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经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以及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n=50)和PCCP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CP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FNA组,出血量少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以及PCCP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多类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PCCP的效果更为突出。
关键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加压钢板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1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and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enroll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PFNA group (n=50) and PCCP group (n=50)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operative conditions,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of PCCP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PFNA group, and the bleeding volume was less than that of PFNA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Harris hip sco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Both PFNA and PCCP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while the PCCP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FNA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Keywords: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群体,有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将会逐渐升高[1]。但老年患者不具备较强的手术耐受性以及较好的骨质条件,所以不但需要将围术期处理工作进行仔细落实,同时需要选取操作难度较低、手术创伤较小、固定稳定可靠,便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的术式来为其开展治疗[2]。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探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经PFNA以及PCCP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5、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全部患者的受伤原因均为跌倒或低能量。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n=50)和PCCP组(n=50)。PFNA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75~100岁,平均(88.3±5.3)岁,其中包括18例A1型,17例A2型,15例A3型,合并内科疾病患者30例;PCCP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75~102岁,平均(88.6±5.1)岁,其中包括16例A1型,16例A2型,18例A3型,合并内科疾病患者28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首先需为患者开展患肢股骨髁上骨牵引,48小時后为患者开展X线检查以及CT检查,从而对其骨折发生的具体位置和类型进行确定,并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以及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机体恢复情况进行了解。若患者存在高血压情况,则需对其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低于150/80mmHg;若患者存在糖尿病情况,则需对其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低于9mmol/L。患者入院后续采取肝素钙进行应用,每天4000IU,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手术开展前48h,采用骨科牵引床在透视下牵、引内旋、内收闭合复位,直到骨折位线满意复位。在对内固定进行植入前0.5h,为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在麻醉完成后,为患者采用仰卧位,PCCP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德国PHIXer公司生产,材质为不锈钢)进行治疗,在患者的患侧臀下进行垫枕,在患者机体的大粗隆位置,为其开切口,长度3cm左右,将连接导入器的钢板进行插入,顺着患者患肢股骨干外侧进行滑动,方向向下,在透视辅助下对钢板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使钢板能够和股骨干进行良好的贴合。紧接着在患肢开另一个切口,长度为2cm左右,将经皮骨钩进行插入,从而使钢板能够在股骨干上进行良好固定。经由手柄最下方的斜形孔将导针套筒进行插入,使其进入到钢板斜孔中,将导针进行钻入,同时对其所处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使导针在前后位图像处于股骨矩的基底部上方2~3cm,使导针的侧位像处于股骨颈中部1/3区域内,然后对颈部螺钉的长度采用间接测量系统进行确定,将第一枚股骨颈活动加压螺钉进行置入,采用一枚股骨干螺钉从钢板的远端进行置入,最后将第二枚股骨颈滑动加压螺钉进行置入,同时需将股骨干螺钉进行置入,松开同时将导入器进行去除,缝合切口,采用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PFNA组在患者机体的大粗隆顶点开切口,切口形状为纵形,长度为5cm左右,采用三棱椎开口器在患者机体的大粗隆顶点,向股骨髓腔方向进行开口,然后将导针进行插入,对髓腔进行扩张,将主钉进行置入,然后将导针钻入股骨颈内,采用空心钻头顺着导针进行钻孔,顺着导针将螺旋刀片进行敲入,通过定位器的引导,将两枚锁钉进行置入,将定位器去下,将尾帽锁上,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评分:90分及以上则为优;80~89分则为良;70~79分则为可,低于70分则为差[3]。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PCCP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FNA组,出血量少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2.2 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4例,良2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90.00%,发生骨折不愈1例;PCCP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3例,良2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0%,发生骨折不愈1例。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中大多数均存在着慢性病,而若采取传统保守治疗,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可能导致多类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当患者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需尽早为其开展手术治疗。但因为老年群体的骨质疏松率较高,因此采取内固定治疗可能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对骨质酥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治疗显得尤为必要[4]。
PFNA髓内系统将传统的拉力螺钉进行了代替,采用了螺旋刀片进行治疗,从而使切割的可能性得以降低,同时也使把持力得以增强。螺旋刀片的进入方式为敲击,且骨质横切面的形状为四边形,同时具有骨质隧道,所以能够使周围的松质骨被压紧,从而使稳定性得以增强。PCCP属于一种髓外固定系统,该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骨折部位在负重时,其断端能够慢慢动力化加压,从而促使骨折发生愈合。同时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属于经皮微创操作,不需要开展骨膜剥离操作,因此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CCP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FNA组,出血量少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提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以及经皮加压钢板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多类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经皮加压钢板的效果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徐伟,王志岩,师佩兰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7):1044-1046,1058.
[2]朱玉科,吴华夏.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96-98.
[3]任冬,黄富国.经皮加压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02-204.
[4]张军强,吕军.钉板系统与PFNA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96-98.
[5]阮希圣,韦宝堂,易志强等.DHS和PFNA两种方法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8):1178-1180.
论文作者:王尚仁,晋英霞,钱天和,汪春风,孙安,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钢板论文; 统计学论文; 情况论文; 手术论文; 螺钉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