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治疗乙肝方面使用中药制剂非常普遍,长期以来,通过继承发掘前辈医家的宝贵经验和当代广大中医专家的努力,在乙肝治疗的某些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就几个重要环节的进展总结如下。
一、中医在保护肝脏、恢复肝功能异常和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方面的作用。
①保肝降酶 中药降酶制剂疗效相当迅速、显著,最为突出的有五味子制剂(商品名为联苯双脂、五仁醇、肝得宁等),其主要成分为五味子乙素、丙素等,它们可以可逆性地抑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活性、修复肝组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草制剂(商品名为强力宁、甘草甜素、甘利欣等)的降酶效果也很显著,此类药物对肝脏类固醇代谢有较强的亲和力,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具有明显的皮质样效应,起到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另外,中药垂盆草制剂、山豆根制剂、齐墩果酸制剂等都具有抗肝细胞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效。
②保肝退黄降黄 主要包括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熊胆制剂等,这些制剂都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适用于乙肝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增高。
③改善蛋白代谢 主要包括中成药力加寿、乌鸡白凤丸及当归丸等,可以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性激素样的作用和蛋白同化激素样作用,适用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出现的白蛋白降低及蛋白比值倒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药增强人体免疫的作用
主要包括冬虫夏草和中药提取成份如猪苓多糖、云芝多糖及黄芪多糖等,以上各药都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和转化,激活多种与免疫和抗炎反应的生物活性因子的产生,显著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但单独使用疗效较差,宜与抗病毒药及保肝护肝药联合使用。
三、中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主要包括虫草头孢菌丝(如复方鳖甲软肝片)、丹参制剂及桃仁制剂等,可减轻肝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分解代谢,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mRNA的过度转录。
存在的问题
一、近几年来治疗乙肝的新药层出不穷,但疗效并没有真正的新突破,据一项在六省五十余家国有医院乙肝治疗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现占据前几位的仍然是茵栀黄、联苯双脂、甘利欣、强力宁、复方丹参等经典老药,新药难以获得专家的肯定和患者的信任;这也从另方面验证了这此中药的确切疗效。
二、药理实验研究、动物实验显示效果好(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虎杖等人体外实验研究或抑制乙肝病毒DNA达90%),但进入人体研究其效果却相去甚远,如何走出此“怪圈”,开拓新的思路,这将是中医药治疗乙肝能否有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三、中医药讲究辩证诊治,中成药的选择也应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据国家中医药管理颁布的有关乙肝辩证分型至少为七种,但普遍的情况是多数的患者甚或医生没有严格遵循中医辩证诊治的原则,往往是广告宣传那种药好或听说某人用某药好,就跟风使用,这使得现有的一些经典老药或较好的新药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在短时间内尚难期待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好经典老药或较好的新药,这是广大临床中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我国持续二千余年的中医药实践和大量名家临床的结晶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新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全有可能取得中医药治疗乙肝的全面进展和重大突破。
论文作者:张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制剂论文; 乙肝论文; 作用论文; 中药论文; 肝细胞论文; 中医药论文; 联苯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