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重要途径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循环 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 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 效的利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 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理 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成熟和完善起来。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的概 念和理论开始被环保界人士引入我国。
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国内学者在定义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物质闭环流 动型经济”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 的概念也不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有40种之多。国家发改委主任马 凯同志2004年9月27日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讲话,其中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定义:“循 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 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报告认为这 一定义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循环经济本质、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概念,因此,本报告把马 凯同志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作为我们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
上述概念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本质——符 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里,“循环”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而 言的。线性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方向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 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 面影响就越大;循环经济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方向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 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1)“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3R原则)。“减量化”(reduce)是指在生产和 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中 ,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 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 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 排放。“再利用”(reuse)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量 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 染。“资源化”(resources)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 利,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 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 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 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循环经济的框架和基本模式。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 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 生耦合。循环经济在宏观层面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 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具体地 说,在产业体系上,包括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在流程上包含了生产、 消费和回收三大环节;在纵深层面上,包括了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
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
①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组织厂内 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 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②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 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 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③在社会层面上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实现 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提倡节约型消费模式和“可持续消费”理 念,建设节约型社会。
④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如日本政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形成,提出了到2010年要达到三 个方面的目标:资源投入产出率比2000年提高40%,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40%,废弃物最 终处置量减少50%。
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途径
循环经济的创立和完善过程就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①循环经济范式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认为人类应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在 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负有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使命。②循环经济主张重新认识自然资本 的作用,“末端治理范式”利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加工资本开发自然资本,而循环 经济从强调重视提高资源生产率,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资本”和“生产要素” 纳入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中。③倡导人类福利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正。④循环经济模式 主张将制度、体制、管理、技术、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在道德规范、政府管理、社会 生活等方面进行观念的创新,以实现积极、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 样,通过挥霍资源的高消费(浪费)拉动经济增长。西方古典经济学早有“节约导致衰退 (如蜜蜂寓言),奢侈浪费带来繁荣(如碎窗理论)”的理论倾向。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消 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逻辑线索,一方面是以所有权和分配不公 制度为前提,同时也是以假定资源节约原则和繁荣目标的替代关系为前提。而可持续发 展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要求改变大众传统的消费意识,本身包 含着对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冲击。这可能是比范式革命更深刻的理论挑战。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总体上仍没有脱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 粗放型模式,这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成严峻的挑战。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1)资源、能源严重短缺
我国资源、能源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有16个省(区 、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省(区、 市)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目前我国662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 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②土地资源。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分别不到 俄罗斯、美国、印度的1/8、1/6、2/3。
③矿产资源。按已发现的(171种)和探明储量的(158种)矿产资源看,我国矿产资源总 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排名第53 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④森林资源。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蓄积量仅为0.128公顷和9.048立方米,分别相 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和1/8。
⑤能源。我国常规商品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能源消费 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 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困难。
(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①资源产出率低。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4 %,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 、水泥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
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②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转换效率:我国单位GDP产品的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 利用的效率约为34.3%,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为41%。单位能源效率(GDP /kg标准煤):1999年,我国这一指标是0.81美元,日本5.58美元,法国3.24美元,韩国 1.56美元,印度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如风机、 水泵平均设计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 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 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 倍。
③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也比发达国家低20个左右百分点。
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废钢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粗钢产 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 平均水平为2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轮胎翻 新量仅占新胎产量的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其中轿车轮胎基本不翻新,而欧盟翻 新率达18.8%。此外,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 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3)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
①水污染。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460亿吨。大量未经 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 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机污染普遍,生活用水源污染日益突出。
②大气污染。2003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159万吨,居世 界第1位。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地面积的1/3,已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 区,尤以华中酸雨区为重。1999年对我国33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结果表明,6 6.9%的城市超过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37个城市,占 统计城市的40.5%。
③固体废物及城市垃圾污染。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36亿吨,集 中处理率仅为54%。1999年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8亿吨,其中包括许多危险废物。
④土地污染和退化。化肥农药运用不合理。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施肥 上限的2倍,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20%,全国受工业“三废”和 农药污染的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1/5,土地退化日益加剧。我国“三化”(退化、沙化 和碱化)草地面积达1.35亿公顷(20.25亿亩),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3000万亩)的 速度增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同时全国每年新 增1万平方公里(1500万亩),引起河湖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 62万平方公里(39.30亿亩),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369万亩)的速度扩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现实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 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大有可为。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 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如果采取强化节 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 降低到1.54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以内。又如预计到2015年 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达1.4—1.5亿立方米,如果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就可弥 补供需缺口的30%。到2020年我国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 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节电1365亿千瓦时,节水9100万立方米。
(2)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缓解对国外资源的过分依赖。预测未来15—20年,我国经济仍 将保持高速增长,大量利用国外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缺口是必然的。但是全球资源也是 有限的,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其静态保障年限分别仅为40年和60年,我国正 面临现实的能源危机。又如世界探明的铜的经济可利用储量为3.4亿吨,我国未来20年 铜的缺口为6000万吨。如果世界其他地区也照此速度消费,20年后全世界将无铜可采。
大量进口存在市场和价格风险、运输能力的制约和进口安全保障等问题。近年来我国 石油和大宗原料进口迅速膨胀,对世界市场构成不可忽视的冲击。面对强国对我国的遏 制,面对全球日益紧张的资源形势和由此导致的国际政治的复杂化,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不失时机地转型,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减缓对国外资源需求的过快增长。
(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就业率。通过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 资源的潜在价值,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能够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人民的 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与循环经济相伴生的环保产业和资源回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 业,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据2002年统计,我国再生资源 回收企业有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未登记注册或临时的回收网点有近40万个),回 收加工处理工厂3000多家,从业人员140万人。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数字将成倍 增长。
(4)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 气体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废 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入45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 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 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 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呼 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水污染成为一些地 方疑难怪病和职业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发 展循环经济、加强从源头控制污染,能够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 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5)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 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 到增强。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 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引导新能源装备、工业节能 和“三废”回收等技术装备工业、新型民居、交通运输产业以及资源再生产业和环保产 业的发展。这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技术和装备保障 。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 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如欧盟在2003年2月,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器设 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从2005年8月13日 起,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设备;2006年7月1日开始,在欧盟销售的10大类 100多种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欧盟的两项指令所涉及 的范围,不仅包括我国电子电器设备产品,还涉及到零部件、原材料行业,基本覆盖了 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所有机电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最大 受害者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非关税壁垒,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要全面推 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优化资源利用方 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 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 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实现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
(2)基本原则。①政府规制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依法管理和政策激励相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中介组织和消费者的积极作用。②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知识经济相结合 。③要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指导循环经济发展。④实行渐进发展和跨越发展相结合的循环 经济推进策略。⑤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2、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根据上述我们对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我国资源和生态环 境状况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应在下述四 个领域:①资源瓶颈领域、战略矿产领域、优质资源领域;②高耗能、高污染、废弃物 回收再利用的领域;③参与国际竞争的生产领域;④对公共生活和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 的领域。
具体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分布在如下行业和领域中:①工业生产的重点行 业:冶金(钢铁)、电力、化工、煤炭、有色金属、建材、造纸、食品;②再生资源领域 :废旧汽车、废旧机电、废旧家电、废旧橡胶、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水回用;③农 业领域: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3、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辨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 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 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 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 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快观念的转变。各 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 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 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 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 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 模式。
(2)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循环经 济的法规体系应在三个层面进行立法:第一层面是基础法,例如日本的《促进建立循环 社会基本法》,德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一般包含政府、企业、社会公众 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义务的规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总体目 标。第二层面是综合性领域的法律,例如日本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日本 的《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 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主要是对每种产品生产、回收制定具体的技术、目 标要求。建议首先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法律——《循环经济促进法》,根据这 一基础性法规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
(3)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开始,把发 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 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 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以资 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 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4)深化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①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 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 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②补贴改革。取消扭曲能 源、资源价格的补贴,利用“绿箱政策”和《反补贴协定》,对农业的科研服务和结构 调整、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补贴。利用“黄箱政策”规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 ,对生态农业投资给予补贴,对从事资源收集和回用的中介机构和环保产业给予一定扶 持。③税费改革。其一,建议国家提高企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实行多因子收费,促进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其二,建议国家对企业征 收新鲜材料税和产品包装税,促使企业少用原生材料。其三,建议国家征收特别消费税 。对散煤、含铅汽油等不利于环境的能源,一次性木筷、塑料包装袋等征收特别消费税 。其四,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其五,建议全面实行电池、有毒有 害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非日光灯管、饮料容器等的押金返还制度。④建立循环经济产 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推动企业进行IS0140 01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和媒体,定期公布通过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名 单。⑤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 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⑥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 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 作用。⑦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 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 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 ,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 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①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 的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 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 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②大力开发废弃 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包括废塑料、废玻璃、废电器等的处理设备;以及城市生 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③研发适合国情的工业污染防治成套技术 。重点安排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除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 污染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④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 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在增加财政投 入的同时,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 多领域融通资金,确保资金需要。⑤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 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 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 用。
(6)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应尽快由国家 发改委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 济试点工作。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通过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 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 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 ;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并为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 计划提供参考。
课题组组长:高梁、杨春平
成员:高梁、杨春平、李振京、常健、唐勇
执笔:杨春平、高梁、李振京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能源效率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工业污染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