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和“姥姥”的溯源论文_田媛

“外婆”和“姥姥”的溯源论文_田媛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092)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研究,分析“外婆”和“姥姥”二词的溯源及其适用语境,对当下汉语语境中混用的这两个词语进行分析。

关键词:姥姥;外婆;汉语语境

前段时间,笔者同几个朋友聊天,闲来聊起趣事。竟发现,关于“妈妈的妈妈”,在各地方言中的表达差异略大。比如:笔者是山西人,在晋南方言中,“妈妈的妈妈”一般称谓是“外婆”,“姥姥”原指“爸爸或妈妈的奶奶”,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妈妈”。但笔者的嫂子是内蒙人,常用“姥姥”这个词语。

笔者小时候,晋南方言中的“姥姥”还没有外婆之意,仅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妈妈”。母亲告诉我,虽然她有很多堂兄妹,但是姥姥(非外婆)对她很好,我出生的时候也是姥姥亲自照顾她坐月子。大概2002年左右,姥姥去世。这个时候,晋南方言中“姥姥”一词,还没有“外婆”的意思。后来,随着东北电视剧的兴起,比如《乡村爱情》等,一些年轻人开始把“外婆”称之为“姥姥”,但至今最广泛的称谓仍为“外婆”。

笔者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调查了近百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老师及学生、理工背景的老师及学生、随机遇到的陌生人等,发现:因为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发音习惯、约定俗成等原因,不同方言中“姥姥”一词的词意有所区别,但是“外婆”这一称谓最为广泛。四川方言中有称呼“婆婆”,云南、广东、湖南等地方言中有“阿婆”。“外祖母”则属于书面用语,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多见于书信、法律法规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中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有研究表明,作为外祖母的称谓,“姥姥”是由“姥娘”演变而来的[1]。“lǎo娘”作为外祖母的口语称呼,始见于元代。后来“姥娘”成了接生婆的专门称呼,加之儿童说话时喜欢用叠字,“姥姥”这个称呼就产生了。“姥姥”,又写作“老老”、“老姥”。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泛指上了年纪的妇女,尊称[2]。这一用法从六朝时期延续到清代。如,“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2作为外祖母的口语称呼,始见于明代的书面文献。如,明•沈榜•《宛署杂》卷十七:“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

古人宗法观念分明,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外祖母”是“外亲”的一种,这种称谓从先秦一直沿用至今。“外婆”是外祖母的俗称,书面上的用例首见于唐代。综上所述,“外婆”应是现代汉语中的官方用语,“姥姥”则属于方言,在东北、内蒙一代使用频率高。

笔者的外甥女在沪读小学,发现其二年级语文课本第24课的内容有改变:教材把使用更为广泛、认可度更高的“外婆”改为“姥姥”,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笔者希望今后教材的编写能尊重语言本身的溯源及使用语境,同样的,希望大众不要盲目跟风,尊重语言和文学的多样性,不要把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误认为“刘外婆”。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外祖母”称谓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02):63-67.

[2]吕传彬. “外婆”还是“姥姥”[N]. 检察日报,2017-05-26(006).

论文作者:田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外婆”和“姥姥”的溯源论文_田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