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肥力、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农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使农田生态系统可以持续发展。现如今,我国农田防护林建设多用于土地的防护,但是使用这种办法,很难收集到土地真实数据,并且这种方法自身操作系数难度大,致使防护林体系配置不合理,造成模式单一,防护林功能不齐全等问题。所以如何使用便捷又易于操作的方法对农田防护林进行设计,这也就成为了现阶段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主要对该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
引言
农田防护林是为调整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在农田景观中建立的具有多功能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能够降低风速、减小土壤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平缓温湿变化以及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多从防护功能角度进行,如防治水土流失和风沙等。而当前如何利用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进行农田防护林设计成为当前土地整治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怎样确定防护林的合理空间布局、最优植被结构以及最佳景观特色是当前农田防护林设计生产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从生态化和景观化、综合化过程角度出发,基于防护林疏透度、有效防护距离以及占地面积的计算,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以期形成土地整治过程中一套快速有效的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建设方法。
一、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整治规划是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全量利用、未利用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治理,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土地整治关键突出了“利用”两个字。通过统筹规划进一步挖掘没有利用、正在利用和毁坏弃而不用的土地的潜力,并摸清地方土地的类型和潜力,根据实际土地利用来对症施治,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生产的高效性、生活的便利化及改善生态环境。
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同时,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作物生长条件,增强农业抵御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1、生态化设计
首先,要确定防护林带的透光度,根据防护林带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围,进一步确定林带乔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数据研究以后,获得的防护林最佳防护距离和透光度,再结合实际区域内防护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护距离,判断出最合理的林带之间距离分布,然后确定是要增加林带还是要减少林带数量。再次,用已知防护林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防护林所占整体农田区域的百分比,按照相应规定标准,计算出林带标准宽度,从而确定防护林的最佳带宽。最后,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最合理的防护林架构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景观化过程
确定项目区域内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视野较好并具观赏性的景观,最终,确定具有优势的景观区域和重要节点,划分出景观的轴线。按照景观的优势以及轴线,对具体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准确定位区域功能,然后对各功能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划分。
3、综合化设计
根据各防护林带的生态结构需求同时结合各功能区及景观轴线的景观需求,进行防护林带最终植物选择,确定林带景观植物的配置方式。
四、景观设计结论
1、生态化过程
透光度评价是确定防护林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透光度的纵断面和总面积计算得出,并给出最为合理的防护林透光度以及最佳设计方案。在根据防护林透光度和最佳防护距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对防护林之间的最大防护范围进行估算,通过对比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的防护距离,取最大值得出最大有效防护距离。由防护林的宽度和长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目前已有的防护林站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为了进一步保障农田防护林尽可能的少占用耕地,想要满足林带占用耕地标准,就要做到保持防护林宽度不变。而对于需要增加或者是补充修建的防护林,其宽度也要在适合范围的最低宽度值。结合最佳防护距离、透光度、占用农田百分比,空间布局,防护林宽度等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项目区域土地整治防护林带的最佳方案。
2、景观化过程
农田防护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突出景观优势空间,景观的重要节点。在植物种植上使用规则方式,对景观区域内的植物进行栽植,突出序列、强调序列,并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形成整齐的景观走廊,同时还应该选择一些暖色系的植物,突出景观热闹的氛围。为了使景观区域内的每个功能区,都能突出自身的特点,防护林带乔灌木的植物色系应该相近,使景观整体具有一致的色彩基调,形成非常良好的视觉效果[6]。为了使景观空间更具活跃性,就要选取色彩比较鲜明的植物,穿过灌木之间的空隙,对景观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观风格。通过上文分析得出,防护林的生态结构布局要结合各小区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观轴线的实际需求,对防护林带增加的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景观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别具一格的农田防护林带生态景观。
3、生态景观综合化设计
依据以上分析,根据各防护林带的生态结构需求同时结合各功能区及景观轴线的景观需求,进行防护林带最终植物选择,确定林带景观植物的配置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防护林带景观。
4、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防护林景观化设计,只是从区域内景观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并没有对防护林带进行定量研究。现阶段,定量化设计在农田防护林景观设计中是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所以,如何使用定量方法对防护林进行设计,是未来农田防护林设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样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要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结语
本文从土地整治的内涵与农田防护林的功效入手,重点分析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江劭颖.基于AHP法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2]陈仕高.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武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4:8-10+101.
[3]孟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4]雒振军.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分区及选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5]毛鑫.基于土地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喻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防护林论文; 农田论文; 景观论文; 防护林带论文; 林带论文; 土地论文; 功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