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野下我国禁毒政策的分析与启示论文

经济学视野下我国禁毒政策的分析与启示

●黄 尚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110854)

[摘 要] 犯罪经济学指出,个体是否从事犯罪活动是在利益最大化原则支配下进行的。毒品犯罪是典型的趋利性犯罪,制毒贩毒分子从事毒品犯罪活动也是在衡量成本与收益后实施的理性行为。文章认为,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毒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与毒品犯罪的成本收益,可以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毒品犯罪;禁毒政策;经济学分析;启示

长期以来,毒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蔓延,各国法律工作者均对毒品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从法学理论方面找出减少毒品犯罪的有效方法,但收效甚微。自美国经济学界把经济学理论拓展至犯罪行为的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试图通过经济学理论寻找犯罪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从而形成了犯罪经济学这门交叉学科。本文通过经济学观点,分析当前毒品犯罪抑制政策,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禁毒工作的意见建议。

现象学这种直观现象的思维方法与看视方法,迥异于西方理性主义主客二分的传统,打开了对对象晕圈、意识之流、随附意识、时间叠化、身体场域、生存时机化与出神态等进行把握的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视域㉚,富于分寸感、气氛感、隐秀感与曲折感,与中国古典艺术批评“微妙原理”,遥相呼应,不谋而合。

一、对毒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

(一)毒品市场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价格变得昂贵的物品,从而能够更加容易获得满足感。同理,随着缉毒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制贩毒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致使毒品价格上涨,带来相应的消费缩减。一直以来,禁毒部门侧重于加强抓人缴毒,力图通过减少毒品市场交易量,提高毒品交易价格来抑制毒品犯罪的发生。但犯罪经济学理论指出,尽管加大抓人缴毒力度可暂时使毒品交易数量得到控制,毒品犯罪会由于短时间货源缺乏、价格上升而暂时减少。然而,成瘾者的毒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基于毒品的成瘾性质,吸毒人员对毒品形成身心依赖后,会难以抑制对毒品的需求,最终导致价格变化无法对毒品需求造成实质性影响。

奥美拉唑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367-201706);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产市售品 A(批号:JA1509010)、B(批号:14360322)、C(批号:15073021);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自制品D(批号:20160515);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原研药 E(Losec,阿斯利康,批号:YBTL),规格均为 20mg。

图1:加大抓人缴毒力度时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毒品市场需求变化

(二)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对毒品的需求曲线分析

如图1所示,DA为成瘾者的毒品需求曲线,在加大抓人缴毒力度前,毒品的供给曲线为S1,与成瘾者需求曲线DA所形成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需求量为Q1。成瘾者的毒品消费支出为四边形0Q1E1P1的面积。此时,若政府为减少毒品犯罪而加大抓人缴毒力度,受政策影响,毒品销售成本将相应提高,导致毒品价格上涨,供应量减少,毒品的供给曲线从S1变为S2,从而形成新的均衡价格P2与均衡需求量Q2。可以看出,由于成瘾性导致毒品需求曲线缺乏弹性,会使得需求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偏低,相对于毒品价格的上升,需求量的下降程度则十分有限。同时,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消费支出也会随着供给曲线的变化而增加。当毒品价格由P1上升至P2时,成瘾者的毒品消费总支出变为P2×Q2,即四边形0Q2E2P2的面积,相比四边形0Q1E1P1,其面积明显更大。也就是说,与之前相比,成瘾者的消费支出将会增加,需要获取更多钱财来支持毒品消费,从而将会提高成瘾者发生衍生性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反观毒品犯罪的其他成本,多数毒品犯罪分子除了通过制贩毒活动获利以外,缺乏基本的谋生手段。“以贩养吸”人员就是这样的典型,由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不得不通过贩毒活动获取毒资以维持毒品消费。同时,在生活无以为继的情况下,生存成为驱使个体活动的首要因素,而无暇顾及行为本身是否触犯法律,这些原因导致毒品犯罪的机会成本与心理成本极低。此外,尽管禁毒执法部门一直对于毒品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增加了犯罪实施难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毒品犯罪的直接成本,但为逃避惩罚,制贩毒分子不断尝试翻新制贩毒方法与制毒原料、工具,执法部门始终需要追赶制贩毒人员的发展轨迹开展缉毒执法工作。因此,仍然可以通过加大涉毒人员就业机会、强化制毒物品流通渠道监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与防控严密程度,以期抑制毒品的供给。

(三)需求是决定毒品交易行为的根本因素

受毒品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国外部分经济学者主张将毒品合法化。这一观点认为,如果将毒品犯罪的惩罚成本降低,毒品的交易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假设吸毒人员的毒资全部是通过犯罪活动筹集的,价格的降低也会减少衍生性犯罪发生的概率。有部分国家支持这一观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导入了毒品合法化政策。但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毒品问题,毒品合法化政策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原因有三:一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的苦难教训促使我国不能对于毒品问题采取怀柔政策。二是基于禁毒工作形势,我国毒品问题仍保持严重态势,国外毒品渗透加剧,国内制贩毒问题突出,毒品合法化可能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无法估计。三是截至目前,未发现任何文献及统计数据表明毒品合法化对于毒品问题治理起到显著效果。因此,打击毒品犯罪未来仍是我国禁毒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减少毒品需求的同时,如何通过抑制毒品供给减少制贩毒活动的发生,是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必须解决的问题。理性经济人假设表明,当个体认为从事制贩毒活动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就会从事毒品犯罪,从而揭示了影响毒品供给的最关键因素:成本与收益。

近年来,禁毒部门深入开展缉毒执法工作,国内毒品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三年的《中国禁毒报告》指出,全国破获的毒品刑事案件数量、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量及缴获的毒品数量均成逐年下降趋势。但是国内制贩毒活动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毒情形势将趋于明显好转。可以预计,在国内毒品需求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供应的减少必将导致外来供应的增多。禁毒执法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以应对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加强制毒物品流通渠道的监管,既有益于增加毒品犯罪的直接成本,又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制贩毒行为,还可以结合制毒物品外流的资料数据,及时掌握境外毒源地制贩毒进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应当不断加强对于制毒物品集散地及网络交易平台的阵地控制,提高相关情报工作质量。

二、对毒品市场供给侧的分析

可见,毒品市场供求关系明确指出,单纯加强抓人缴毒,减少毒品供给,对减少毒品犯罪的影响有限,需求才是决定毒品交易行为的根本性因素。毒品的需求量越低、需求弹性越大,则毒品犯罪发生的概率越低、打击毒品犯罪的效果越好。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抑制毒品需求政策,切实做好毒禁宣传教育与戒毒治疗康复是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2007年颁布实施的《禁毒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部门应当贯彻落实好这一方针大计,不断加强毒品预防工作的开展。同时,成瘾者仍是目前毒品需求侧的主力人群,抑制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及其毒品需求对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至关重要。应不断强化禁毒宣传教育与戒毒治疗康复工作,以抑制乃至减少吸毒成瘾人群数量的增加。

(一)对毒品犯罪成本的分析

犯罪收益一般包括经济上与心理上的双重收益。犯罪经济学指出,没有收益的犯罪是无效率的犯罪行为,即便是激情犯罪,也可能是为满足临时产生的快感,或是为抵消所受的屈辱而产生的犯罪行为。实际上,制贩毒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巨额的经济利润。经济收益为犯罪分子及家庭提供生活来源,不仅使其产生了心理满足,也逐渐使其形成“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扭曲价值观,更造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个体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因此,降低毒品犯罪所带来的收益是抑制毒品供给的最有效办法。

相比于成瘾者,非成瘾者的毒品需求曲线更具弹性,需求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更大。图1中,DNA为非成瘾者的毒品需求曲线,当因抓人缴毒力度加大导致毒品价格上升时,非成瘾者对毒品的需求量由QNA明显缩减为Q2。比之成瘾者,非成瘾者的毒品需求显著减少,说明加大抓人缴毒力度,提高毒品市场价格,可以有效减少非成瘾者的毒品需求,进而降低毒品犯罪的发生。

式(2)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αij对于DPD模拟至关重要.根据著名的Flory-Huggins理论[30]可以表示为

(二)对毒品犯罪收益的分析

犯罪经济学理论指出,犯罪成本分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惩罚成本及心理成本。其中,惩罚成本是抑制犯罪发生最重要的成本,刑罚概率及其严厉程度的增长,都会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所带来的预期效果,使得个体倾向于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高毒品犯罪的惩罚成本,无疑是抑制毒品犯罪最为有效的政策手段。那么,当前执法部门是否可以继续通过提高量刑的方式抑制毒品犯罪的蔓延?刑罚最优威慑理论为这一假设提供了参考。这一理论认为,刑罚也具有经济性,刑法要达到理想状态就要考虑刑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提高量刑给犯罪带来的损失必须大于犯罪的收益,若提高量刑本身的成本投入大于所引起的犯罪成本提高,则提高量刑并不是加强犯罪威慑的最优经济手段。同时,随着量刑的不断提高,所需的成本投入将不断增大,而能影响的犯罪成本增加,即所能增加的犯罪威慑程度将不断减少。当刑罚的成本投入水平与引起的犯罪成本变化水平达到同一标准时,则形成了刑罚的最优威慑水平,超过最优威慑水平则发生边际递减效益,不仅不会加强与刑罚强度相应的威慑效应,反而会使威慑效应降低。毒品犯罪分子作为典型的理性犯罪人,一旦犯罪就会追求收益大于成本。特别是存在死亡成本的情况下,则会不断通过犯罪活动获取收益,以满足内心与死亡成本相应的收益预期。当前,《刑法》已规定走私、贩卖、制造、运输毒品海洛因、冰毒50克,即判处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采取了极高的量刑标准,刑罚的震慑效应已经趋于饱和。根据刑罚最优威慑理论,在刑罚的威慑作用已达到90%的情况下仍试图提高其5%的威慑力,远比在10%的基础上增加5%要困难得多。也就是说,即便将50克的起刑标准继续降低,所能减少的毒品犯罪也十分有限。同时,也会使犯罪治理成本不断加大。如为容纳新增的服刑人员,政府就必须新建相应的监管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管理与维护,相应的,刑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会减少。可见,基于当前我国禁毒法律政策,加大毒品犯罪的惩罚成本并不是抑制毒品供给的最佳选择。

图2:毒品犯罪分子的理性供给决策

如图2所示,贩毒的惩罚成本曲线为右上型,表明随着毒品犯罪程度的不断提高,惩罚成本呈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毒品犯罪的总成本为惩罚成本与其他成本之和。当总成本曲线经过犯罪收益45°线时,与其相交于A、B两点,曲线AB区间内部分低于犯罪收益45°线。这时贩毒收益高于犯罪成本,则毒品犯罪分子会从事制贩毒活动。反之,当犯罪总成本位于AB区间外,则贩毒收益低于相应的犯罪总成本,毒品犯罪分子则不会开展制贩毒活动。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毒品非法政策的前提下,贩毒的成本与收益曲线均不是恒定的。基于成瘾者对于毒品的刚性需求,毒品的交易价格完全由制贩毒分子掌控,即便以政策手段极大幅度提高制贩毒活动的犯罪成本,制贩毒分子仍然可以通过抬高毒品的交易价格以达到自身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提高毒品犯罪成本,制贩毒活动仍会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想要使抑制毒品供给的缉毒执法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在抓人缴毒的基础上,进一步追缴毒品犯罪收益。犯罪所得追缴得越彻底,越能将毒品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化为无形,从而使抑制毒品供给政策取得实效。

三、经济学视野下禁毒政策的完善路径

(一)加强预防教育与治疗康复工作

毒品需求是影响毒品犯罪的关键,减少吸毒人群的基数是抑制毒品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当前,吸毒人群普遍呈低龄化发展态势,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工作是将潜在吸毒人员与毒品隔离的有益举措。同时,应强化社区戒毒与自愿戒毒工作力度,将戒毒治疗康复的阵地从执法部门逐步拓展至全社会,加大对社会性戒毒医院的扶持,集中社会力量共同抵制毒品需求。此外,还需在抓好吸毒人员管控的基础上,切实保证戒毒康复工作的有效实施,尽可能地为吸毒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尽早回归社会。

(二)强化禁毒、扶贫、民生相结合的工作思维

强化对于毒品犯罪收益的追缴是抑制毒品供给的根本性措施。禁毒执法部门应深入开展打击毒品资金交易与洗钱犯罪的执法工作,进一步落实涉毒资产查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强化人才储备,切实解决当前资产查处工作面临的执法成本高于犯罪成本的难题,激发办案部门及办案人员的工作主观意愿与积极性。

(三)加大打击毒品犯罪收益的工作力度

坚持以“制毒先制贫”为引领,以脱贫巩固脱毒成效,积极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禁毒扶贫工作体系。一是要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用于帮扶和救助涉毒人员及其家庭,加大力度解决涉毒家庭生产生活、家庭就医及子女上学等民生问题。二是要为涉毒人员及家庭创造就业、创业条件。强化对涉毒家庭及人员的岗位技能及再就业培训,并为其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扶持。三是要抓好普法宣传力度。针对涉毒家庭普遍缺乏禁毒法律意识的情况,以宣传毒品危害为重点,采取边扶贫边宣传的形式劝诫其认清毒品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四)提高对境外毒品流入与制毒物品流通双渠道的监管

隧道整体施工质量对铁路安全稳定运营至关重要。二次衬砌作为隧道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围岩稳定、承载作用重大,通过先进的技术方法查找原因,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科学的组织施工,加强二次检测,形成二衬厚度缺陷的闭合式流程处理方法,消除厚度不足产生的质量隐患,从而提高隧道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犯罪经济学认为,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任何个体从事犯罪活动均会反复衡量相关的成本与收益,犯罪活动则是在其内心确定收益高于成本后而实施的理性行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解释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等趋利性犯罪行为起到了长远的推进作用。毒品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毒品犯罪市场同样存在着相应的供求关系,而研究相应的经济原理则成了抑制毒品犯罪的关键。

注释

①郭鹏,张学超.毒品犯罪防控对策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

②郭东.理性犯罪决策-成本收益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2007。

③周兆进,杨敏杰.毒品犯罪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这一系列的试验,为掺砾心墙料的大型三轴试验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而目前关于掺砾心墙料的冻融循环试验方面的研究不多,从黏土和粉细砂的冻融循环下的强度与变形、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可以考虑不同掺砾量、冻结温度、冻融次数、围压等情况下冻融循环引起掺砾心墙料的强度与变形,以及渗透性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试验探讨,根据以上掺砾心墙的三轴试验需要注意的加载速率、砾石含量、围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对于冻融循环条件下掺砾心墙料的大型三轴试验的开展是可行的。

[作者简介] 黄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教师,研究方向:禁毒学、犯罪经济学。

[责任编辑:余静]

标签:;  ;  ;  ;  ;  

经济学视野下我国禁毒政策的分析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