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汪倩1,李建国 2

1淮安市散装水泥及商品混凝土管理办公室

2江苏景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合理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完善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民民生建设高度重视,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予以支持,其中,建筑工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在建数量还是施工建设的质量都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在质量保障方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技术如果得到有效应用,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而且还能很好的保障施工质量,对于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效果明显。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作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等部分,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量都十分多,且混凝土的密度也相对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量大且任务繁重,应当积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未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或是施工技术将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所形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存在各种缺陷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改变,混凝土将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施工的空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合理的选取与使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准备工作

第一,了解项目特点,并制定操作方案。这套方案应确定浇筑方向,对模具厚度提出相关要求,科学规划操作顺序。另外,还要认真检查保护层。第二,准备材料与设备。操作所需材料是项目是建设基础,应严格检测材料质量,避免由于经常使用而降低要求。采购原料时,必须注意供应商信誉。在这一前提下,还要抽样检查材料,利用不断检测除去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同时,认真标记这部分材料。另外,还要根据项目的综合协调性采购材料,避免出现操作质量问题,提升整体操作水平。在操作中,采取科学方法不断对基面积有效清除。在对钢筋与垫块检查时,应选择强度与抗腐蚀性较高的垫块。在项目中不少指标参数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因此有关人员应做好有关测量工作,包括放线与测量,从而明确各项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梁板浇筑技术

在现场操作过程中的梁板浇筑方法常为赶浆法,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浇筑达到指定位置区域时,检测达到相应的浇筑强度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同时,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梁板的厚度小于铺设的高度值,确保压实的方向与浇筑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在压实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振动的频率及强度,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根据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指定区域布置一定数量的移动标志,对于混凝土的施工的厚度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当振动压实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完成找平操作,一般情况下通过刮尺进行找平,保证施工完成之后的混凝土表面较为平整与光滑,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上述工作均完成后,需要对整个施工区域内的墙体连接处、柱子连接处及梁体连接处进行施工,但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保证浇筑过程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的1h或更长时间后进行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浇筑效果。下面介绍一种分层浇筑: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浇筑梁、板、柱混凝土时,通常是先浇柱,并在梁、柱交界处下方8cm左右的位置留设施工缝。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1h~1.3h,且在柱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支设梁、板的模板,并同时浇筑梁、板混凝土,如图1所示。

图1梁柱节点立面图

施工要点:1)分层浇筑时,一般情况下,分层厚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尺寸的1.3倍左右,且不应超过480mm。2)在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先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但不得有水,而对于非泵送及低流动度的混凝土,须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采取接浆措施。3)留置施工缝时,柱应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托座下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留设;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在板底面以下15mm~25mm。

2.3基础浇筑

考虑到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基础浇筑在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应用之时需分类进行,具体有阶梯状、大体积与条形3种形式。在阶梯状施工应用中,浇筑工作需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完成,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浇筑时,要想对杯口标高实施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迅速且尽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够密实,稍作停顿之后,再继续后续的浇筑工作,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够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芯模上升等问题的出现。在大体积施工应用中,可对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邻层之间要进行密切结合,保证没有缝隙出现。若一次性浇筑难以完成。可适当设置基础后浇带,混凝土尺寸量化时,应注意混凝土冷凝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收缩和膨胀,并制定有效措施。在构件的施工过程中,水平距离通常比较长,浇注前需要对模板两侧进行准确的标记。

2.4位置浇筑

这种浇筑方式主要通过在相应的位置布置钢筋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可靠性、稳定性,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钢筋位置的确定,对于位置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整个支护过程的稳定性,准确的布置钢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效果。在生产过程中,当钢筋的位置布置不合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改正措施,对于相应的位置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5剪力墙浇筑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墙浇筑所采用的浇筑方式以长条形流水线方式为主。具体而言,需先在墙体地面均匀浇筑一层厚度约为5cm的混凝土,以此工作的完成为基础对整个墙体进行浇筑,这样的浇筑顺序可以留下一定的施工缝隙,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对缝隙的位置加以明确,看其到底是在帘洞上还是门洞上为宜。剪力墙的浇筑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中间不可随意间断,此外,接口处的振捣力度还要足够大,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能够与其接口实现真正的结合。孔洞位置与洞口周围混凝土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内外墙墙柱及墙体的浇筑工作应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在进行振捣时,应将洞口与振捣棒的距离保持在30cm以上,洞口两侧的振动也需要同时进行,以避免由于振捣力度而导致的洞口变形现象。为了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予以保证,削弱浇筑工序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应在对建筑工程剪力墙进行浇筑之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且时刻关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保证保护措施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各操作技术的优势都能够完整的发挥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对于后续的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技术流程进行操作,选择最为适宜的浇筑技术,对于各项操作进行及时的落实,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崔鸿飞,苏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9).

[2]杨达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4).

[3]吴金胜.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84.

论文作者:汪倩1,李建国 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汪倩1,李建国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