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政府部门强烈要求建筑企业应将“绿色环保“作为指导思想,发挥其在我国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将绿色施工技术引人到具体的工程实践当中,还要加强现场施工期间的技术动态管理,力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本文通过了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施工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场实施;动态管理
0 引言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全球联系的加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能源的储存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政府部门与环保人士努力宣传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是效果甚微,尤其是在中国“金钱至上”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原则,因而在这些大方向、大问题上的关注度非常低,民众从来不会主动去关注未来的生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民众素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需要从与其邻近、生活非常相关的事务做起,以此为其提供一种警醒,使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目前,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这是因为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的品质越来越关注,也是生态环境所遭受的严重破坏所导致。为了更好地使人类的生存变成可持续的,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与动态管理能够更好地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所谓绿色施工动态管理通常是指通过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与技术,达到降耗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等,这也是由于建筑施工污染较大的因素所致,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
1 模式
(1)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和动态管理是两个联系较为紧密的概念,前者提倡在施工时注重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后者则更注重管理控制绿色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一个关键环节。
(2)绿色施工的动态管理绿色施工动态管理模式又可称为PDCA循环,是一种能使所有施工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高标准的工作程序。它包括对目标、任务、具体活动的计划;对具体运作与实际内容的执行;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与实施后的总结与评估;最后通过相关的检查结果与数据做出执行效果图,并从中抽绎出相关标准与模式,对于有利的加以吸收,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总结归纳,为方案的再次修正提供依据。
2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型”经济产业,以现代建筑作为判断标准,我国传统建筑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l)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技术是顺利施工的一个基本条件,先进的施工技术的缺乏会导致现场作业的合理有序性受到破坏。我国传统建筑施工的方案设计不仅缺乏合理性,同时,后期的施工技术也相对落后,致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施工难题。常见的问题包括建筑物结构出现病害、建筑结构性能减弱等。
(2)工艺编制施工工艺能够更好地对施工操作进行指导,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而传统建筑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往往过于单一,建筑物结构的安装工艺大多以固定的安装程序为依据,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并不会参照其他的建筑模式,从而无法对现场作业工艺秩序进行灵活调整。
(3)污染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会对施工现场的秩序造成负面影响,还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其中,较为严重的污染现象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面积超过设计范围,造成植物与土地资源的浪费;排水系统的安装缺乏合理性,导致在供水、输水过程中出现渗漏等。
3 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及动态管理
(1)对施工的材料、设备、工艺、技术、人员等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备后,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的说明,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为例,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得到技术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对可能性的浪费进行一些有效控制,比如,设备的运行,以施工的具体要求为准,禁止在不需要同时进行施工时全部使用,当停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熄火;另外,要求对各种设备进行故障状态的检查与排除,从而做好施工中的有效利用;再如,实施动态方案,就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增加灵活性与及时性,也就是说,技术管理人员、现场调度人员,需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中的噪音是否采取了降低措施,工程任务的安排是否能够达到最大化的交叉施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需要做好方案的编制,比如对于技术交底中的绿色目标、培训工作、技术操作等进行明确说明,并且要通过专人将绿色施工技术与理念进行广泛宣传,从而提高对这种理念的认知度,尤其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从原材料方面、运输方面、施工工艺方面、环境保护方面、能耗控制方面、质量监督方面真正达到绿色有效。具体来看,就是制定系统的原材料购进、入库、出库、使用与废料回收处理流程,利用大的绿色施工动态管理系统下小系统的建立来将每个环节得到落实;再如,在施工技术方面,要求对于水电施工、土建施工、消防施工、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等每个具体的子类项目进行专项划分,并设置专门的对应性更强的绿色标准,使每个工程或子项目的施工中有标准、有规定、有要求、有材料报表、有技术支持;并且派遣专人负责每个子项目,尤其是利用统计与计划表格法,将每个子项目的实际内容与指标要求进行具体设置,并时时跟进,进行数据的采集、统计、记录、分析、预测,并在评估之后做出措施改进或者相关的问题讨论;以水电为例,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对于管材的选择、大小型号、管口封堵、焊接等各方面做到按标准行事;比如在一期工程中对于开关下端的预留(模板以下 15cm)、开关位置(离墙边 15cm)、插座与地面之间的距离(30cm)等,除了具体的要求外,一般情况下,都要使墙体上的所有开关、插座等处于一个水平方向、高度之内等。另一个就是钢筋工程中的试样制作,需要考虑到图纸、样品、施工经验、弯度、型号、规格等,尤其是在焊接连接方面对于平焊与立焊的处理等也非常关键。诸如此类的细化、质量高标准化都属于绿色施工范畴,也只有通过这种动态化的检查、全面化的施工技术指导与技术管理,才能更好地确保施工质量,使施工周期得到合理安排并提高施工效率。
(3)要求从管理制度上进行一些合理的调整,使其适应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与动态管理;在这方面建议通过各种机制的联动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绿色施工的相关标准,制定激励机制、责任机制、评估机制、质量监督机制等,然后通过这些机制间的联动构建起一个大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评估机制的全面性将质量监督工作提升到涉及工程整体范围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在小范围的各个监督环节得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再通过一个更大的类似于第三方的全面评估机制来达到对施工效果的评估,对施工技术的管理;然后再去奖惩来达到责任的分担,使整体工程得到一个既动态,又联动,且能够使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实施的管理体系之下,这样便于绿色施工技术现场实施,也有利于动态管理得到具体实践。
(4)要求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展开具体的管理工作。先对水、材料、设备、能耗等进行一个具体的管理,然后需要对噪音进行一个控制,比如通过设置防噪设施、隔离措施、更换设备、施工时段的合理调整等达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另一方面,需要对扬尘进行控制,可以通过洒水的方式、施工场地增加清洁的措施,还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由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及生活方式等造成了诸多与城市文明不融合的部分,所以,需要注意对员工素质的培训,使其文明施工、文明交流,防止带来负面影响。再比如对于污水的排放、垃圾的清理、废气的处理等,都要求有具体的针对措施,从而将这些处理措施变成一个环保策略,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与无污染的方式加以解决等。另外,就是对于有害物质的防护,要求通过防毒面具、防潮工具、通风措施、紧急疏散预案等进行全方位的环保工作,尤其是在施工场所中的卫生环境、居住环境方面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卫生,使生活区域、施工区域都得到一个较好的保障,这样绿色施工才能显得更为全面,也更能提高整体施工的文明程度、理性程度,真正实现绿色施工、节能环保。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已经面临着困境,所以为了更好地延续人类的福祉就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的转型成功催生了房地产业的成熟,但是为了使城市得到理想化的发展与规划,仍需要积极地发展建筑技术、提高施工管理方法,从而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实践之中;另一方面,绿色施工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因为只有在成熟的、体系化的绿色施工与动态管理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向着理想化的“绿色建筑”“环保建筑”“节能建筑”等方面转型,也只有如此,才能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品质化生活,让其居住的更为安心、舒适。
参考文献
[1]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4(1):112-113.
[2]张希黔,林琳,王军,等.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施工技术,2014(8):456-457.
[3]段春伟.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建筑科学,2014(10):1452-1453.
[4]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等.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3):636-637.
[5]刘祥禹,关力罡.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947-948.
论文作者:覃保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动态论文; 建筑论文; 现场论文; 工程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