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降低VAP中的应用论文_叶文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析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行呼吸机治疗且通气时间大于2天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6例实施常规机械通气管理方法,B组37例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方法,就组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研究显示,B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对,B组患者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这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是指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所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VAP现已成为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1]。VAP的发生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呼吸机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是目前专科护理领域开展的集一系列护理为一体的预防VAP发生的一组管理措施,其每项管理措施均可提高管理效果,通过多项管理措施最终实现降低VAP发生。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7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了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诊的73例机械通气患者,全部患者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48小时。入选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28岁到77岁不等,平均年龄(51.3±3.2)岁;患者中48例经口鼻气管插管、25例气管切开。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6例、B组37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VAP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标准[2],对VAP的发生进行诊断,即呼吸机使用时间>48小时,影像学诊断显示出现新的或进行性扩大的肺部侵润性阴影,同时需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肺部实变体征或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发热;呼吸道存在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存在新的病原菌。

1.3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止咳祛痰、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支持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呼吸机管理措施,对B组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3.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指征:行机械透气前,应明确患者手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及再插管时间发生,对确实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经尽可能的选择经口插管并尽可能的选择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各类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的实施无创通气进行治疗,对已经实施有创通气的患者,应争取及早拔管,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对机械通气超过一周的患者,应对其实施气管切开治疗[3]。

1.3.2加强病房管理:建立严格的病室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的机率。此外,加强病房内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及治疗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并穿戴清洁的隔离衣及手套。

1.3.3加强呼吸机管理:呼吸机应由专人管理,每周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更换,及时的清理呼吸机管道内的积水及湿化器内的灭菌水,同时定期对相关附加设备、装置进行消毒,有效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4]。

1.3.4体位管理:患者卧床期间,应将床头适当抬高,一般在30-45°之间,尤其是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及之后的一段时间,以免平卧位下吸痰、鼻饲,胃食管反流危险性的增加,造成患者发生误吸或渗漏现象的发生。此外,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并加强气道的湿化护理,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拍背等方式,促进分泌物的排除。

1.3.5气管套管管理:护理人员需加强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变化情况,并控制压力维持在25-30cmH2O之间,避免呼吸气管出现意外损失、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1.3.6口腔管理:做好患者口腔清洁工作,定期应用氯已定进行口腔的清洁工作,以防治口、咽部细菌的定植现象。

1.3.7其他:每日对患者进行脱机实验,并鼓励患者进行创伤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实施抑制胃酸药物,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4临床观察: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VAP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以综合评价呼吸机集束化管理的效果。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均数以(X±S)表示,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A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1.67%(15/36),B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1.62%(8/37),组间比对,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对,B组患者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表1。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率最高的院内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严重的影响了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5]。集束化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其是一种质量管理,该种管理将分散实施的各种有效管理措施集中、归纳于一体,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同时该种管理也存在一定的自身特点,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集束化管理还可以有效的增加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提高管理措施的效果。此次我院对37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了集束化管理,并与同期行常规管理的36例患者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VAP的发生,同时也大幅度的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呼吸机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是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的,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20-15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56(8):715-717.

[3]杨志刚,巩勇,周满红.“集束化处理”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3(41):856-857.

[4]章渭方,陈爱君,方雪玲,等.呼吸机管道耕管周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31-132.

[5]罗运山,万献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2):335-340.

论文作者:叶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降低VAP中的应用论文_叶文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