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7:跨国企业在中国变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跨国企业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已成为国内“打假揭黑”最具影响力的晚会之一,也是企业最不想上的“晚会”。今年的3·15晚会,央视曝光了连锁快餐航母麦当劳出售过期食品等黑幕。
在2011年全球最佳品牌中,麦当劳名列第六,其强大的品牌价值,源于它对质量和安全的严格把关。在《麦当劳袖珍品质参考手册》中,对各类食品的制作流程制订了极其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每一种食品的保存期和储存位置,都有详细的规定。这样一家以标准化著称的企业,现在却被揪出存在违规操作,着实引人深思。
像麦当劳这样“入乡随俗”的并非个例,此前家乐福、肯德基等全球知名连锁企业,也被爆在中国问题多多。同样在今年3月15日,《法制晚报》报道了花旗银行“天价打印单”事件——花旗银行某中国客户打印47个月的对账单,竟被索费4700元。而在国外,这家银行大多免费为客户提供时账单打印业务。
为什么这些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企业,一到中国就变了样?
首先,这是受人的因素的影响。不管多么优秀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在人员配置上实现本土化,这就很难保证这些公司的理念在执行上不走形。以麦当劳事件为例,据透露,出售过期食品可降低成本,而成本与员工和经理的工资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切向“利益”看齐的国内,质量与信誉早被抛诸脑后。
其次,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表现出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态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它们的气焰。这一事件发生后,麦当劳的一纸公关,被认为是及时有效的公关范例。第二天的报道显示,被曝光的餐厅人声鼎沸,丝毫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央视的曝光,甚至成了麦当劳的变相广告。因为,在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此已经麻木。有消费者表示,相比“地沟油”、“三聚氰胺”,麦当劳的质量问题算不了什么。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看来,相比更烂的国内食品企业,麦当劳就显得不够烂了。
最后,监管不力也脱不了干系。相关执法人员表示,一般的检查,这类问题很难被发现,就算的确存在问题,一般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若发生在国外,相关企业不仅要面对各种惩罚性赔偿和法律诉讼,情况严重的甚至要立即关门大吉。严苛的法律和高昂的违法成本,使得它们不敢以身试法。我国监管部门也应该反思,如何提高监管能力和加大违法成本,只有如此,企业才会有所忌惮,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
标签:麦当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