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的核心_一面论文

把握单元的核心_一面论文

抓准单元核心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单元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单元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把似乎孤立的课文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语文教学都“科学有序”——语文教学的“序”是由许多单元核心点组成的——地进行,使受教育者在语文训练时,树立起整体观念。因此,抓准单元核心点,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抓单元核心点呢?

一、宏观整套教材

任何一个单元都有核心点。抓准单元核心点,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初中语文教材。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定的单元核心点,就有可能偏离语文教材知识与能力的“网”。

单元核心点,是客观地存在于整套教材之中的。因此,备课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读“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六本),全面掌握整套教材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抓准每个单元核心点。

义教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很多。为着抓准单元核心点,要着重掌握其中的一点:单元组合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课文按生活内容组合,形成单元。这一块里面的各类单元安排在第一册。

第二块,课文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组合,形成三个“序列”的各类单元。这一块里面的三个序列的各类单元,依次安排在第二册、第三册和第四册。

第三块,课文按实用体裁组合,形成各类单元。这一块里面的各类单元安排在第五册和第六册。

教材分为三大块,教学分三阶段进行。这要求我们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按教学规律办事:从综合(初步)到分解再到综合,由简及繁,由浅入深。教材本身隐含着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抓准单元核心点,就是把教材中隐性的教学规律显现出来。

如果掌握了教材“单元组合三大块”的特点,就会发现所有的单元核心点都处在一张“网”上,点与点之间科学有序地联系在一起。

1.纵向联系,由浅入深。像第二块中记叙序列的各个单元核心点,按“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形成“线”。这条由单元核心点组成的“线”,使我们的教学做到“循序渐进”。

2.横向联系,由此及彼。像第二块说明文序列中的单元核心点“事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就同记叙文序列中单元核心点“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写”横向联系。

各个序列中各类单元核心点,纵横联系着,织造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网”:单元核心点缀在“网”的规定的位置上。由众多单元核心点,织成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网”,有如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每个“元素”是独特的,其位置是早已规定了的。

我们掌握了教材“三大块”的特点,发现了各个单元核心点的纵横联系,在单元教学中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现行教材更加科学有序。教材中有些单元核心点,还存在“原地踏步”、“次序颠倒”等现象。但是,由于我们通过全面学习整套教材,心中有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网”,回过头又能给教材做“增删补调”工作,以利语文单元教学更加科学而有序进行。

二、综合“单元教学要求”

上面说到,单元核心点受到整套教材的制约。下面说说,单元核心点渗透在本单元“教学要求”、教读课“训练重点”和自读课“提示”中。怎样把深藏着的“单元核心点”发掘出来呢?

1.或抓住第一个“教学要求”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往往能显示单元核心点。单元核心点确立后,其他“教学要求”就要围绕它来实施;教读课的“训练重点”就要在它的辐射下对课文进行有选择的训练;自读课的“自读提示”就能它的辐射下更加鲜明地显示课文自我训练的侧重点。

2.或对“教学要求”求同。在第一个“教学要求”中找不到显示单元核心点的关键性词语时,可以采用对几个教学要求“求同”的办法来找准单元核心点。

这样找出来的单元核心点,应该符合下列要求:①在整套教材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网络上,其位置是不可能飘移的:从纵向看,是由浅入深的;从横向看,是由此及彼的。②能显示本单元几个教学要求的主旨。③能辐射本单元教读课的“训练重点”和自读课的“提示”。

三、发现课文的特点

抓准单元核心点,对整体教材而言,是找到本单元的个性;对本单元的课文而言,是找到各篇课文的共性。这是“抓准单元核心点”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是,不能到此止步,还要进一步发现这个核心点要在各篇课文中的特殊表现。怎样发现单元核心点在各篇课文的特殊表现呢?

1.比较同一单元各篇课文的微殊。同一单元的课文,自然是因“同”而组合起来的,但是,只看到“大同”的一面,而看不到“微殊”的一面,对单元的研究是不深入的,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单元核心点,必须找到各篇课文的“微殊”。像《春》和《济南的冬天》共性是“描写景物的特点”。但是两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有微殊:《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条件下各自的特点”——“小草”、“花”、“风”、“雨”和“人”等不同事物在春天的各自特点;而《济南的冬天》是“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特点”——从上向下看,冬天的济南像“小摇篮”,从下向上看,它像“日本看护妇”,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看,它像“空灵的蓝水晶”。同一单元的两篇课文,虽然都是描写景物特点的,但是前者是“多方面”的写,后者是“多角度”的写。两篇不同的课文,有共同的“单元核心点”,又各自有对单元核心点的“特殊表现”。

2.比较同一篇课文各个逻辑段的差异。

发现课文的特殊表现,不能到发现整篇课文的特点就止步。还要深入一步发掘这篇课文各个逻辑段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发现各个逻辑段显示出——课文对单元核心点具体表现的“各个侧面”。像第二册第二单元核心点是“记叙的顺序”,本单元《一面》对此单元核心点的特殊表现是“记叙顺序反映事件的逻辑联系”,课文各个逻辑段突出这一“特殊表现”的各个侧面:①先写“远望”;②再写“近看”;③最后写“近察”。这样,抓准“单元核心点”及其在课文中的“特殊表现”,又抓准课文特殊表现在课文逻辑段中的“各个侧面”,就使单元教学不仅科学有序,而且深入扎实。

由于我们注重抓准课文逻辑段显示课文“特殊表现”的“各个侧面”,就能发现有的课文在行文时有败笔。像《一面》写“远观”和“近察”时,均用“望”字领起下文,混淆了观察点距离的远近。同时,也能发现编者对课文“训练重点”的提法不符合课文实际。像《一面》的训练点中有“时间顺序”一词,这就不符合课文本身的主要特点——主体部分是按“空间顺序”(由远而近)写的。

上面,我们在三个层次上从正反两面阐述了怎样“抓准单元核心点”。如果我们把抓准的“单元核心点”及其相关的课文“特殊表现”和逻辑段显示课文特殊表现的“各个侧面”用三级标题表述出来,它们分别是——

第一级标题一个:“单元核心点”的表述。

第二级标题若干:关于单元核心点在具体课文中“特殊表现”的表述。

第三级标题若干:关于单元核心点里课文特殊表现在逻辑段中的“各个侧面”的表述。

打个比方:“单元核心点”的内部结构,像电脑磁盘中管理文件的“树形目录”。关于“单元核心点”的表述,有如“根目录”;关于课文对单元核心点“特殊表现”的表述,有如根目录下的几个“一级子目录”;关于单元核心点里课文特殊表现在逻辑段中的“各个侧面”的表述,有如一级子目录下几个“二级子目录”。

抓准单元核心点,不仅要抓单元内各篇课文的共通之处,更要抓课文的独特之处。抓准单元核心点的研究,是对教材进行“求同又求异”的研究,求同中有求异,求异中有求同。从单元中综合出来的核心点,对全套教材来说,是求异;对本单元来说,是求同。从课文中找出“特殊表现”,对单元核心点来说,是求异;对课文各个逻辑段来说,是求同。从逻辑段中的找出“特殊表现的各个侧面”,对课文来说,是求异;对逻辑段内的句群来说,是求同。在寻找单元核心点时,要对整个教材,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循环往复地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工作。这样,才能抓准单元核心点。

抓准了单元核心点,语文教学才能科学有序而又深入扎实地进行。

标签:;  

把握单元的核心_一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