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分析横县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现状入手,肯定了业余文艺团队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正视目前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资金保障、科学管理和培训辅导机制等创新举措。
关键词:农村;文艺团队;现状分析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镇(街道)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横县业余文艺团队现状分析
目前全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数量超过300支,全县大约有10000人在从事民间表演艺术,其中包括壮歌剧表演、粤剧表演、民间吹打乐、舞龙舞狮等。业余文艺团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协会性团队
这类团队成员稳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活动,约占全县业余文体团队总数的20%。协会性团队有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横县群众文化的示范队伍,不少在省、市都有一定知名度。
2.特色性团队
在横县城乡,群众性的学壮歌剧、唱壮歌剧、演壮歌剧已蔚然成风,已发展民间剧团(队)50多个,有队员1000余人,戏迷爱好者达2万多人。每个镇都有拉得出打得响的具有非常鲜明地方特色的团队。
3.自发性团队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来自不同层面和岗位,因为有相似的爱好,有相同的意愿,为了一定的利益而自发聚拢一起开展活动,没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的限制,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草根性”是业余文艺团队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活动开展也随时而定,这类团队约占队伍总数的60%。
二.业余文艺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横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县业余文艺团队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随着队伍成员和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加,制约团队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
1.资金难以保障
稳定的财力支持是群众自发性文艺团体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各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基本没有活动的固定经费,经费大部分自筹,来源紧张。虽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考核项目中有以奖代补的规定,但与现实中团队运作和发展所需要的经费支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艺术素养不高
由于团队成立不久,多数队员怀着较强的新奇感来参与活动,长时间缺少师资培训必然导致团队艺术水平的下降和停滞,队员们也会因此而减弱参与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个别有影响的团队外,大多数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有一定距离。
3.自主管理欠强
横县不少业余文体团队都是自发组建而成,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章程,缺乏团队管理经验。团队成员多为凭兴趣加入的村民,表演上缺少骨干,节目以模仿为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创新业余文艺团队培育管理的举措
1.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保障机制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责任,以县为主、分级承担。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文化补助专款等方式予以全额补助。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也要把业余文艺团队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扶持力度;有条件的村(社区)、单位更要从场地设施、演出补贴、日常费用等方面统筹安排,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业余文艺团队星级评定制度。根据团队成立时间、人员情况、团队特色、管理培训、主要成果、演出情况、群众评价等条件对团队进行星级划分,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二是制定团队日常文化活动专项补贴标准。由于团队开展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不在日常工作时间内,需要考虑额外的办公费用支出,在确实需要增加费用的项目例如水、电等,按照标准给予专项补贴。三是建立团队奖励制度。对于活动正常、群众反响较好的团队给予补助,对于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获奖的团队也应按获奖级别予以奖励,所有奖励都应严格监督,确保团队建设提高之中。
2.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文化主管部门在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时,应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和业余文艺人才队伍的配备,落实对团队成绩优异的基层奖励政策,细化文化工作考核办法。一是运用层级管理理论,将业余文艺人才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将农村业余文艺人才队伍分为专业文艺类、特色文艺类、文化志愿者等三个大类,对应文化系统管理机构层次,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形成各类业余文艺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二是建立业余文艺人才数据库。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上,抓紧建立当前农村文化工作急需的村级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等农村文化人才库,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涵盖文化管理、业余团队和专业技术等门类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立体型人才数据库。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重点考核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业余文艺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业余文艺团队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3.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培训机制
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业余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建议由广西文化厅制定专项培训规划,全面对市(县、区)、乡镇(街道)专业文化队伍开展培训;县级文化部门对当地乡镇(街道)业余文化队伍开展培训。乡镇(街道)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基地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成规模的业余文艺队伍的培训工作。一是借助学校艺术师资的辅导力量。分布在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专业特长,农村业余文艺团队要注重发掘本乡镇(街道)的学校艺术教师,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甚至是骨干成员。二是聘请专家顾问为艺术指导。对于有一定经费支持的团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艺术指导,为团队水平、作品创新、演员培养给予辅导和提高。
作者简介:谢凤(1982.06-),女,汉族,广西南宁市横县人,本科学历,广西南宁市横县文化馆副馆长,研究方向:群文艺术。
论文作者:谢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团队论文; 文艺论文; 横县论文; 文化论文; 农村论文; 壮歌论文; 乡镇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