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二科 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350例患者资料,对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350例患者中出现24例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6.86%,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及触痛等,部分患者表现为沿经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选择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同时在日常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穿刺后注意进行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局部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局部静脉炎;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可应用的静脉输液产品日益增多,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外周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能够减少穿刺次数,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可以用于急救也可用于长期输液。但外周静脉留置针也可能引发患者的局部静脉炎,造成患者的疼痛[1]。本文对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局部静脉炎的原因进行总结,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以论文形式进行简单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350例患者资料,患者中有男性192例,女性158例,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为(45.23±7.11)岁,其中手背部静脉留置针155例,前壁静脉留置针120例及下肢静脉留置针75例。静脉留置针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针,并采用3M公司生产的6×7cm无菌透明胶布进行固定,使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
1.2方法
穿刺静脉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胖瘦和血管情况决定,尽量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液丰富的血管,且避开关节便于固定,成年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消毒方法:正确使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反复消毒2次,消毒面积应大于敷贴面积,消毒液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渗入血管造成刺激。穿刺方法:取患者仰卧位,将留置针与接头连接并排尽管内空气,在穿刺部位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待消毒的皮肤干燥后,手持穿刺针以15-30°角正面入针并缓慢推入,见回血后降低入针角度,并再向前推入2-4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装推入,右手将针芯慢慢抽出,并松开止血带,之后使用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并在穿刺部位写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封管方法:使用10ml生理盐水慢冲式封管,如输入高浓度注射液,则需要静脉滴注20ml生理盐水,再以稀释的肝素钠盐水2-5ml进行封管。
2.结果
350例患者中出现24例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6.86%,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及触痛等,部分患者表现为沿经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所有患者经干预后均在24-72h痊愈。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血管条件
男性与女性的血管条件本身存在较大差异,而患者的体质、胖瘦等也会造成血管的细微差异,男性血管往往较为粗直且弹性较好,女性血管则更细且质地更为脆弱,另外,患者的营养条件也会影响血管条件[2]。
3.1.2留置针本身刺激
本组患者多数采用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往往不超过3d,留置针的持续留置会对穿刺部位的血管造成阻塞,影响循环,而穿刺部位若靠近关节,则在患者活动中穿刺针可能直接刺激血管内壁。
3.1.3人为因素
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地遵守无菌操作规章制度,导致穿刺过程中出现感染,而在穿刺之后,部分护理人员认为已经完成自身工作,不再关注患者,导致其未能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的异常,进而引发静脉炎[3]。
3.1.4环境因素
穿刺后室内温度过低,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容易发生痉挛,引起局部供血不足,进而发生静脉炎。
3.1.5输液速度
部分护理人员不注意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在输注高浓度液体时速度过慢,导致高浓度液体反复刺激血管,时间较长容易引发静脉炎。
3.1护理策略
3.2.1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结合患者的年龄、意愿、血管情况、循环情况及皮肤情况等,选择适当的静脉给药方式,在进行静脉输注前了解药物的pH值、渗透压等。
3.2.2开展医护人员培训
按照医院对于无菌操作的要求,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强调手部皮肤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并加强该方面的实训,使医护人员养成正确的洗手、消毒习惯,用以确保导管的安全性。同时,在业务能力上也应有所提升,培训护理人员提升穿刺技术,争取做到一针见血,准确穿刺,避免二次穿刺对患者造成伤害。
3.2.3外周静脉穿刺点选择
对穿刺部位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实用性,选择穿刺血管时首选血流量丰富、较为粗直且无静脉瓣的血管,药物注入后能够迅速被吸收,可以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贵要静脉等,穿刺消毒后避免再次接触穿刺周围皮肤[4]。
3.2.4加强巡视
穿刺完成后注意加强巡视,向患者家属告知保护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尽量避免穿刺肢体的活动,可以适当抬高穿刺侧肢体,加快静脉回血。注意在洗澡时不要将静脉留置针浸入水中,在输液过程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穿刺针是否有脱落,固定胶布是否有卷边、移位等。
综上所述,外周静脉留置针应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选择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同时在日常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穿刺后注意进行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局部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令焕,徐梅,刘大响,等.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河北医药,2015,37(11):1750-1751.
[2] 曾静. 外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39-340.
[3] 王煜芳. 外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J]. 医药前沿,2016,6(5):221-222.
[4] 王燕.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33(5):2353-2354.
论文作者:杨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静脉论文; 静脉炎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局部论文; 部位论文; 皮肤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