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选拔人才、用人方面有自己的诀窍

跨国企业在选拔人才、用人方面有自己的诀窍

跨国大企业选人用人各有绝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有论文,用人论文,绝招论文,选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BM:不录用恭顺者

美国IBM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不录用恭顺的人, 专用实事求是的人。IBM第二代领导人沃森说:“最容易使人受骗上当的是言听计从、 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种虽然脾气不好但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办成的事也越多”。

松下:爱用中等人才

松下公司选择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那么“顶尖”的人才会有什么错吗?松下认为,“顶尖”人才,有些人自负感较强,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展,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说来会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未必会出色,他有才能,但心理因素影响了其充分发挥。而聘用能力仅及他70%的人才,他们没有了一流人才的傲气,也容易满足,甚至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他们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结果往往是两者的成果旗鼓相当,甚至后者还好于前者。

松下公司认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只要公司能雇用到70分的中等人才,说不定反而是公司的福气,何必非找100分的人才不可呢!”松下幸之助本人就认为自己不是“一流”人才,他给自己打的分数也是70分。

通用电气:尽量不用“空降部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韦尔奇认为该公司成功的关键,在所挑选的高级人才上,所以,他个人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就是花在挑选该公司最高层的500个人,准确明白地定出公司所要寻找人才的规格, 并花功夫到外部、内部去寻找。公司若有高职位空缺出现,尽量利用内部晋升方法补充,创造薪火相传的气氛,不随意用外来的“空降部队”充任高等职位,以免使资深员工失望。

公司开办了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每年拔款10亿美元,专门培训公司的高级干部、新任经理等,年培训人数多达1万人。 董事长韦尔奇每月亲自讲课一次。

东芝:给员工挑重担子

东芝株式会社社长士光敏认为要尊重人就应委以重任,谁能拿得起100公斤,就交给谁120公斤的东西,以激发其创造力。除主张“重担子主义”外,他还推行适才所用的用人路线,在企业实行“内部招聘”,让员工找到发挥专长的职位。在士光敏的影响下,东芝一直坚持量才用人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人才流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英特尔:让员工处于“流动状态”

为了让员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英特尔公司经常让员工调换工作。去年,公司的6.7万名员工中,有10 %曾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工作调换。这个做法让英特尔的员工保持一种流动状态。因为公司一直在超速运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要求有极强的适应力,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无法在公司里生存。

此外,英特尔的上班考勤制度以严格而出名。每天上午8:05以后才到的职员,就要“签名留念”,当众出丑。即使前一天晚上加班到深夜的职员也不例外。曾经有一位迟到的职员怕被格罗夫撞见,冒险翻窗爬墙而入,结果摔坏了腿。格罗夫亲自到医院看望,但事后对他迟到的事却并不原谅。

索尼:“砌石墙”及家庭式的企业氛围

索尼老板盛田昭夫说:“优秀企业的成功并无任何诀窍,使事业得以成功的,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计划,更不是什么政府的政策,如果说真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人!”

盛田昭夫把美国企业的用人制度比喻为“砌砖墙”。在美国的企业里,是先定组织,再划分各自的工作范围,最后才开始根据不同的需要来招聘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经过考核,不符合这些要求的人一律不予录用。也就是说,企业要求被录用的工作人员要像按一定规格生产出来的砖一样,必须能正好嵌进预定的位置里,否则就不能使用。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把一些某方面有才能的人拒之门外。他把日本企业的用人制度比作“砌石墙”。他说,“砌石墙”则不然,石头不可能是按一定规格生产出来的,而是有棱有角,形状不规则,砌墙时要根据每块石头的不同形状来安排它们最合适的位置。企业用人也是这样,先录入新职员,然后再观察他们的不同特点,考虑如何发挥他们的最大专长,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这样尽管各个“石头”形状不同,但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随着“石头”本身的变化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有时候还要不断变换“石头”的位置,以保持最合适的安排。

因此,盛田昭夫非常强调人的实际才能,注意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只要是贤能,索尼就大胆聘用,许以用武之地,而不计较他的出身、学历。

盛田昭夫认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大家庭”的意识,使企业的每个人视厂如家,同舟共济。他常常拿日本的企业和美国的企业作比较。在美国,企业的全体人员被明显地分成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个部分,人们之间缺乏信赖,自然也缺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美国一跨国公司的经理曾指出:“我们的管理制度是按照这样一种假设制定出来的,就是认为90%的员工都是二流子、懒鬼、废物和饭桶,一有机会就会撒谎、骗人、偷鸡摸狗,再不就是想出别的什么花招来戏弄上司。我们搞的各种制度是不想让那5 %的真正捣蛋鬼来钻我们的空子;但这样一来,却挫伤了那95%循规蹈矩、自觉工作的人们的士气”。而在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中去的企业,是那些最有家庭式氛围的企业。

为了营造家庭式企业氛围,索尼不给任何干部以私人办公室,以促使管理人员与他们手下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共同休息。盛田自己也常常去视察公司的每一个机构,力图见到并了解每一个职工。

海尔:建立出人才的机制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今天培养一下张三,明天考虑一下李四,如果这样就本末倒置了。领导者的职责应该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有了这个人才机制,就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人才。对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的发掘能力更为重要。所谓建造人才机制就是要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海尔设有干部处,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发掘干部,而是研究现行机制能不能把所有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海尔集团,员工分为试用、合格、优秀三种类型,三类员工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转换。凡新进员工均有一定试用期,试用期满,如果符合职位要求,即可转为合格员工。在试用期中表现优异,有发明创造者可提前转为合格员工。合格员工中的佼佼者即可转为优秀员工。与此同时,合格员工也可能因为工作中的失误而转为试用员工,优秀员工也可能因为工作中的失误而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

CA公司:让员工享受工作的乐趣

曾有统计资料表明,CA员工以41.1万美元的人均创收额高居全球企业榜首,公司的做法是:给予员工足够的权限,让员工对计划的完成负完全责任,并允许他们失败。CA追求“公司大家庭的气氛”,首先让员工觉得他做的事对公司很重要,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其次就是要给予员工优厚的待遇和报酬;再有就是要让工作有乐趣,让员工成为快乐的人。

与一般公司不同的是,CA没有工资薪级表,而是根据员工的价值发工资。一个初入道的程序师一年之内工资可以翻番,一个20岁出头的工程师也可以得到20万美元的年薪。

CA将员工分成不同的等级,王嘉廉认为,如果最好的员工跟其他人拥有同等的机会,大家就会认为没有必要为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奖励优秀人才与强调团队精神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就会瓦解团队的整体力量。CA倡导员工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并制定了一些超常规的制度。比如,一位管理人员的孩子和一位秘书的孩子同时进公司的托儿所,那管理人员就要比秘书付费多。这看似不合理的规定,使CA多了一次平等的机会。虽然CA的员工已达到14000人, 但公司一直坚持提供免费早餐的传统。在CA总部,第一流的健身中心和完善的幼儿照顾中心,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为紧张的日常工作增添了欢乐的色彩。王嘉廉坚持避免等级界限的划分, 要求公司上下都称他为“Charles”。他为员工举办篮球赛,有时甚至亲自下厨房烧菜。

跨国企业在选拔人才、用人方面有自己的诀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