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临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好转37例,无效2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措施,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水肿基本消失。患者焦虑减轻,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11-02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退,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脏器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造成肺循环及体循环瘀血,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3.5岁。其中左心衰竭23例,右心衰竭7例,全心衰竭10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病因: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
1.2 方法
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调节心力衰竭时的代偿机制,阻滞或延缓心室重构,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困难的类型、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哕音的变化、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等;观察下肢水肿情况,有无肝区胀痛和肿胀;观察药物的作用及毒副作用,以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
2.2 一般护理
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休息和活动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功能1级,可照常活动,增加午休时间;心功能2级,可起床稍事活动,增加间歇休息;心功能3级,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心功能4级,须绝对卧床休息。饮食应摄取低热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不胀气的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免用力增加心脏负荷及诱发心律失常。给予氧气吸入,缓解呼吸困难,一般流量为2~4L/min,肺心病患者为1~2L/rain。控制过量的液体,准确记录人出水量和体重的变化,适当控制水分摄人;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并告诉患者及家属输液滴速的重要性,以防其随意调快滴速,诱发急性肺水肿。
2.3 用药护理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不良影响。药物的使用原则:强心、利尿、扩血管。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注意观察和预防药物的副作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可致头痛、面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副作用,尤其是硝酸甘油静滴时应严格掌握滴速,监测血压[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副作用有直立性低血压、皮炎、蛋白尿、咳嗽、间质性肺炎、高钾血症等。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并注意有关副作用的观察和预防。如排钾类利尿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严重时伴碱中毒,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故应监测血钾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血症的表现,同时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钾盐。氨苯蝶啶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皮疹,长期用药可产生高钾血症,尤其是伴肾功能减退、少尿或无尿者应慎用。
2.4 洋地黄中毒护理
①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钙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②注意不与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钙剂、胺腆酮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③必要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④严格按时按医嘱给药,教会患者服地高辛时应自测脉搏,当脉搏<60次/min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用毛花苷C或毒毛花苷K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4]。⑤密切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乏力、头晕、黄视、绿视;心脏毒性反应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⑥一旦发生中毒,立即协助医生处理,停用洋地黄,停排钾利尿剂;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心率缓慢者可用阿托品静脉注射或应用临时起搏器。
2.5 皮肤完整性
受损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嘱患者穿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保持床褥柔软、平整、洁净,严重水肿者可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
2.6 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调整情绪并能防止耐药性和心律失常的发生。高度焦虑、机体不易放松的患者除借助小量镇静剂外,更需要的是信赖感。
3.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消除了各种诱因,呼吸恢复正常,下肢水肿状况和食欲良好。患者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血压、血脂监测正常。患者对心率、心律、心功能进行监测,注意休息和活动的劳逸结合;注意饮食的调节,维持正常体重。慢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不可能根治,只能缓解。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是注意避免心功能不全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快过多等。育龄妇女应避孕。告诫患者限制活动量,最大活动量需逐渐增加,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或过长时间工作;经常参加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坚持合理化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戒烟、酒。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王红萍,周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新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86-4087.
[2]黄希,汪艳丽,张锦佳.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评价[J].西部医学,2014,26(1):105-107.
[3]李西兰,杨俊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7,20(4):414-414.
[4]邓晓兰.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0(3):86-88.
论文作者:宛鸿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洋地黄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副作用论文; 功能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