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经济学家确信 中国下个世纪能养活自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家论文,确信论文,下个论文,中国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记者范又 通讯员楚军红 詹长智)近年,有西方学者预测,下个世纪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粮食供给缺口,并将越来越依赖进口粮食,乃至由此发出“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未来中国能否养活自己?最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这一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主办了“中国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前景论坛”。我国人口学界和经济学界的50多位专家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无论是从粮食需求前景来看,还是从粮食供给潜力来看,下个世纪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对中国粮食需求前景,专家们从人口增长前景、膳食结构的改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只要长期使中国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城镇保持在1.7,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平稳发展人口城镇化, 使中国的人口总数曲线近于正态分布,来自人口增长方面的粮食需求压力不会像西方学者预测的那样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膳食结构得到不断改善,但膳食结构改善的速度是递减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膳食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由于膳食结构改善而增加的对粮食的需求也不像西方学者所预测的那样大。
中国的粮食供给来自两个方面:国内供给和国际供给。专家们认为,从耕地面积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和全国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由9.9%提高到14.1%, 而且还可开垦出1亿亩耕地;从粮田单产来看,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 生物技术的推广等,中国的粮食单产在今后几十年中肯定还会继续提高。国外学者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下降1/5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因此不能说未来中国将出现严重粮荒,中国缺粮的数字也不可能如西方学者所说,是目前世界粮食市场全部供给量的1—2倍。
下个世纪中国如何养活自己?与会专家发表了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自给自足论。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解决中国人口吃饭问题主要靠国内生产,世界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供应,即使有,中国也买不起。
另一种是自力更生论,持这种观点者认为中国养活自己并不意味着自己生产全部粮食。他们认为中国粮食长期发展的基本策略问题是利用国际比较优势,基本自给,适度进口,促进交换。中国是劳动力众多、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交换粮食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从传统的高度自给自足的发展战略向基本自给自足的战略转变,是符合21世纪中国国情的选择。
会上,专家们指出,中国粮食生产也面临许多困难,针对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专家们建议采取多元的综合措施解决粮食保障问题,这些措施主要是:稳定现有耕地面积,加快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依靠科技对我国现有耕地中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国家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大力宣传并采取有力措施,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规范,对浪费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必要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