1.4%,种子轮投资案例仅占总投资案例的2%。虽然政府联合了银行、保险公司、科技基金等金融机构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进行科技贷款或转化风险损失补偿,但壹零财经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融资融智报告》显示,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接近1.9万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融资缺口率达到43%。因此,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供血”仍严重不足。
新型研发机构本身就是一个政产学研集合体,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学、研三方是在一个企业框架内进行融合,所进行的创新研发活动是一种基于组织内部的创新活动,机构自身在进行研发创造的同时能够将组织内部的研发创造成果进行产业化,也就不存在创新成果在学研与企业之间的转移,它本身就是内部协同创新的结果。新型研发机构在成立之初就将研发成果产业化视为机构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因此合作创新主体在合作之前就产生了目标协同,进而通过目标的协同形成行为层面上的协同,而机构在运行机制方面的创新则为其行为协同提供了制度保障,促使合作主体相互配合与协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升级发展。
图1 科技成果“最初一公里”转化难题示意图
2 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机制
在图1中,巡检人员在接收到巡检计划后需要到指定的设备地点,利用移动终端上摄像头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获取该二维码所包含的设备信息数据,然后可以获取到地理位置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巡检方式中漏检的情况发生,同时可对巡检人员起到监管的作用。在对设备信息数据比对后,录入巡检设备的参数信息并上传,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电力通信设备实时或准实时的状态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和数据采集效率。
2.1 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外部的协同创新机制
3.2.1 政策智库咨询。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战略,在规划布局、政策制定、制度设计上,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决策咨询。全面主导和参与产业布局、重点项目招商,重大项目评审和资助,以及科技产业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
2.2 新型研发机构主体之间是一种内部协同机制
因此,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始终面临困难。如图1所示,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研发机构通过国家投入的大量科研经费,成果产出大量的科技前沿研究成果,但与产品化、产业化之间还缺少较为成熟的转换环节。当前大量的社会基金、孵化器机构可以为较成熟的科研项目(产品)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但是对于没有产品化的研究成果却没有相应的转化机制。哪个地区能够率先弥补这一前端环节缺失,哪个地区将能够率先提升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国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引领。
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的短缺,极大地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是推动产业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员要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不但要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工艺,以及产品的推广策略,兜底整个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这就要求参与者,前端要面对的是科学家、技术,后端要面对的是市场与产业。但目前在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还是非常缺乏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跨学科人才(也称技术经理人),这也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逐渐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鼓励政策陆续出台。2015年9月,中办、国办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制定鼓励社会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意见”。2016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强调,要“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和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等发展”。
2.3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概述
当前,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已经率先将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弥补科技成果转化前端缺失核心手段。北京先后成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1+2”协同创新平台等数十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短短几年,已经累计启动科研项目150项,创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50项以上。深圳已经建成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先进院等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南京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将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其打造具有全球创新名城的核心手段,已吸引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和50余名国内外院士等一批顶尖专家聚集,在石墨烯、微机电系统单晶硅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和填补国际空白。
3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推进新型研究院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
张万邦阵营里,个个喜形于色,花五奇忙不迭跳出来叫嚣:“好一个搜神手!像这般跳来跳去,肯定能搜出不少宝贝。”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伟晶岩在空间上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矿体内部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结构和交代结构两种[5]。
部分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加强顶层设计,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有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如广东省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新型研发机构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认定要求及整体支持内容。广东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和起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评审、管理和评估;统筹协调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未来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应加强协同,建立推进新型研究院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
3.2 精准把握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
目前发展较好的新型研发机构多采用企事业法人主体,多方主体共建,实行理事会管理下的机构负责人制。运营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市场化运营。定位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研发基地、高端人才引育重要基地和培育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经调研建议新型研发机构职能包含以下几方面:
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将产、学、研三方分别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分析,整个合作过程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主体与将研发成果商业化的主体往往是不一致的,可以说是不同组织之间的一个分工。大学、科研院所这些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科学、技术研发活动,而企业则主要承担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职能,要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研究成果就得从大学、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这个转移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对接路径。可见,这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契约的合作,其合作创新机制是一种外部的协同创新机制。
3.2.2 应用技术研究和新型研发机构与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开发为重点,集聚资金和创新资源,分步打造专业化新型研发中心与平台,开展前瞻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集成攻关,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应用前景、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成果。
3.2.3 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围绕创新链组织人才链,设立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引入全球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和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铁三角”团队,承接科技创新中心的实验室技术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化。构建形成由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铁三角”团队高度参与、研究院科研人员支撑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3.2.4 项目孵化培育。通过创新创业孵化空间载体资源共享,建立专注早期、面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知识产权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重大创新项目孵化培育,吸引一批引领性、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洞庭湖区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2016年区域(湖南部分)常住人口约1 69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8 14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46∶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5.05亿元,城镇化率50.3%。洞庭湖区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水稻产地、商品粮调出地和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石化、纺织、林纸等支柱产业。近年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3.3 通过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集团公司,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市场运作
经调研,新型研发机构将大量的科技成果通过二次开发实现转化后,其外溢的成果均以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产业集团的方式承接,以实现公司化、市场化的运营,让成果直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新型研发机构产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按照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标准面向全球招募聘用。通常定位就是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培育的项目进行市场化投资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打造上市平台,推动创新创业企业上市;构建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条的科技产业发展生态圈。
柏树湾村拥有特色农业基地8100亩,从创办基地开始,村里就成立了合作社,先后3次发行股份,募集股金588万元,常住村内的148户家家参股。同时,这些基地全部承包给村民,合作社采取“分户管理、集体经营”模式,激发村民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强, 夏向阳, 赵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6):151-153.
[2]刘家树, 菅利荣.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20):113-116.
[3]胡恩华.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 14(1):54-57.
[4]曾国屏, 林菲. 走向创业型科研机构--深圳新型科研机构初探[J]. 中国软科学, 2013(11).
[5]孙正心, 顾光青, 陶纪明. 上海新型研发机构案例调研分析[J]. 科学发展, 2015(1):98-106.
[6]谭海斌. 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和思考[J]. 安徽科技,2012(10):19-22.
[7]夏太寿, 张玉赋, 高冉晖, 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4):13-18.
[8]董建中, 林祥. 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2(6).
[中图分类号] E83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6-0010-03
标签:科技成果转化论文; 新型研发机构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