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防火设计;疏散设计;设计概念;设计要点
pick to: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 tend to neglect and contempt,some design often pay attention to the execution effect of specification,but neglected the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function,so easy to cause the evacuation efficiency drops,and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hazard.
key words:fire prevention design evacuation design concept design key points
1火灾危险性
1.1火势蔓延迅速,烟气扩散快。一旦起火,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火势和烟气会迅速扩大。若下层发生火灾会很容易进入建筑工程的空间,若上层发生火灾,则建筑工程空间的烟气不能向外排出时,就会向建筑其他空间扩散,进而导致整个建筑物起火。
1.2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大。建筑起火,涉及多个楼层,易形成立体火灾;建筑规模大,人员众多,灭火战斗与人员疏散相互冲撞,现场混乱;再加上烟火的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难度大。
1.3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建筑标准高,内部装修豪华,为追求装潢效果,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而且功能复杂、用途多样,人员流动性大、成分复杂、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起火因素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立体火灾且难以控制。
2防火设计相关概念
2.1火灾荷载的充分考虑
火灾荷载就是指在火灾中建筑结构本身对火灾影响的反应情况,建筑的大小、形式、安全性等都与火灾荷载有关,其直接影响到疏散的效率,并且关系到防火分区和耐火、灭火设备的布置。火灾荷载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建筑防火结构的功能和用途,所以在设计中应先考虑建筑的火灾荷载。
2.2设计规范的要求分析
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是建立在现有国情和外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尤其是设计防火规范,经过多年的使用和调整,但是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使得规范尤其局限性。因此在适用中应注意对规范的灵活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适应规范的要求,而超出了防火设计规范的范围,但是其根本的安全性要求是不变的,所以应按照规范的基础性要求进行提高与完善,从而保证在火灾中提高疏散的效率。
2.3建筑耐火极限
建筑防火设计中相关疏散的要求是以时间作为标准的,即单位时间内人员疏散的越多其效果也就越好。但是不能忽视对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考虑,只有建筑结构在火灾中保持完好的时间越长,疏散的情况也就越好。因此建筑的耐火等级也将影响建筑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问题,这些都将与火灾中人员逃生的时间相结合、因此计算人员从火灾中逃生的时间是防火设计的关键。同时在设计中还应配置完整的喷淋和阻隔系统,如果火灾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阻隔与有效扑灭,这样也可提高疏散的效率、
2.4防火与灭火措施的结合
建筑内如果发生火灾,其防火疏散设计仅仅是从疏散人员的角度出发,降低火灾对人身的伤害、所以在火灾中应充分考虑多种火灾隐患的出现,不能仅仅针对一种火灾形势而设计,同时也应考虑灭火措施的准备,将火灾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才是防火的硬道理。同时也应考虑设置不同灭火措施,配合应急方案来加大灭的效果。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疏散设计的要点
3.1注意对商业建筑疏散距离的控制
大型商业建筑不断增加,其建筑的规模增加就意味着疏散距离的延长。这也成为商业建筑设计的敏感问题,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选择执行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就是疏散距离的要求,即40m的标准。如果在设置自动化的喷淋防火系统,其疏散的距离则可以增加四分之一的长度,可以实现50m的距离。但是这个概念是一个误导性概念,执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是,如规定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能超过走道两侧或者端口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者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其实际长度为22m,如果增加喷淋系统作为辅助,其长度延长则也仅为27m左右。如果在商业建筑中使用这一规定,如果商业建筑中卖场中没见店铺都设置防火阻隔墙,并设置安全通道,则疏散两侧的隔墙耐火极限小于一小时,房间整体耐火极限应小于30分钟,房间门口到疏散通道的距离可以为40m,袋形走道设计为20m,但是卖场中可燃物的数量较大且集中,同时卖场中缺乏对其进行有效阻隔的设施,因此其单位面积的火灾荷载被人为的增加。
3.2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
3.2.1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层建筑主要是指高度已经达到并超过24m的公用建筑,当然不能能包括超过的体育馆、剧场等。同时民居如果超过10层则也应划定为高层建筑。此时防火疏散应考虑高层设计规范的内容。此时容易引发防火设计误区的就是裙房的定义,高层建筑规范中裙房就是指与高层建筑相连,不超过24m的建筑、而设计人员往往将没有超过24m的建筑主体作为裙房来设计,此时就容易导致裙房防火设计重视程度减弱,而造成防火隐患,因此设计中应细致划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3.2.2高层民用建筑的中庭设计:设计中应将贯通的中庭的各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如果面积大于一个防火分区是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火灾防控与疏散措施,满足。首先,房间和中庭应设计通道和安全门,按照乙级防火标准设计门窗等;其次,与中庭相通的厅室、过道等也应按照乙级标准设置防火门,其极限应在3小时以上,控制火灾通过中庭发生扩散。最后,中庭同向每层的回廊应设置喷淋设施,且在中庭回廊上设置报警器以及烟雾排除装置。
结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制定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其不能包含所有的实际情况,建筑的形式和用途的复杂性导致其所要求的规范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建筑设计要求。因此应从建筑功能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避免经济利益对防火设计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火灾荷载、耐火极限、通道设置等合理配合,利用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合理设计建筑的防火结构,并充分考虑疏散效率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火灾疏散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科源,毕永丽.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25).
[2]刘志英.论高层住宅设计中的安全疏散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25).
论文作者:郭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火灾论文; 建筑论文; 荷载论文; 中庭论文; 距离论文; 人员论文; 耐火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