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_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_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知论文,幼儿论文,能力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我们之所以选择幼儿科学教育为重要手段,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科学现象五彩缤纷、新颖有趣,且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探索求知的兴趣。2.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部分内容既可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在选择内容时,可根据培养目标自由组合。讲授时也可以由浅入深、纵横联系。3.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需要幼儿各项认知能力的积极参与,幼儿各项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均可得到培养与提高。反过来,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又为进一步进行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此,我们自编了一套幼儿科学教育教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大班幼儿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我们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作了测查。通过分析比较,我们感到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一、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让幼儿充分意识到观察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维持幼儿的观察兴趣

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教师传授,向幼儿讲述科学家通过细致持久的观察从而导致重大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二是让幼儿亲身体验,即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在观察中提出疑问、假设或推论,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直至得出满意的答案,从而使幼儿亲身体验到观察的重要作用,产生要求学习观察方法的欲望。例如,让幼儿用脚踩塑料气筒向气球内充气。在此过程中,踩下气囊,空气进入气球内,气球膨胀,松开气囊,气球内的空气并不会倒流入气囊。这一现象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动手拆开了气筒。通过观察,发现气筒内有一簧片,当空气流入气球时,簧片打开,不充气时,簧片关闭,阻止气球内的空气流回气囊。观察后,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我知道了,自行车车胎为什么可以从气门进气,而不会漏气。”教师又拿出自行车车胎的气门芯让小朋友们观察。他们观察后发现气门芯的气眼上有个橡皮套,进气时,橡皮套张开,停止进气时,橡皮套又紧贴住气眼,这样车胎就不会漏气了。至此,小朋友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尽管车胎气门芯与塑料打气筒的结构略有不同,但它们限制空气单方向流动的原理则是相同的。

2.教会幼儿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

我们要求幼儿初步掌握典型特征观察法、顺序观察法及视觉分割观察法。我们既告诉幼儿什么是典型特征观察法、顺序观察法、视觉分割观察法及怎样用这三种观察法,又告诉幼儿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观察目的应用什么观察法最有效。当观察对象呈现时间较短且具有某些典型特征(如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幼儿观看有关鸟的录像,并要求观看后讲出不同鸟的主要特征)时,就应采用典型特征观察法。当几种观察对象外形特征不十分明显,但又要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可用顺序观察法按部就班地进行观察比较。在要求观察比较的对象既复杂又无序的情况下,可用视觉分割观察法进行观察,即利用想象的纵横线条将观察对策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观察比较。

二、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记忆广度、记忆速度、再认水平三方面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及成熟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论对被试怎样训练,其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提出培养幼儿记忆能力,主要是培养幼儿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

在听故事、做实验或看录像前均明确告诉幼儿,哪些内容要记住并准备接受老师的检查。这样做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记忆。

2.要求幼儿利用复述、动作表演及绘画再现记忆的内容

复述可分为无保留复述及保留复述。无保留复述即要求幼儿尽可能详细地说出故事的全部细节或实验的整个过程。保留复述则要求幼儿在概括的基础上说出故事或实验的主要情节或关键步骤。有时则要求幼儿用舞蹈、动作、绘画的方式来再现记忆对象的某些典型特征。

3.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运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的好处

我们先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一张画有十几种动物的图片,要求他们记住所有动物的名称。接着,让一部分幼儿反复诵读这些动物的名称,而让另一部分幼儿先将这些动物分类,即分为上位类、次上位类及下位类,然后再记住每类所属动物的个数及名称。最后分别让两组幼儿回忆,并把回忆的结果告诉大家。这样,幼儿意识到用归类法记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简单复述。

三、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与培养

在思维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推理)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它们共同作用,完成预定的认知目标。现以“桥”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样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综合训练的。

1.认识各种桥

通过看图片、录像以及参观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桥,并教会幼儿根据桥的某些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类,如根据建桥的材料将桥分为木桥、石桥、铁桥等,按建桥的地点将桥分为旱桥和水面桥,按桥的形态将桥分为有桥墩的桥和无桥墩的桥。

2.做“承重”小实验

该实验涉及到影响桥的承重力的三个因素,即桥面的材料、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实验中,让幼儿先固定桥面形状,当桥墩疏密不变,而改变桥面的材料(即让幼儿用纸、略厚的纸板、薄塑料卡片代表不同的桥面材料)时,我们让幼儿记下各种材料所能承受的雪花片(硬塑料)数量。然后再固定其他两个因素,改变另一个因素,要求幼儿再观察记录之。通过实验,幼儿认识到:桥的承重力与桥面的材料、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有关。

接着,教师又提出:“既然桥墩越多,桥的承重力越大,那么,是不是桥墩越多越好呢?”

“不一定,桥墩越多,材料越费,还会影响水上交通。”

“对!有没有办法既保持桥的承重力又不影响水上交通呢?”

“用钢索代替桥墩,造斜拉桥。上海的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就是斜拉桥。”

3.搭斜拉桥

幼儿兴致勃勃地支起A型桥架,用预先准备好的木板铺设桥面,用编好号码的彩绳将桥架与桥面连接起来。

这时,老师又问:“桥架、彩绳起什么作用呀?”

“桥架像两个巨人,绳索像巨人的手臂,巨人张开手臂紧紧拉住桥面。”一个小朋友回答说。

当幼儿操纵的遥控汽车缓缓通过桥面时,他们欢呼雀跃,整个活动进入了高潮。

该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整个活动目标明确,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幼儿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想象、推理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提高。

标签:;  ;  

科学教育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_科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