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的论述摘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群众论文,专家学者论文,论述论文,根本利益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和政府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是对1995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等论述的进一步概括。它不仅推动了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和处理实际工作问题,也为我们在总结国内外政治实践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和阐发当代中国政治主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国内国际政治实践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基点上更加全面地思考政治概念和当代中国政治的特定主题
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切成就和人们在思想文化观念,乃至整个社会心理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思想的“传统政治”及其种种“左”的做法,已经失去了历史合理性和群众基础。
但是,在人们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强调“讲政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所“讲”的“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此外,权钱交易、干部脱离群众、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也都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做出回答。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美苏对抗的结束,并不等于从此天下太平,不仅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国家之间、种族之间、某些区域之间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利益矛盾,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
相比之下,国内多年来使用的政治概念明显单薄。虽然多年来甚至把道德教育等都当作广义上的政治,但除了被简单化的“阶级斗争”以外,许多必要的政治要素却被忽略了,“政治”一度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代名词。这种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认识,显然不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政治的含义,不利于科学地解释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不利于把握大局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不利于辩证地考察人口、民族、地理环境、文化、宗教等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也影响了政治学在中国的声誉。
二、阶级斗争是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但不等同于政治的全部内容;政治的实质,是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政治观点,并不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为了引导我们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
历史唯物论强调,政治的最深刻的基础是经济,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掌握统治权是一定社会集团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有效手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的本质,应当被认为是利益关系,是一定社会集团(特别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政治就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政治存在形式,运用政权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三、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是旗帜鲜明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目前,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改革正确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其它重要的社会利益关系、反腐败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那么,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旗帜鲜明地代表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在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这里所说的代表和维护,从国内政治的角度讲,就是指通过合法、有效的政党政治途径、政权力量和政府行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调整好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使人民群众过上日益富裕、安定、祥和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
在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必须特别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其它重要的社会利益关系。
(2)通过制度建设制止腐败。
(3)制止敌对分子破坏国家和社会秩序的活动。
(4)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在现阶段国内经济、政治生活中,各阶级阶层之间客观存在着利益冲突,但要肯定它们之间共同利益的一面是主要的,这就是集中精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党和政府的努力调节下,各阶级阶层都在改革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惠,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相对于它们之间的利益差别,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对于利益差别,要积极寻求调整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四、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在国家对外职能中的最基本体现,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确保我国在国际利益关系格局中应有的位置,并坚决反对外国干预我国统一大业的一切企图
五、“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选择稳健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战略,是我国的国情和面临的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稳定,自然包括稳定政权的含义,但更重要的是稳定地完成国家建设远景规划,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最大的大局。之所以把选择稳健的改革战略视为中国的一个最大利益,从内部因素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底子薄,人口多,由于人口质量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基础条件的脆弱性。之所以把选择稳健的改革战略视为中国的一个最大利益,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由于我国面临着国外某些势力“分化”、“西化”的既定压力。
六、从长远上看,逐步实现政治和经济的适当分开,符合国家、民族和党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政府职能的主动转换,将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又一个战略性转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不等于一切政治、政府机构和所有人都要去直接从事具体的经济活动。
“我们现在面临的和可能遇到的矛盾很多,而且往往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以实现政治和经济适度分开的条件开始具备。在不断加强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宏观凋控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应当有步骤地从一些微观经济领域退出来。多抓些财税,少谈些项目;多抓些社会保障,少上些“首长工程”,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转向财政、市政和民政。这应当是今后一个时期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特征。这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三个代表”的精神,也符合现代经济、政治生活发展的趋势。——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01.2,朱光磊、杜鸿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