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黔西县中心医院5515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脊柱手术后而实施的护理手段及其成效。方法:以86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的下肢血运、肿胀、压痛和腹股沟区的疼痛等情况,进而对患者实施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机械干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等,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以上86例患者在脊柱术后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之后,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100%(86/86),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出院。
【关键词】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87-01
目前临床上脊柱手术具有时间长、难度大以及数量多的特点,并且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一种高危因素,在救治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发展成为肺栓塞,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为了脊柱手术后主要的工作内容。下面我们将以86例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预防性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以86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的年龄在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2.5)岁,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了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等,所行脊柱手术类型主要包括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脊柱侧凸矫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住院时间在9~40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8.5±1.2)天,患者入院后对其全面评估,具体包括了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并且加强针对性的指导,患者中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2例和18例。
2 方法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关键就是在患者的为手术期加强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1)入院评估主要包括了对患者既往史、生活习惯、体质、年龄、病情等多方面因素的评估,并且通过评价指南对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系统评价,进而将有效的预防对策制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育宣传基于患者对该疾病的并发症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因此,加强知识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对该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进而积极的听取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常见症状、危害及其预防策略等,使患者树立积极的预防意识。
(3)功能锻炼这样有助于静脉回流,而具体的做法则是于术后6小时对无瘫痪患者行小腿和大腿肌肉收缩,持续10s后放松,每天重复2~3 次,每次重复20 遍左右,与股四头肌的运动相配合,同时加强踝背跖屈伸,促进肌肉泵作用的增强,进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流速的增加[2]。而对瘫痪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会更高,因此,必须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并且进行向心性肌肉按摩,并且从踝关节到腹股沟,每天持续4次左右。
(4)合理静力措施其目的是预防血液淤积现象的产生。做法是加强患者术后的保暖,防止血液淤滞和静脉痉挛,并且将抗血栓弹力袜给患者的下肢穿戴,直至股根部,并将患肢抬高,使其静脉回流,保证弹力的适宜,并且对皮肤的症状密切监测,如红、肿、痛等,并做个好记录。
(5)饮食护理建议患者多食纤维素、维生素丰富、高蛋白和低脂肪的食物,并且以清淡为主,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避免发生血液高凝。
(6)药物疗法在患者入院后,每晚对患者皮下注射0.4ml 的低分子量肝素钙,并于术前12小时停止使用,术后继续使用,直至患者下床运动2 天之后停止,出院后每天口服一次10mg 利伐沙班,持续时间为下地活动4周左右,以此来对血小板功能降低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3]。
(7)密切观察和判断对围手术期患者加强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的监测,同时对肢体局部情况及时详细的了解,将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如股白肿、Homan's 征、腹股沟中点或腓肠肌压痛、口唇紫干、浅静脉曲张、胸闷、股青肿及其下肢肿胀等,以上这些都是血栓和肺栓塞形成的症状。
(8)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出院后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使患者有效避免,如长时间被动体位、肢体制动和长期卧床等,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肢体血液循环处理,避免血流淤滞和缓慢。
二结果
以上86 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面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之后,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100%(86/86),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成效和治疗满意度显著。
三、结论
临床上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因素较多,而具体包括了患者的手术性质、下肢的自主运动情况和自身因素。其中与手术性质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手术时间、术中血管内膜损伤、手术创伤等导致血流速度滞缓,并且处于高凝状态。而下肢自主运动欠缺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肌肉泵功能降低,引发血流缓慢等,进而形成血栓。在患者的自身因素上主要包括了患者的恶性肿瘤病史、糖尿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肥胖、怕疼和高龄等。
由此可见,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脊柱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从入院评估、教育宣传、功能锻炼、合理静力措施、饮食护理、药物疗法、观察判断及其出院指导这些方面着手处理,以此来避免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形成,促进患者治疗成效的提升。并且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处,进而说明,以上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喻英,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764-765.
[2] 张凤.一例罕见下肢骨折微创术后突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实用骨科杂志,2011,17(4):383-398.
[3] 孟升,陈建梅.脊柱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医学综述,2013,19(02):311-313.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