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环境论文,城市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又称世界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影响和作用的辐射空间不仅仅是局限于自身的区域或本国,而是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国际中心。如国际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目前,亚太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有:东京、汉城、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上有名的国际性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华盛顿、日内瓦、苏黎世、卢森堡等。这些国际性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全方位开放、市场与国际接轨、有众多的外资企业和国际金融、贸易机构,城市的各项设施和各项管理高度现代化。这些国际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辐射作用。
把建设一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既是我国改革的呼唤,也是内地各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这昭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把握国际竞争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需要,是科学的战略抉择。
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整个城市不论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面貌,都要有全新的发展,达到现代文明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发达的公用事业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硬环境,而且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软环境。所谓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是指建设、利用“硬件”时所要进行的决策及管理行为、人员的素质等。软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和科技开发,政府管理经济的规范化、法制化的水平,社会治安、秩序、服务以及道德风尚等。软环境的开发与建设,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础或基石,它对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为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形成了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必需的硬环境。与此同时,也注重了软环境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借鉴国外的经济和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软环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通畅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语言,在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建设中,语言的交际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突破了经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成为国际性的交往。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有许多外国商业机构在当地开设独资或合资公司,或者设立办事处;亦有许多外国文化团体或个人开展活动;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来旅游观光。这样,除了城市主体是本国居民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国家的公民在这里定居或暂住。他们与当地人比邻而居,在这里经商、求学、旅游或在各种公私机构中任职。他们在进行商品、技术、信息、劳动等交流与合作或其他活动中,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因此,创造适应这种形势所必需的通畅的语言环境,势在必行。
形成这种通畅的语言环境,主要措施就是普及和提高外语(主要是国际间通用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应该区分层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原则上应要求市民具备一般的外语能力,能掌握日常用语、礼貌用语,可进行简单的会话。对涉外经济部门和服务业人员,如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咨询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和能力,应有更高标准和更加严格的要求。另外,还要对城市的街景社区的标牌、广告等实施规范化管理。所有的广告牌、大公司的标牌,街名、路标,均应一律用中英文双行显示,特别是旅游景点的景观介绍都应有中英文对照说明。城市的地图和交通路线图亦应中英文共册共图。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形成一个比较通畅的语言环境,为城市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与世界各国贸易伙伴的交流与合作。
二、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环境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不仅要与众多的国家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且还要进行文化交流,允许众多外国的经济文化团体或个人在这里开展活动。这样就需要从多方面创造这种交流的环境,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拓展交流的渠道。
首先,要加快展览业的发展。努力创造条件举办各类国际展览会和博览会,多承担一些国际性展览业务。过去,我国有许多城市已成功地举办了各种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今后要逐步形成一批定期举行的国际、国内大型展览交易会和展销会,并以国际展览作为展览业的特色。其次,要多举办一些国际性会议、多边会议、区域性会议。复次,要创造条件多举办国际性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各类国际艺术节、电影节和体育节等。总之,一方面本身多举办各种国际性的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有计划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交流项目,并力争逐年增加,形成相对均衡的双向经济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寻求广泛的合作,形成文明、开放、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高标准的城市管理水平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尽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软环境开发的重要内容。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代化城市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今后,应进一步通过制定和颁布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对城市实行统一管理的城市管理机构,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城市管理和现代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增强向心力、美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净化社会风气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上档次,为城市管理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基础。
应该看到,在我国,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新项目不断上马,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有的城市中,乱搭建、乱摆摊、乱倒垃圾等现象仍然存在,城市交通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也比较严重,这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这种状况必须逐步扭转。
强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以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管理标准为导向,以城市管理法制化、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特征,强化市民文明意识,保护市民健康,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和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水平,把城市建成为整洁、优美、安全、舒适的现代文明的国际大都市。按照这种思路,应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旧的框框束缚,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走出一条建管并重、整体协调发展的新路。
第二,进一步搞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管理的总体规划。城市下属的各级政府要依据本市和各城区总体发展的目标要求,相应制定中长期城市管理规划,并将其纳入整个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第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市,严格管理,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促进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关系,具体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避免互相扯皮、推诿。
第五,加快各种市政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通讯、供水、供电、排污、港口、空港、铁路、公路等主要设施的服务能力,根除“脏乱差”的现象。
四、塑造面向21世纪的市民新形象
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的城市,不仅要体现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很好地显示东方的精神文明,要塑造面向21世纪的市民新形象,重视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之具有高尚的追求、创业的精神、宽广的胸怀、丰富的知识、文明的举止,使城市更加安定、和谐、整洁、井然有序而又充满朝气与生机活力。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都市的灵魂,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前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都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努力。没有高素质的都市市民,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只能是一句空话。
素质是一个人学识、阅历、习惯、志趣、爱好、修养等方面的集合体,是社会综合环境的产物。我国的城市市民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在思想、政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市市民的素质距离国际化大都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在城市市容、卫生习惯、民众语言、精神风貌等公共形象方面亟待改进。提高市民素质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管,全社会一齐抓。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标准,塑造面向21世纪的市民新形象,主要应提高市民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政治素质。国际化城市的市民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在我国的具体要求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建设城市、振兴城市的信心,积极参政议政,不仅要了解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明确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更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要提倡市民关心国际事务,提高市民国际知识水平,增强同国际人士交往的能力,以便使他们更好地参加到各种国际性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中去。
品德素质。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市民,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要吸收世界一切现代的文明成果,包括其他民族的优良道德,特别是体现在国际惯例中的一些道德规范。要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和忠于职守、积极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讲卫生、讲礼貌、讲秩序、守纪律、重信誉的文明修养,等等。要制订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定期检查评比,表彰先进,批评落后。通过宣传教育和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造就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文明氛围,使市民的道德观念、守法观念、市容卫生观念产生质的升华。
文化技术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是人的现代化中最基本的要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谁先掌握了现代最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谁就取得了优先发展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市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高文化技术素质,要从抓好在校生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和开展全社会文化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在内容上,既要注意从整体上普及文化知识,更要不断提高文化层次;既注重乡土民情教育,培养社区意识,更要学习高科技知识,培养开放意识。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努力在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总之,只要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注重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硬件开发与建设的同时,精心营造和建设与硬件相适应的软环境,我们则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有一批城市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占有应有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向世界展示其动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