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城市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本文将结合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降雨;绿化带;可持续发展
引言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李克强总理在党的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也初见成效。海绵城市理念已经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上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环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市政给排水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对周围基础设施和路石的腐蚀,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
一、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导致城市内涝多发
根据我国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6年,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80座城市会发生内涝或者被淹的问题,城市内涝多发反映出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只重视地上建筑和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下给排水系统建设和完善。不合理不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导致夏季降水量增加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暴雨天气增加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城市内涝。城市内涝不仅会导致车辆泡水等人们的财产损失,更会加剧城市的不安全因素,井盖被冲走,最终导致行人及车辆坠井的问题也并不少见。
(二)雨水收集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不足
随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河道水环境治理以及污水治理等问题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雨水收集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并不完善。在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的终端拦截设置,导致雨水裹挟着地面垃圾进入河道,影响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同时,雨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收集管网不加区别地汇总到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雨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与污水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无形中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量。雨水收集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水环境治理效果和有效性。
(三)蓄水功能不足,存在城市用水危机
我国很多城市在近年的发展中都面临着用水危机,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城市居民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浪费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市政给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城市蓄水功能不足问题。当前,很多城市的路面都采用水泥硬化,这对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确实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水泥硬化会严重影响降水的下渗,降低了城市地下蓄水量。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还将大量地块变成了高楼大厦,城市绿化带以及植物生长面积更是不断减少,导致城市固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城市地铁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地下水环境,综合上述因素,城市蓄水功能不足,导致当前很多城市出现了用水危机。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一)增加城市绿化带以及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化带以及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应该是生态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因此市政给排水设计需要转变城市发展观念,不仅仅要关注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更需要关注到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带以及雨水花园具有良好的蓄水和排水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建立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既能够排水又能够蓄水,利用好绿化带以及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资源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市政给排水设计前期调研和工程模拟
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市政给排水系统使用了数年,其工匠精神也为世界称道。如今,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讲求“工匠精神”,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更是要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使用寿命等。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前期,需要对城市地下水、区域用水需求以及区域蓄水能力等进行深入研究,统筹周边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地下交通设计等,这样能够提升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后期的设计变更等。在设计调研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市政给排水设计,针对其中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加以规避。在此基础上,市政给排水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模拟等,不断优化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深化海绵城市理念在其中的运用,保证最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实效性。
(三)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
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很多城市也展开了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其中很多城市都是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导致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趋同性。但是不同城市的地下水情况以及城市用水需求等都存在差异,统一或者同质化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部分城市在应用了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后产生了相反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市政给排水工作的开展。为此,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展开相应的设计。例如,济南地下水资源丰富,其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重点是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其仿照其他城市展开雨水收集管网改造等建设,不仅会延缓济南水污染的治理,更是会增加无关投资,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是改善城市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路径。
(四)重视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中的“水”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雨水”,利用好并净化好雨水,是提升城市蓄水能力的关键。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需要重视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首先在雨水收集管网末端设置相应的过滤膜或者拦截网,将固体废弃物拦截在外面。然后在河道设置芦苇等植物建成屏蔽层,进一步将泥沙等拦截在河道之外。除此之外,通过增加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增强城市雨水下渗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更是能够增加地下水储备量。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改造人行道和车行道的设计,在人行道使用渗水砖以及镂空设计,让雨水可以快速进入地下。在车行道则可以增加周边地下管网设计,加强日常管网维护等工作,增加水流速度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市政给排水设计质量和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城市蓄水能力,改善城市的用水危机。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绿化带以及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水资源循环的重要性,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预留相应的地块进行布置。这样一来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还需要做好设计前的调研工作,不能采用统一化的设计方案,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水资源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地下水环境等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和建设。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奇云.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4):95-97.
[2]刘丹.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8(08):181-182.
[3]陈致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综合管廊中给排水的问题探讨[J].中华建设,2018(01):102-103.
作者简介:
赖莉,1984年8月出生,女,汉族,江西省石城县,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政给排水。
论文作者:赖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城市论文; 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内涝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