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其中30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其中23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7%。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黄疸,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优质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由于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巩膜、皮肤等黄染。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优质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39例,女患儿27例,日龄3~25天,平均日龄(11.3±2.3)天。生理性黄疸19例,病理性黄疸47例。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生理性黄疸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保暖:可减少因低温使游离脂肪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的结合,消除黄疸。
(2)提早喂养:可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同时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胎粪排出,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酸中毒及低血糖的发生,亦可减轻黄疸的程度。
(3)保护肝功能:不用对肝功能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
(4)预防感染、缺氧等诱因:感染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和溶血,导致血中胆红素增加;缺氧可影响肝酶活性,使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皮肤、口腔、脐部的清洁护理,预防感染;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缺氧征象,防止缺氧。
1.2.2病理性黄疸护理
病理性黄疸应查找病因,对因治疗。在一般护理的同时,进行药物控制,蓝光或换血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1)观察病情
①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观察黄疸发生的时间、发展速度、程度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值的变化。
②注意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当患儿出现吸吮力弱、喂养困难、嗜睡、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③观察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
④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抢救。
(2)药物护理
①遵医嘱使用酶诱导剂,如口服苯巴比妥、可拉明,能够诱导肝细胞增加酶的生成,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降低胆红素水平。苯巴比妥5 ms/(kg•d),分3次口服,连服4天或肌内注射10 ms/kg。
②早期新生儿、早产儿或重度黄疸儿输入血浆、白蛋白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可以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应用5%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提高血pH,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③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疗效。
(3)换血疗法护理
换血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可及时清除患儿血清中特异的血型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防止因胆红素过高而发生的胆红素脑病。此方法常用于严重新生儿溶血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用物、药物及环境的准备,换血中做好配合工作,并做好换血后的护理工作。
1.2.3健康指导
(1)耐心解答疑问:向患儿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预后;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法及目的;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减轻其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2)做好围生期宣教:对曾因新生儿溶血症有过死胎、流产史的家庭,应告知患儿家长再次怀孕后做好产前检查及胎内治疗的重要性,对有异常者应给予治疗。
2观察指标与结果
2.1观察指标
2.1.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
2.1.2护理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定,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满意,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2.2结果
2.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多于2周,早产儿多于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无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在其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两组黄疸患儿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其中30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其中23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7%。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黄疸,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4):239-240.
[2]李佳.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14):157-158.
[3]王春波.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作用[J].2016,(70):301.
[4]康莉.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
[5]刘玉凤.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217-218.
[6]成慧香.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
论文作者:矫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