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近些年我国铁路建设规模与里程逐渐扩大,铁路再次提速,有效推动各省经济交融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管理中安全运输管理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对铁路运输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中以铁路交通运输为切入点,详细分析铁路安全运输的措施,希望通过文章论述为一线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交通;安全运输;管理措施
引言
我国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面对幅员辽阔的国土和较多的人口运输压力,要构建高效的运输网络,铁路运输毫无疑问是最为科学的解决方案。铁路运输本身作为一套复杂性高,关键性较强的运输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对管理提出的要求较高,面对国内运输压力不断提升的形势,以及铁路整体大提速的环境下,针对性地进行运输组织形式调整也是当前铁路运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铁道运输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运输市场竞争的现实需求。
1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铁路运输最核心、最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各地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紧密,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速、运力大、单位成本低、污染小等特点,是大宗商品运输最有效、最直接的运输渠道之一。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铁路运营开始了连续5次的大提速,不仅高速铁路基本取代了传统柴油机车成为客运的主要方式,货运列车的运输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伴随着铁路运营提速带来的红利,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程度与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加强,但无论是客运或是货运铁路,最根本的运输保障还是在于安全系数,尽管铁路运输的事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追尾、脱轨等现象,将对货运安全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这也是对铁路运输管理安全控制反复强调的根本原因,只有首先保障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才能确保客运货运安全,提升铁路运输效益,是铁路运输发展的客观需求。
2铁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意识亟需转变
由于长期受管理体制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行政色彩还较浓,政企分开并不彻底,对现代市场理念认识尚不到位,对市场需求响应不够灵敏,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相对缺乏,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有待加强。“衙门作风”、“吃大锅饭”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主动营销、自负盈亏、服务意识、生存能力尚显不足,铁路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虽然铁路运输部门已制定了改进方案,但“等客户、靠政策、要补贴”的思路和做法根深蒂固,新制度和新方案的执行和落地还需一定过程。
2.2企业属性尚不清晰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铁路总公司给所属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一些权利,但更多的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铁路运输企业一方面因为垄断经营,受到社会方面的挤压;另外一方面又承担了大量政策性、公益性运输任务,市场责任和利益关系划分不是十分清楚,其直接结果是人们都不把铁路当企业看,而认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服务意识差,经营成本高。垂直一体化垄断这一深层次矛盾和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并饱受社会的质疑和诟病。
2.3经营管理缺乏活力
目前,在铁路行业中虽已打破了独家建路、独家经营的传统模式,但以政府为主体投资铁路建设的状况没有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铁路企业作为政府的出资代表,依然承担着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大部分投融资与还贷责任,投资主体的单一性结构没有根本改变,铁路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仍是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2.投资利益关系缺乏变革,铁路行业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使参与主体不能直接从市场上取得收入,而要靠企业间的统一清算来进行分配,这种清算分配缺乏透明度,难以吸引市场资金。3.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属性要求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取利润,但运行之初,其背负着高额的债务,导致形成产高利低、入不敷出的经营局面,经营利润甚至无法偿还财务费用。
3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性的措施
3.1有效识别安全风险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中要识别其中存在风险,确定风险对象与范围、制定有效风险识别计划、全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分析及提交识别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头脑风暴、故障树及核对表法等。通过风险识别为管理者提供全面风险因素认知,划分时根据施工建设不同阶段进行,识别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风险调查过程中重视专业提供的经验,有效讨论项目各部分人员对专家反馈分析,最后完成数据整合与分类,为后期风险管理与应对奠定借基础。重点管控极易出现风险的环节与地点,建立完善的风险数据库信息,并准确记录风险点位置及产生原因,做好提前预防控制,达成排查与评估铁路运输安全作业的目的。
3.2做好人员安全培训
对于铁路运输单位而言,技术是最能反映能力的一个指标。真正的技术是可以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方案,同时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对图纸和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并及时解决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将责任机制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保证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技术准备工作对于保证有序进行,提高各个环节的协调衔接能力,保证项目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操作人员对于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是保证运输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调配,按照项目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相关人员到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容易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因此对操作人员应该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3.3科学分工及管理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首先要透彻分析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其中,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包含作业人员安排、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方面的安排。作为作业组长,应对其组员进行全面了解,对其组员的作业承载力和管控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然后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再由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组长上报的数据,科学合理地为各个作业小组分配工作量。因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本身难度就高,而且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科学划分工作量至关重要,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计划制定时,不仅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且要明确规定个作业人员的职责范围,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责任不明,找不到明确负责人而发生相互指责、推诿等现象。而对各班组进行整合和分工,可以促使各班组之间工作相互协调、促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作业可以高效、安全、准确运行。此外,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语
铁路运输承担了我国近三分之一的运输任务,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整体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由于铁路管理是动态的过程,因此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要从施工阶段开始,一直覆盖到整个线路的运营过程中。安全管理要沿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而保障整个运输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管理人员应当妥善处理好运营与施工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对安全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从制度角度入手,结合先进管理理念,构建有序和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加强企业管理质量,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实践,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汪伟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价值工程,2014(29):34.
[2]殷胤强.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管理模式现存弊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12.
论文作者:赵玉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铁路运输论文; 铁路论文; 作业论文; 风险论文; 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