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3、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商务区的发展状况及交通需求研究,总结地下车行环路对商务区交通改善主要作用。结合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地下环路的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地下环路在区域路网中的交通功能定位。
关键词:城市商务区;交通需求;地下车行环路;功能定位
1.研究背景
城市是地区经济的中心,其中城市商务区以第三产业为主,是城市土地利用高度集中地地区。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城市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商务区的规划成为城市空间体系规划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商务区具有的高密度道路网、高强度开发、高交通需求等特征,使得单一的地面道路网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由于地下车型环路能统筹区域地下停车资源并减少地面交通量,配有地下车行环路的城市商务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
2.地下环路规划设计——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例
2.1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概况
国外较成熟的地下环路建设有很多优秀的案例,例如日本东京建设了品川地下车行通道。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不断发展,地下车行环路在我国也不断地规划、建设。北京已建成了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武汉王家墩地下车行环路即将完工并投入运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地下环路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位于武汉市汉口二环线以内,根据规划将被打造成为集商贸、居住、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沿江综合发展区,最具“国际范儿”的滨江景观、商业、酒店、办公集中在核心区范围。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开发体量约524.4万m2 ,开发强度达291.33万m2 /km2,核心区面积约0.76km2,开发量约为259.5万m2 ,开发强度高达341.4万m2 /km2。
2.2 环路总体布置
地下环路位于解放大道、209号路、分金街以及206号路等四条道路下方,部分环路横穿核心区13号地块,首尾相连形成一闭合环路,全长约1.8公里。地下环路设置5对匝道,其中3对匝道设置与主干路解放大道及沿江大道,1对匝道设置于分金街,1对匝道与规划的越江市政隧道相连,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地下环路总体布置图
为保证地下环路充分服务于地下停车库,同时保证地下环路处于较高服务水平,在环内设置7处地下环路与地下车库的连接口,在环外设置6处地下环路和地下车库的连接口(其中2处位于环路主线与越江市政隧道匝道);地下环路主线与车库连接口均布置为双向两车道。
3.交通功能定位分析
功能定位对其后期的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未来规划的环路的交通需求,分析地下环路的交通功能定位。
3.1交通需求特征
地下车行环路的服务对象主要以环路周边地块为主,交通量中环路周边地块之间联系占的比例比较少,主要的交通量产生是周边地块与外围之间联系。通过汉口滨江商务区交通预测数据,早高峰小时内部出行次数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为9%,对外出行总次数8.6万次;晚高峰小时内部出行次数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为8%,对外出行总次数12.5万次。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市商务区的主要交通需求类型为到发交通。因此,到发交通的快速解散是解决城市商务区交通供需矛盾的关键。
3.2交通功能定位
城市商务区一般规划在城市中道路交通路网中心区位,汇集有到发、内部和过境交通等不同性质的交通流,且不同的交通流量类型具有独立的特性及差异需求。因此,城市商务区中的道路交通网需要处理这些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并进行联系、解析,同时避免各种性质和要求的交通流在商务区核心区域产生相互干扰,影响商务区道路网络的通行效率,降低整个区域的交通服务水平。
布置于城市商务区核心地块的地下车行环路,能作为开发强度、建筑密度最大的核心区最外层保护壳,起到分离到发交通和顺畅核心区地面交通的作用,大大较少过境交通对区域核心区的冲击。通过地下环路,引导到发交通至地下环路,从而与核心区的过境交通相分离,提高核心区的交通出行效率,并缓解此部分流量对地面路网体系的交通压力;构建核心区独立的集散路径,增强核心区与外围联系,分担过境交通的同时,集散到发交通、减少地面机动车流量,让地面道路能够主要服务于慢行交通、中、大运量公交系统,提高核心区域环境品质。
地下车行环路不仅只需要分离到发交通,并且需要保证区域间及长距离到发交通的高效集散。若外围高等级道路的连续流交通直接引入CBD的地面道路的道路网。缺少多级交通疏解,快慢交通汇集于此,必然对区域路网体系产生较大压力。因此必须增强内外路网的衔接功能,城市商务区核心区各个地块车库的交通通过地下环路的联系,经由地下环路及地下环路的匝道,与区域集散功能较强的道路形成对接,避免了此类型交通流通过地面路网的绕行,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形成了效率高、通达性好的区域交通体系。上节的案例中,通过地下环路的匝道,将环路与核心区解放大道、沿江大道及过江隧道等快速过境道路连接起来,从而能够实现核心区到发交通的快速集散。
除此之外,商务区地下环路能够串联各独立地库,集中调配泊位资源,实现地下车位的资源共享,缓解由于开发强度过大导致的车位配建比不够产生的停车压力。而且地下车行环路能够整合环路周边地块车库开口,并将车库出入口整合至环路主线,通过构建核心区地块与外围路网的快速集散通道,避免多处车库开口影响核心区区域交通运行效率与安全。
4.结语
通过分析城市商务区地下环路的功能定位,可以得出城市商务区地下车行环路是连接外围路网与地下车库的快速集散通道。地下车行环路的规划、设计,必须要考虑出入车辆与外围道路衔接的便捷性,便于将交通尽快外引,同时出入口还应便于与周边高等级道路特别是快速路进行联系。
参考文献:
[1]地下车库联络道总体设计研究[J]. 郑岐. 上海建设科技. 2016(04)
[2]城市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动因分析[J]. 刘韵.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S2)
[3]国内外地下车行环路工程建设案例与启示[J]. 袁廷朋,姚坚. 上海建设科技. 2011(05)
[4]城市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J]. 袁廷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08)
论文作者:孙炎,伏永政 左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环路论文; 地下论文; 交通论文; 核心区论文; 城市论文; 汉口论文; 滨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